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21种手法合集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推拿的21种手法。
1.补脾经——消化系统疾病
(一)操作方法
1、一手将患儿拇指屈曲,另一手循拇指桡侧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
2、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称清脾经;
3、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二)功效
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三)适应证
1、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2、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3、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4、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四)注意事项
小儿脾胃薄弱,多用补泻,体壮邪实者方用清法。
2.顺运八卦——脾胃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一)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二)操作方法
用运法,医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个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
(三)次数
100-300次。
(四)功效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宿食。
(五)主治
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3.掐五指节——受到惊吓
(一)功能作用
镇静安神,祛风化痰,通关窍。
(二)定位
位于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三)主治
惊燥不安,惊风抽搐,胸闷,痰喘,咳嗽,风痰,吐涎,腹痛,气血不畅,呼吸困难等。
艾灸公开课
长按下方二维码报名
进群立即学习,明晚开课
课程永久回听0基础也能轻松学会用艾灸调理身体
(四)操作方法
一般用掐法、揉法等。
掐法;用拇指甲掐3-5次,称掐五指节。
揉法:用拇、食指揉搓30-50次,称揉五指节。
捻法:用拇食指捏指节捻搓30次。可治扭挫伤引起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屈伸法:用拇食指捏拿指节作屈伸活动约3-5次。
4.揉涌泉——肺系病证
(一)位置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二)功效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5.捣小天心——清热镇惊
(一)位置
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二)作用
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三)手法
顺时针揉3~10分钟。
6.平肝清肺——呼吸道外感
7.顺时针摩腹——便秘,积食,内热
8.拿风池——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9.退六腑——高热、凉血、解毒
(一)位置
前臂尺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二)作用
凉血,止血,解毒,退实火引起的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虚寒证者忌用。
(三)手法
离心推3~10分钟。
10.捏挤大椎——感冒、发热
11.分手阴阳——调节阴阳平衡
(一)位置
手掌根部,从小天心穴开始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只推向靠拇指大鱼际侧的为阳穴,只推向靠小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
(二)作用
平衡阴阳,消积食,化痰,帮助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于体内“火大”者。
(三)手法
分推阴阳,用双手拇指指腹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操作2~5分钟。
①分推阳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大鱼际分推2~5分钟。
②分推阴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5分钟。
12.清大肠——便秘、积食
(一)位置
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二)作用
止泻,清大肠热。
(三)手法
来回推(清法)3 ~ 1 5 分钟, 用于有些肠热,但肠热不是很明显者;离心推( 泻法) 3 ~ 1 5 分钟,用于肠热很明显者。
13.掐四缝穴——厌食、积食
14.揉肺俞——肺炎、咳嗽
15.下推七节骨——便秘、积食
16.拿肩井——感冒、惊风
17.分腹阴阳——腹泻、积食、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18.横擦小横纹——干咳轻咳、咳嗽初起或咳嗽将愈
(一)位置
小横纹在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二)按摩手法
1、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1次,揉3次),称掐揉小横纹。
2、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横向来回推本穴,称推小横纹。
(三)次数
掐揉:3~5次。
纵推:30~50次。
横推:100~300次。
(四)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主要用于脾胃热结、退热,消胀,散结、口疮、唇裂、烦躁等症。
19.揉板门——通三焦,清虚热实热,治上吐下泻、脘腹痛
揉板门,板门为脾胃之门,可以通三焦,清虚热实热,治上吐下泻、脘腹痛。
20.揉足三里——脾胃疾病
(一)位置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二)功能作用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21.清天河水——低烧,心经有热
(一)位置
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
(二)作用
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三)手法
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如下: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