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偷偷学,想对中医学子们说的话

今天

高山 姚炳炎 - 中国十大古琴名家名曲


中医偷偷学,想对中医学子们说的话

 曾骞

几年前,日日见一个性情憨厚的男孩,常独留校舍,牛角挂书,笔记盈累,从未松懈。所以令我游心寓目。他是大四医学生,告诉我,之所那么勤奋,只因别人听一遍就懂的东西,他反复三五遍也无法理解,只得拼命用功,可惜效果不大。烦恼于是否适合学中医。

我告诉他,等你多谈几次恋爱,医术就长进了。谈恋爱和学中医有什么关系?他陷入迷幻中。读写一天,常常耗心气,人会昏昧,他却眼神清澈,这种人有昼夜长明的特质,就是学中医的材料。眼神浑浊的话,可能会劝其改行。

他唯一的问题,老怕自己学不会。这种怕,令人没有自信。中医要想学得好,需通人事,多谈几次恋爱,了解人间事多些,有益融会贯通书本知识。他所谓的学不会,也因不像其他人那般,只想应付考试,而为联系日常与人体实际,试图深入思考。

看到他为一位月经痛患者问诊时,面红如胭脂。所以,过后才对他说出半玩笑话。目的是提醒他,勤奋值得肯定,另方面,由于对人事了解尚浅,还不能真正了解中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故而那些书本只是“生肉”。多结合人事感悟,终有一日可才。

几年过去,暗中观察,他已很厉害,医术长进快。没看错人,当初萍水相逢,适机所教,未妄托非人。

常收到还在上中医学院的青年来信,叙说关于自己学习中医的事,多是言语中透着无奈与不知未来。他们会问,中医究竟是什么,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好的中医。

想在中医这条路上成为好中医,很有志气,下学上达的路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要有花岗岩般的意志。

但即便有花岗岩般的意志,如果方向错了,钻头也无法从地上打出水来。

学习中医,都会被历代名医故事所感动,受到各种激励与鞭策,为他们的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可是,为何常常读完了他们的书,也无法企及他们的高度呢。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行证经典之道与自然之道而得,才有了文字总结。不像他们一样学道行道,那么知识终归,只停留在我们的头脑,而不是心上,身体中。只有通过不断地行证才可体会到,古人诚不我欺。

用现在流行话,缺的不是书,缺的是那双手。

所以,学医,最后行医,一路坚持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会转行。因机缘问题,或经济原因,因为志向变动,或得不到发挥机会,或者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中医,也有人遇到意外阻挠,各种违缘,各种关卡过不去,放弃了。

说到底,这碗饭能端上,讲求老天赏饭。

什么是老天,信之而后见。不信者,见不着。天,是个指称,之所以叫老天,一是真的比人老;二是能力也比渺小的人强大;三者,他是老师,人者,生于天下,行于天下,事于天。

选择中医的道路,是选择自主而非他主之路。事于天,并不是说要成天磕头拜天,将自己的一切托付于天,这是他主。是迷信。自主,不过是修身以合天。这是老天给人最大的权利,人可以自己把握自己,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修身修心,真正下了决心,老天就帮你。

至少在你不断走弯路、错路时,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信息暗中提醒,真正事天之人可以领略到这层信息。

学习中医,如果总是走他主的道路,容易走偏。比如,一个人学习中医,想着,既然学了中医,就应该从中医中得到好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为什么没有,不但读不明白书中的话,也并未因中医赚到很多钱。一切是自主,而非他主,学习中医,并不代表中医就能照顾你,能照顾自己的,只有本人自己。

比如,到处参加学习班,总寄希望在学习班上获得绝技,可失望总比希望多。因为他主。没有一个学习班可以令人速成,即便少数能够在学习班上出类拔萃的人,他们自身早已有准备,清楚地知道参加学习班,目的在于获得启发,而非一个金手指。学习班上的一句话,一个字,都可以令他们茅塞顿开。与之相比,那些总抱着,非要马上学会一个治病技术,成为名医的急功近利相比,这类人显得冷静得多。

与其到处去参加学习班,想着找干货,不如静心下来,好好把历代经典,各家名医的著作好好读。放着那么多的干货不读,花大钱跑班,是否划得来。当你阅遍医书,确实有难解的疑惑时,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班,参加之后,才能成为最后那把开锁的钥匙。

中医讲究阴阳。如何学习中医,也讲究阴阳。学习中医,之初并不需要陷入到知识的海洋当中。

需要先开窍。要学中医,当然是要开思维的窍。思维的窍门打开,身体的气窍也会开,如同阴阳两窍,打开,才能源源不断地接收到“无限”。

学习中医,就好比在种下一颗种子,需要阴阳相生,才能逐渐茁壮成长。中医思维为阴,中医实践能力为阳。

什么是中医思维?中医思维既不是唯心主义,也非唯物主义,中医思维是一元论。讲究见微知著。讲究整体观。如何练习自己的见微知著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学习。

举个例子,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条小吃街,究竟选择哪一家?选择客满座那家吗?往往有时吃下来,觉得味道也不过如此。光是选择客满盈门还不够,要看老板的面色表情如何,对满座客人,依然笑脸相迎的,味道往往二流。老板面色疲惫不堪,一副干嘛那么多人的略为不悦,这家的东西,往往最好吃。他已经累得不行,都不希望再有那么多人来烦他,你说味道是不是太好,所谓学得会受其累。

当你走过一条臭水沟,味道不可闻。那么就可以联系人体,那些浊带病人,为何异味大,因为臭水沟的水缺乏流动,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想到这一点,或许就能多少理解了为何总要强调生生不息。

人体如同树木。当主干养分不足时,枝干就会发生萎黄焦败。明白了这一点,当遇到所谓很多颈肩腰腿痛病人时,是否想想,人体因内部不足,所以无法输布养分于四肢,甚至躯干了呢。或者是某个地方的路线不通,造成运输障碍。前者是因不足不荣,后者是因不通不荣。自然地,就在思维中契合人体整体观念,而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会简单套个病名,套方而治。

再比如,我们去观察天地。下雨之后,出太阳,空气会变得清爽。为什么呢?不过是清者升,浊者降。天是清气之所在,而大地,以坤德承受化纳浊物。因此,人的脑府在上,为清者所在,人的下焦为浊物排泄之处。这是非常原始的想问题思维,可这样简单朴素的思维,却是近于自然。

为什么人的元气、丹田及胞宫在人的下部深部,不就与地球上的矿藏能量藏于地下相仿吗。当人们过于开采地下矿藏,会造成一系列能量流失,产生自然灾害。人也如此,元气过于耗泄,精气神变弱,魂魄不全。

没有这些基本的思维,不太好切入中医中天人相应与万物同源的整体观。

学中医之初,只是一味学习过多的知识,而没有切实行证中医思维之理,是有阳而无阴。一味学习治病技术,忽视自然之道的学习者,总是很快碰到瓶颈,能取一时短胜,却逐渐觉得老师与中医都欠了他。

走他住之路的结果。

有了基本的天人合一观念,以及万物同源的理解,才会渐明同气相求的道理。

万物同源,虽然人与动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相去甚远,但是,人与动植物,都因秉受了天地之气而生。从中医角度看,人体内的水循环系统,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模式类同、相仿。

自然界中,树木、土壤、河流、以及土壤浅表水系统、海洋、太阳和大气层,都参与了自然界中水的生态循环。各种元素共同合作,相互影响。

太阳的热源,负责蒸腾。森林树木保持水土稳固,树木的根系及光合作用,对保持和改善水土又有反哺,如果没有森林树木,水土也会面临流失。另一方面,土壤对地下水和河流,起到保存与净化作用,也为河流提供河道;而海水,自然界中最大的水资源,也是生命起源,对提供大气的水分和稳定气候有重要作用。陆地上,土壤中地下水和浅层径流,又参与了自然界的土壤分配。

人体呢,肾与髓如海洋,封藏生命源头能量,还蒸腾水液、负责开阖水液的输布,同时,也如海洋影响着自然界中的大气系统一般,肾与髓影响着呼吸的质量与平稳性。肝,相当于树木,对水液的改善、保固起着疏导、存储,也进行调度。肺,好比自然界的大气系统,通过呼吸,推助水液蒸腾、肃降。脾,好比土壤,对体内保持合适的水分起平衡作用,当水液过盛时,反过来影响脾土的土壤分配与土壤质量。

人的心,主神明。君主之官,相当于自然界中无形之手,主宰、施令,各脏腑相互配合,也如天地中的太阳,为人体提供热源,影响着水液循环。膀胱之胞负责藏水精,并借助三焦油膜系统,及膀胱经联系内外与肾中阳气的蒸腾,运布输转于全身,如同自然界中地下水与大河流系统,经土壤浅表水系统径流通道,一方面负责了水液分配与存储,另一方面也提供道路。

粗浅对比了人与自然的运作相似处。具体的生理当然不可能在此篇幅一一道尽。只为连类引譬。

此如小学功夫。最初的即最高的。看似简单的自然朴素之理,会影响到今后医学格局。也是为,将来进一步打开丰富的中医宝库打造一把钥匙。如果没有经历向自然天地学习的过程,学习中医,往往容易将自己的认知能力,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自我世界中。

陷入到纯学科知识学习模式中的学医模式,更像一台没有联网的电脑。向自然学习,如同接入了互联网。格局与见识,自然要相比于一台单机强大。

中医思维的建立,是为育阴,至于真正实践中的法、术、器,及个人中医能力的培养,是阳。中医思维是指导运用中医能力的方法论,不断练习中医思维,对于中医能力,可谓育阴涵阳。同样,在中医思维与理念的框架里,不断地学习中医技术,博极医源,提升中医能力,也对中医思维的实践产生体证,形成体用合一,可谓温煦学者之血。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结合一起练功。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阴阳和合的思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经典的诸如六经体系思维,或五行观念,加之经络体系,或原人血脉脏腑骨髓等理念,都为中医思维,为阴。中医的具体技术,应用方法,工具驾驭,为能力,是阳,只有阴阳不断结合,才有血有肉,有魂魄。

学中医,有时像打铁,边打边像。性功可以自悟,命功需寻访明师。所谓性功,指思想上的感悟。命功,是指技术上的一招一式。性命都是双修的。有了好的思维方式,就能够有眼力认出,哪些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功夫技术招式。同样,好的功夫也提升思维上的感悟,提升性功。良性循环。

生命现象,是从无到有,历代先贤对于阴阳的行证,对于造化奥妙的探索,并非皆是空洞的玄学。是古人积极探索生命形式,与物质存在的思想精华。人,依赖于自然界,依赖于天地而诞生、生存,故而人与天地存在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自然也就与人类发生着紧密联系,对人体或产生积极或不利的影响。因此,天人合一本是自然之道。

《素问·示从容论》:“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现在看起来,是在描述上古明医的技高,如同在聆听遥远而古老的钟声。援物比类,是东方特有的思维。事物的内在本质,往往反映在外在的现象上。古人观察天地的变化,总结其内在规律。正所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又有“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故而,可以了解到中医的基本观念,是以天地自然为核心。因此,中医思维尤其注重对“象”的把握。

什么是象,很多人一听到中医看象,就联系街头看相测算人生祸福吉凶,财运桃花运。包括当今主流中医教育体系中,提及于象时,常常敷衍了事。年纪尚轻的医学生,由于未能得到引导,错过了中医的核心基础。

象,可以是具体的物象,也可以是形而上中的象。经上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一颗白菜,新鲜时会散发出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它的色泽、含水量、纹理,本能地感觉得到它的口感。一枚鱼,活时在水中游动,与翻白眼躺在案板,显出不同的象。中国人最擅长的,看脸色表情说话,不就是看象观象吗。一个小孩子,见到爸爸一脸不高兴地回来时,都不敢跑过去要抱,连小孩子都懂得观象。大家都只是日用而不知罢了。

万物同源。脉象、舌象、面象、声象的变化原理,其实与自然界中的天象、气象、物像,及人世社会中的世象、心象、意象如出一撤。

经上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经典的象思维。

中医观念中,穴道即是重要的能量点,用古人的话来说,是人体的风水宝地。人身穴名,处处可以见到象的思维应用。以池、谷、丘、陵、溪、渠、溜、海,喻山水;以风、云、日、月、星喻天象;以门、户、枢、阙、室、都、冲、会、道喻居地;以鱼、鸠、兔、竹喻喜居;以椎、曲、廉、辅喻形体;以精、神、气、血、香、明喻功能。

再引一个常例。

脉的有力无力主阳气足与不足,脉体大小主阴血盛亏状况,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即是取象。阳气不足时脉的无力,人的面象疲态,舌淡,好比天象中阳气不足,阴气过胜,天色晦黯。阳气过盛的脉,人感到口干,好比夏天时的热浪炙烤,万物渴望得到甘霖。阴血充足的脉,面象气色饱满光彩,皮肤光洁,好似养分充足的百卉葳蕤。阴血不足的细小脉体,人的面象形象枯槁,好似瓜干。无力、脉体细,阴阳俱虚,脉当沉细,却见脉虚浮,阳气游弋于表,表证尚在,里又孱弱,好似一个国家,外交内困。

正是因为人身之象与自然之象,及社会景象,本是一源所出,故而有治病如治国之说。

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就是在说同气相求之理。轻清者属阳而上浮,重浊者属阴而下沉。所以,治上焦非轻不举,治中焦非平不安,治下焦则非重不能沉下。

药物有药体,古人早就总结了十种药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燥。目的都是为了帮助纠偏人体,为人体在正邪两争中,实现阴阳和合。

药体结合于人体,不过就是根据能量、路线、瘀堵的等级与状况不同,合以用之。

不了解中医思维的人,无法理解鸡内金消食积的象形原理,是何原理。之所以不但能消食积,更善消金石之积。鸡常自食沙粒促进自我消化,砂囊内壁本身还附有消金石的灵魂能量。

所有的草木金石,皆有自身的灵魂。中医药起效的原因,不单只是药理成分,所谓药理成分不过是阴,还有阳的无形频率存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灵魂能量。

普通人看来,晨露只是水而已,可是在中医看来,它汲取的还有草木之气。不要觉得我们的古人先贤是瞎子,愚蠢到分不出露珠和普通水之间的区别。

外人看来玄之又玄,实际都不过是些朴素的自然之理罢。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拜天地为师,更能理解这种种诸象的内在联系。所以,中医本是偷偷学,在行中偷,在住上偷,在坐中偷,在卧时偷,偷天偷地,也偷自己。暗暗用功,时时勤练,感知力就越来越敏锐。

为什么传统中医观念中,提倡春天不要杀生。为什么要提倡应该广步于庭,不要做肥宅。为什么提倡,春天赏而勿罚。因为,天人合一,春气是阳气上升,气潜发散,生育万物之际。种种的提倡,都是为了令人能够符合于天地意志。春气发生,给予万物,物因而生因而荣。所以人当学习春气的施无求报,便是暗合行于道。暗暗行之,偷偷学之,就终有一日可以见道。此谓信之而后见。

天人地,如果把天地拿走,只留一个人,人什么都不是。

我的一个表姐,是省医学院的教务主任。曾经与其有过相关交谈。她告诉我,现今的医学教育强调知识化,强调横向思维,所以你们中医的传统教法,在教学中很难展开。她认为传统的中医教学,是纵向性思维。我并不同意。中医讲究阴阳,没有什么所谓的单一性横向纵向,阴阳之道是,该横时横,该纵时纵,纵横之术。

还是回到前面那个议题,中医的学习方法,需要有中医思维与中医技术能力共同结合,才能开出阴阳和合的花朵,收获一元的果实。而基础中的基础,最初的,是了解一个核心观念,即世间万物,无论大如牛马,还是小如一橘一枳,或是天空飞鸟,或潜如龟鳖,都是禀阴阳之气而生。有物而后有象,象亦由气而生。

有了这样一种学前的观念,才方便今后进入药物药理,针刺操作,按跷导引,以及各种中医术器的应用。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