1955年,一种“怪病”席卷江苏南通:全...

1955年,一种“怪病”席卷江苏南通: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其中大多为儿童,并有466人死亡。
病毒随后蔓延到青岛、上海、南宁等多地,一时间全国多地暴发疫情,引发社会恐慌。
这种可怕的疾病就是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痹症”。

“以身试药”、“以子试药”,一生一事,护佑万家。——顾方舟

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
他知道,早一天研究出疫苗,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孩子。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动物实验通过后,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那么,找谁的孩子做实验?

面对未知的风险,顾方舟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瞒着妻子,将疫苗给刚满月的儿子顾烈东喝下!
在此之前,他也已经“以身试药”,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豁出去了,总要有人来试验。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拿别人的孩子做试验,我做不到。”顾方舟坦率地说。

身为病毒学专家的妻子李以莞,在得知丈夫的决定后也并未怪罪他。
她理解丈夫的事业,更理解他这个人。

在试验成功后,顾方舟又从北京举家搬迁到大山深处的昆明花红洞。
原来,脊灰活疫苗研制成功后,虽然很快遏制了疫情蔓延的态势,却又面临疫苗生产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在云南昆明筹建了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作为脊灰疫苗生产基地。
顾方舟再次受命,总体负责疫苗的生产。
自此,一批批质量良好的脊灰活疫苗被生产出来运往全国。

当时,疫苗需要冷藏才能避免失去活性导致失效,运输起来非常不方便,加上服用中还有不少损耗,防疫效果打了折扣。

怎么办?顾方舟想到,孩子们都爱吃糖,能不能索性把疫苗做成糖丸呢?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终于在1962年,顾方舟牵头研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
除了好吃之外,“糖丸”便于运输。
我国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顾方舟总是谦逊地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李以莞回忆丈夫的时候,用几个词回忆他:“简单、诚实、执着,她把一生都奉献给这个事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