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汉朝一位将军大胆之举,保全了欧洲长达400余年!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大名鼎鼎的汉学家勒内·格鲁塞,对某一次汉匈之战有过高度评价。
这一大胆之举阻止了西部匈奴人的扩张,而且,也无疑保全了欧洲长达400余年。直到公元347年,这些匈奴人才重新集结到了阿提拉家族的周围,再一次开始他们纵横日耳曼和罗马世界的征服之旅。
传统观点认为,汉朝打跑的匈奴“祸害”了欧洲,但这位法国学者却认为公元前1世纪,中国打赢的一场恶战,却保全了欧洲400年,让阿提拉灾难延后到347年才到来,那么这是哪一场战争呢?
汉匈近百年战争之后,匈奴日渐衰退,到公元前60年后,匈奴内部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双方互相攻伐,混战不断,属国纷纷背叛,匈奴元气大伤。
到了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狦(shān)来朝,朝拜时称藩臣而不报名,投降了汉朝;北匈奴郅支单于担心汉朝和呼韩邪联手围攻,不敢回到漠北王廷,转而向西域挺进。《汉书》记载,匈奴遂定,汉宣帝完成了汉武帝未竟之业,最终赢得了汉匈之战!
但,对汉朝,郅支单于不足为患,对其他国家而言,郅支单于却是一头狡诈凶残的哥斯拉。
汉元帝初年,郅支单于杀死汉朝使者谷吉,这就捅了马蜂窝。汉朝至少有三条政治正确,即黑秦、打匈奴、汉使不能白死,从汉武帝时起,大汉平均死一个使者,就要换来一个郡国,最夸张的是元鼎年间,终军、韩千秋、安国少季三个正副使之死,换了南越国九个郡。
郅支单于杀死汉使,汉朝注定不会饶恕,他内心非常清楚,所以为了逃避汉军锋芒,想躲得更远,恰好康居王想借力于他对付乌孙,郅支单于就踏上了西迁康居之路。不料,西迁途中遭遇寒流,数万部署冻死大半,最后仅余三千人到达康居。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郅支单于就这凭借三千残兵,却能横扫中亚,欺凌乌孙、大宛等国,常替康居出谋划策,康居国还为匈奴修建了郅支城.......这些行为严重损害大汉在西域的利益。
公元前36年,甘延寿和陈汤出使西域,认为必须要除掉郅支单于,大汉的西域才能安定。
但,甘延寿、陈汤两人一没足够士兵,二没朝廷授权,事情不好办。正使甘延寿建议上书朝廷,副使陈汤认为时间太慢,且朝廷未必同意,不如我们直接动手,甘延寿犹豫着没有听从。结果,陈汤假托朝廷命令调拨西域诸国士兵和少量汉朝驻屯军,合起来共四万多人攻打郅支单于,甘延寿只能无奈同意。
匈奴人虽强且有郅支城,但问题是兵力不足,陈汤组建的多国联军并不畏惧。问题在于,除了匈奴自身兵力之外,至少还有康居骑兵、罗马军团协助。
史书记载,张骞西游之后上书汉武帝:“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具中国同俗,而兵弱;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损兵折将,那么比大宛更强的康居国无疑更难对付。
《汉书》记载:“时,康居兵万余骑分为十余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夜,数奔营,不利,辄却。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康居兵引却。”
靠西域诸国乌合之众,肯定打不过康居骑兵,最终甘延寿率领汉家子弟,与康居骑兵数次交锋,杀了一整天包括夜晚,到了第二天,郅支城中起火,康居主动退兵。
除了康居骑兵之外,匈奴人还有一支援军,即罗马军团。现代学者考证,汉军攻城时,史书上的“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龟甲阵 ),讲习用兵”,说的就是罗马人出来抵抗,只是数量不多只有百余人。最后,这批罗马人被俘,据说是被安置在如今甘肃者来寨附近。
在攻城战中,郅支单于抵抗非常激烈,城墙失守之后,郅支单于转战到单于的内室,一直不肯投降,最后被军侯代理丞杜勋斩取他的首级,并找到二根节杖与被杀汉使谷吉等带来的帛书,联军全歼这一支匈奴。
事后,陈汤上书汉元帝时提到一句话,成为千古名句:“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令人惋惜的是,因为没有请命朝廷就私下调兵,导致陈汤结局不好,汉元帝时特赦免甘延寿、陈汤的矫诏罪过,汉成帝时将陈汤免职下狱。其实,汉朝有一个固有习俗,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一个前提是“结果于国有利”,如果失败或损害国家利益了,那么就要治罪。因此,陈汤倒霉纯粹是内部倾轧。
由于郅支单于这一支匈奴被全歼,所以也就不可能席卷欧洲。换言之,陈汤这一军事行动,从源头掐灭了匈奴西进攻伐欧洲的可能,否则欧洲可能提前400年遭殃。众所周知,400年后的阿提拉号称“上帝之鞭”,把辉煌一时的罗马帝国打的落花流水,导致罗马帝国崩溃为东西两个罗马。
正因这样,法国顶尖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才作出“这一大胆之举(陈汤私下调兵灭单于)阻止了西部匈奴人的扩张,而且,也无疑保全了欧洲长达400余年”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