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情绪化决策,“急中生智”不是一个好方法,而是这件事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书:《事实》,作者在这本书中,讲了人类十种情绪化思维本能,一分为二、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规模错觉、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单一视角、归咎他人、情急生乱。
前面我们分享了单一视角,接下来我们分享最后一个:情急生乱。
我们常说“急中生智”,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情急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是不理智的。“制造恐慌”是绝大多数广告所采用的惯用伎俩,比如“饥饿营销”,我们经常看到广告商告诉我们: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失去了就永远没有了,必须现在行动等等。其实他们都是在故意激起你情急生乱的本能,促使你立刻采取行动。
但请你放轻松,机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最后一次,事情永远没有像他们鼓吹的那么急迫。情急生乱的本能,其内在机制是触发了我们的追求安全的本能,以及损失厌恶的本能。在遥远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是需要这种本能的,如果一头狮子跑过来,他们就应该马上跑掉,而不是理性地去分析。而那些不能及时行动的人类已经早就灭绝了。我们的祖先必须养成在信息不全、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且快速行动的本能反应。
但今天的社会,除了在及其特殊的情况下,比如一辆卡车向你冲过来,你需要激发这种本能反应。在其他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立刻马上采取行动,这个时候“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才是更好的策略。
情急生乱的本能就会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为什么呢?
首先,它使得我们感到很大的压力,放大了我们的其他本能,比如损失厌恶,广告商告诉我们这是最后一次机会,那么意味着我们不立刻采取行动,就会错失这次“宝贵的机会”。人类普遍有损失厌恶心理,不采取行动就意味着损失。
其次,它阻止了我们理性分析思考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制造出巨大的决策压力,使得我们仓促地做出决定,在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行动。
另外,情急生乱的本能经常被触发,还会有它的副作用。它会给人带来没必要的紧张压力以及错误的决策。它也会牺牲人们的信用和信任。我们天天喊狼来了,结果就是最终人们变得麻木而再不相信这些警报。我们都清楚那个故事的结尾,最终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有人快速地反应,结果所有的羊都被吃光了。
那如何才能控制这种情急生乱的本能呢?有四个简单的提醒:
首先:深呼吸。当你情急生乱的本能被唤醒的时候,你的其他本能也会被激活,而你大脑的分析能力则停止工作了。请给你自己一点时间和更多的信息。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后仍然会有机会。事实也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
第二:坚持了解基础数据。如果一件事是紧急且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持续观测。请警惕那些虽然相关但并不准确的数据,或者那些虽然准确但实际并不相关的数据。只有相关且准确的数据才真正有用。
第三:警惕那些带有偏见的预言家。任何关于未来的预测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所有的预测都必须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你应当坚持对预测有一个全面的、包含多种情形分析的了解。永远不要只看最佳或最差情形。并且要用这种预测和历史上发生的事实相对比,来检查这种预测方法的准确度。
第四:小心过激的行动。尽可能了解激烈行动的后果和副作用。了解这一行动的理论依据。应当稳扎稳打地取得现实的进步,并且在过程中持续观测实施效果。通常循序渐进的方案,总会优于大刀阔斧的行动。
最后,我想分析一些自己的感受。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给了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实际上也改变了我们决策的模式,“急躁”是我们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标签,很多人等不到别人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人等不到问题真正呈现,就着手开始去解决。
所以,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社会,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焦虑和急躁的性格特征。但越是这样,培养自己耐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非常重要。情急生乱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我们常常会用最大的代价去解决其实不那么紧急的问题。这会让我们失去应对未来真正紧急重要问题的宝贵资源。
比如很多人一点小病,就会恨不得耗尽所有财力和资源让自己尽快好起来,但实际上病痛并不会马上消失,治愈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再比如,有点人看到一点看似靠谱的投资机会,就会倾其所有投入进去,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要知道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可能性很小,不管在人生还是事业中,大多数人往往过于急躁,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但很多情况下都是不理智的。不要相信所谓的急中生智,更应该践行谋定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