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去年开始,OKR一度盛行,在此之前,我对OKR没有过多的了解,直到最近开始新的项目,又在思考新项目的各方面机制的时候,才开始研究起OKR。
研究来研究去,只有一句话的结论,不管是OKR还是KPI,适合自己的才是好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无比要清醒的一点是:
适合大公司的,并不一定适用于小公司;
适合成熟企业的,未必适用于初创公司;
科技类公司的制度放到文化类企业里面可能就会歇菜;
多层级管理体系公司的机制一定在扁平化管理的公司里面不奏效等等。
但凡看到别人鼓吹的好东西,就立马用到自己公司里,一定会搞的兵荒马乱。
让子弹飞一会儿很重要,在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动作面前,企业管理者要冷静,性子要慢一点。
如果你再做一些深度思考,你就会发现,不管是OKR还是KPI,还是MBO,这些管理工具,它们的底层逻辑都是相同的,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这套底层逻辑就是:
公司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N个。
其次,你要有与这个目标相配套的关键结果,也就是每一个目标下面都要分拆成N个结果,即你只要做出什么样的结果就代表着你完成了目标。
第三,每一个关键结果一定会落实到具体的部门里去完成,那么,具体的结果应该是由哪个部门来完成的,这个关键结果就是这个部门的目标。
第四,各个部门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又分拆出来了几个关键结果,再把这些结果落实成部门里个人的目标。
这样一来整个公司或者团队就可以确保是在为同一件事同一个方向而进步努力。
最后,如果员工完成了目标,就会拿到相应的绩效,制定好如何分配绩效的制度。
至于最后用的是哪种工具,那都是因公司、因部门而异的。okr针对的是整体素质较高,且工作无法量化考核的部门,kpi针对的是流水线类型可量化考核的部门。任何一种管理工具都有适用边界。一切要看情况。
不管什么工具,上面说的这套底层逻辑都是相同的。
尤其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千万不要因为过于追求制度的完美而把自己架起来。
国士无双的六年,所有制度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直到体系都搭建好了,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定的这套制度是KPI,也有OKR。
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最近,我也在制定新项目年底前的目标,再把每一个目标分拆出可量化的关键结果,再把每一个结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里去,得出需要的人头,每个人要担的目标。
这个阶段,颗粒度是做不了多高的,想要把每一个制度环节都计划的很细更是很难,所以,我六年创业的经验是:
任何时候,先解决最重要的事情,正所谓“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一方面,解决了最重要的事,说不定其它事情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在解决最重要的事情的过程中,同样还会遇到很多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解决方案就会成为底座和堡垒。
9月份马上又要进入尾声,留给2020年的时间不多了
,这是国士无双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希望年底我们如愿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