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我的孩子

文:谭可  江馨雨  聂传安


曾讲“物是物,物非物”,于是举出一些例子,如松是松,松又非松,那松又是什么;日记是日记,日记非日记,那日记是什么?

日记是什么?看看三班两个小女生是咋说的。

先是谭可的一篇:

这是个剁手的日子。快速的充上热搜榜,当11号只过了2分05秒,成交量达100亿。然而,这并不重要。(此文很明显写于“双11”之后。然而,这并不重要,这只是一个铺垫。)

我要说的仅仅只是我的一个技能“鸵鸟功”,这对我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好事。(“鸵鸟功”,有意思。)

举个“栗”子,每一次的周记评讲,都让我十分的不安。怕的不是什么,就只是老聂的评语。虽然每次看了之后都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每次就是都不敢看!然后每次周记发下来就超想打开,却又不敢开,即使知道就算是开还是不开,老聂都也已经写好了。(对于老师的评语,看,还是不看,真是个问题!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周记的极为在意上:关心则乱!)

那,那……好吧!不看了还是。然后把周记本塞回书包,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就像鸵鸟一样,一遇到危险,就把头直接插地里,以为自己什么都看不见。(形象的比喻!老师的评语都那么重要么,居然让这个小姑娘内心如此纠结?罪过啊罪过!)

但,该来的还是得来。我也是刚刚才看了上一篇的评语啊!然后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让我感到大起大落的内容。(评语普通,但就是在意!)

真好!(希望下次发周记时不再遭此罪!)

谭可此文真切写出自己初拿周记本时的激动、紧张、焦虑、不安。古人云“近乡情更怯”,谭可分明是“近本情更怯”!而此“怯”,更好说明周记在她心中的重要性。

不过不幸的是,谭可从此就与“鸵鸟”联系上了。这是后话,暂时不表。

再看江馨雨的一段: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老聂叫了几个人起来回答周记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凯欣被老聂抓着后,站起来用委屈又略带笑意的声音,弱弱的回答道:“孩子吧……”引来全班大笑。(周记像孩子……原来出处源于此。)

但是至今我仍然说:这比喻完全没毛病。(下文需要努力证明。)

教室里祥和的很,上课铃响了,有的人还继续聊天,有的也许抽出课本。直到老聂艰辛地搬着那堆得比他还高的六十七本周记,全班兵慌马乱,听见一男同学叫出了海豚音……(周记本驾到,威力十足:全班慌乱,一人中邪……)

老聂开始点写的好的周记。“陈灿乐的。”全班将目光聚集在坐在我后排的那位孩子上。顿时,他改头换面,满面春风,骄傲的甩了几下头,活像位孩子被表扬了的家长。(灿乐好得瑟!)

陆续点了几本以后,老聂开始揭发我们的恶行:“你们写周记呀,一篇写得好,另一篇写得不好也行,因为照样可以获得我的表扬……”然后一脸的鄙夷。唉,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也不容易啊,二胎能生出来就不错了,谁能保证两个都那么优秀呢?(周记要求每周两篇,一篇优秀者既可表扬,于是偶尔就会出现一篇认真一篇应付现象。但正如馨雨所说“家长”也不容易。“二胎”句,太令人捧腹!)

虽然害怕写,虽然有时不想写,但每次发周记本时,几乎全班人都涌了上去,那场面就像大拍卖会的现场,更像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家长。一到手便拥入怀中,外人谁也不得看一眼……(周记本一般放在讲台上,下课由科代表发放。可是,哪里等得及呢?自家的宝贝啊!)

可一到发别科的作业时,大家仿佛与椅子如漆似胶,动也不动,任凭科代表叫唤……这些东西哪有“孩子”重要啊……(通过与其它科对比,周记这“孩子”就显得太重要了!)

既然把周记当孩子,那么我们就对自己的孩子好点,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既有气质又有内涵、既有情趣又有思想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