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养人,书画养生
琴,为何用?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里,世界是从无到有的,于是有“无中生有”一说。按道教的观点,“无”为最高境界。而“声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质的,琴声也是虚无的,好的曲调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鸣,所以琴之“虚”可理参河洛,滋养人心。
棋,是“实”物。体用阴阳,虽有形态,但是依然是虚无,且变化多端,难以驾驭,所以有“千古无重局”之说,所以棋以养智。
而书画,更厉害了。
古人云:“书画者多长寿”。自古至今,勤于书画而获长寿的人,可谓数不胜数,唐代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都活到80多岁,颜真卿被害时已76岁;明代的文征明90岁,清代的“四王”平均84岁。毛泽东日理万机,但是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练习书法,他说“练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是养神健脑、健身之法”。“寿从笔端来”,练习书画本身就是体育运动。
但不同的书画对人有不同的养生之效,不能搞错了。
柳公权《金刚经》局部
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著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周星莲《临池管见》说:“作书能养气,以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
《曹全碑》局部
隶书:沉重稳健,如人林泉之乐,使人气血平和,情绪稳定,对头痛、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等患者能起到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
篆书《千字文》局部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对心情抑郁、身体虚弱、情绪消极、缺乏生气的人,能激发其热情,增加其生活活力。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草书: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对被画界称为“五君子”的梅、兰、竹、菊、松,深谙养生之奥妙。用传统国画之法画“五君子”,相当于中国传统医学上的五剂处方,可收到养心、安神、明日、理气、宽中、调理脾胃、增进饮食,乐以忘忧、健康长寿的疗效。
张大千《梅花图》
画梅,特别是寒冬将尽,早春来临之际画梅花更加有益于身心。梅之方位属东,五行属木,五脏属肝。肝喜跳而苦急,故古人讲,春天宜解带松巾。
常画梅花可焕发生机,散去冬季心肝郁积之寒热,调理内脏机能,以解淤化闷。
张大千《兰花图》
画兰,兰属火,五脏属心,情志为喜,故人谓“喜气画兰”。画兰可令人心旷神怡,文雅风流,心平气和,精神振奋,至老弥坚。
柯九思 《墨竹图卷》局部
画竹,竹属木,方位属东,五脏中属肝,脏属胆,情志为怒,故传统画界称“怒气画竹”,偶遇烦心之事,可运笔挥洒竹之精神,排除胸中怒气,养肝护脏。经常画竹之人,邪气不易侵肝,脏腑和顺。
徐渭 《菊石图》
画菊,特别是对年高之人,可滋润肺腑。菊属西、属金,秋风霜降,惟黄菊繁花密蕊,东篱傲霜,能助人不畏艰难,以昂扬健康向上之气度和不屈不挠之精神向前。
翁方纲《墨松图》局部
画松,可得心灵之正气。松方位属中,五行属土,脏属脾,腑属胃,经常画松之人,可得“海纳百川”之胸襟,多福多寿。
不管是风光旖旎的秀丽山水,还是精心描绘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心情始终都非常愉悦,这样会使大脑受到良性刺激,分泌令人兴奋的激素,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有序循环,故书画家的身体在创作时总是处于良好平衡的运营状态。这就是许多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年届耄耋,以至期颐之年,仍然健康向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