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日 | 宋代人的寒食与清明习俗

寒食节为纪念春秋战国介子推而厨房断火,故名。在宋代,寒食禁火为三天,即自冬至后一百〇四天至一百〇六天,清明前三日,又称为“百五节”或“一百五”等。其中以一百零五天这一天为大寒食,前后两天为小寒食。因节日厨房禁火,故人们在节前这一天就要准备好过节的食品,谓之“炊熟”,也称“禁烟节”。如《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又,《鸡肋编》卷上曰:“寒食火禁,盛于河东,而陕右亦不举爨者三日。以冬至后一百四日谓炊熟日,面饭饼饵之类,皆为信宿之具。又以糜粉蒸为甜团,切破暴干,尤可以留久。以柳枝插枣糕置门楣,呼为子推,留之经岁。”清明节的时间约为四月五日,此乃是据新历而定的唯一大节日,是宋代的三大节日之一,与冬至、元旦并重于世。由于这两个节日的时间连接在一起,故时人往往合在一起过节,主要活动有插柳、扫墓、春游、观龙舟、上头等。

杨柳插门之俗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形成,至宋犹盛,其意一如桃树和其他青绿植物,能驱恶避邪。每年此日,全城顿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载此日临安市民,“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甚至男女外出都要戴上柳条。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其意思是说清明节不戴柳条,年轻的、美丽的女子会马上变老的。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载:“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大家则加枣食于柳上,然多取之湖堤。有诗云:'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

德祐元年(1275)寒食节,贾似道上母坟回,至集贤堂作诗云:“寒食家家插柳枝,恋春春亦不多时。儿孙只解花前醉,青冢能消几个悲?”当时文人视为“亡国之谶”。

扫墓也是寒食、清明这两个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载:清明节前五日,朝廷遣官员、宦官和宫人,率领大队车马去绍兴祭拜诸座皇陵,而太庙荐献则用麦糕、稠饧。

全城官员、商人、士庶俱出郊上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上亲人坟者,祭扫上香供祭多用枣食、姜豉。枣食为一种面粉为主料制成的饼,俗称为“寒食”。时人有“馋妇思寒食,懒妇思正月”的谚语。西湖南北两山之间多墓地,因此到这里来扫墓的人很多,车马纷然,但绝大多数为野祭。特别是在大昭庆九曲等处的火葬场,画着泪妆、穿着白衣的妇女,携带着儿女和酒、蒸鱼、燔肉、水果等祭品,祭扫逝去的亲人,一把把的纸钱化作了白色的蝴蝶。村店、山野人家,开始进餐、游息。到了傍晚,扫墓的人携带着花柳和土特产,随车而归。江湖诗人对临安的这一风俗多有描述,如周文璞《上冢》诗:

蒸鱼燔肉当好羞,

北面百拜如有求。

愿身长健儿孙好,

岁岁此日烧松楸。

纸钱灰尽泪不尽,

孤也虽在犹拘幽。

沄沄金盖山下水,

相送直过撬湾头。

在外出扫墓的同时,人们也借机游玩,放松一下心情。玉津、富景等皇家园林,包家山的桃关,东青门的菜市,当时都城最大的花圃——马塍,以及尼庵道院,都是人们寻芳讨胜的好地方,极意纵游。随处各有商贩做生意、歌女卖唱及演戏杂耍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有鉴于此,时人感叹地说:“盖都城里的骄民,没有一天不在春风鼓舞中,而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尤盛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南宋临安的寒食节已经具有比较浓厚的喜剧色彩:女儿艳装上坟,老翁一醉方休,人们的心事已不在坟中的死者,而是放在春游和自己的享乐上。

● 宋梁楷《三高游赏图》 ●

游西湖是临安市民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西湖老人繁胜录》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寒食前后,西湖内布满画船,头尾相接,有若浮桥。头船、第二船、第三船、第四船、第五船、槛船、摇船、脚船、瓜皮船、小船,估计在五百余只。南山、北山两地,各有龙船数只。自二月初八日下水,至四月初八日方罢。其中,沓浑木、拨湖盆两项水上表演项目,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节日里要用的大型游船,早被王侯将相府第及朝中的官员租赁,其余小船方租给市井百姓使用。西湖的湖岸上,游人和各种店舍都到达了极限。路边搭盖用芦席搭起的简易棚子,但即使是这样,卖酒食的也没有坐处,游客只得于赏茶处借坐饮酒。南北高峰诸山寺院僧堂佛殿,同样游人挤满。为此,城门也推迟了关闭的时间,待游人轿马尽绝,城门方闭。

● 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 ●

诸王公卿及六曹郎还在寒食前于西湖上排办春宴。这些达官贵人仿照唐代都城长安曲江的遗风,叫来一大批年轻美貌的艺妓,在湖上作乐。据《梦粱录》卷二《清明节》载,其日聚宴于西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滞酒贪欢,不觉日晩。看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歌韵清圆,乐声嘹亮,此时尚犹未绝。及夜深时,上等者男跨雕鞍,女乘花轿,次第入城。又使童仆挑着木鱼、龙船、花篮、闹竿等物归家,以馈亲朋邻里。而平民百姓则徒步而行。当时的诗人对此多有描述,如周端臣《寒食湖堤》:

紫陌笙歌簇禁烟,

几年无此好睛天。

画桥日晚游人醉,

花插满头扶上船。

周文璞《寒食曲》:

今年寒食好天色,

游人踏青行不极。

寻山不惮千里远,

往往啼号湿松柏。

一杯才酹坟上土,

只就坟前便歌舞。

故乡自有懊恼声,

插腰羊皮小番鼓。

吁嗟悲欢一饷间,

但愁死人不能语。

君不见,北客纷纷俱落南,

青邱望断白云漫。

影堂逢节具饮食,

魂魄夜行溪谷山。

这一天,西湖上大小游船云集,画舫更是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景象。参加竞渡的龙舟,在船上装饰彩旗、锦伞、花篮等装饰物,有的还在缎带上写有文字标记;参加竞舟的人也是精心化妆打扮,摩拳擦掌。竞渡开始,所有的龙船金鼓齐鸣,船队先行绕湖一周,向观者示意,然后摇旗竞发,各显竞技,拼力追赶,最先到达目的地的,按惯例可以获得标杆上挂的礼品。时人谓这种竞技项目为“竞渡争标”。此时此际,湖中游船争相围观,水面上众多的画楫栉比如鱼鳞,根本无行舟之路;两堤骈集的数以万计的观众,几无置足之地。箫鼓、歌欢之声雷动,盛况可谓空前。

有鉴于此,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载:“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

● 南宋李嵩《天中水戏》 ●

所谓上头,是指女子出嫁前更改头饰的一种仪式。这种风俗当沿袭古代,至宋犹存。

《梦粱录》卷二又载此日“凡官民不论小大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而小贩们则不肯放过这赚钱的大好时光,贩起鲜花来了。

宋代都市中酒的销售,因季节的不同有“开沽煮酒”和“开沽新酒”两大习俗。如《都城纪胜·酒肆》云:“天府诸酒库,每遇寒食节开沽煮酒,中秋前后开沽新酒。”开煮是开沽煮酒的简称,意为开始卖煮酒。又因其时要举行欢迎仪式,故又称“迎煮”,《梦粱录》卷二《诸库迎煮》详细记载了这一风俗:

户部点检所,负责管理城内外十三个酒库。按惯例,每年清明节前要举行开煮仪式,中秋前后举行开清活动,这两次卖新迎年活动,各个酒库都要在活动开始前的十天打报告给酒库的负责人,五天前给上管单位点检所的负责人,择日开沽呈样品尝。同意后,各库预颁告示,开始筹办活动,召集官府和民间的妓女,要求她们在参加活动时必须精心化妆打扮。并雇请社会上的舞队、乐队等,参加新酒开沽仪式。届时,虽贫贱泼妓,亦须借备衣装、首饰,或托人雇赁,以供一时之用,否则要遭到官府的责罚。

到了仪式举行的这一天清晨,各库的迎新队伍排列整肃,前往州府教场,伺候点呈。行列壮盛,迤逦过街。队伍的最前面,是三五人挟着一支又大又长的竹竿前导,上面挂着三丈多高的白布旗帜,写着“某库选到有名高手酒匠,酝造一色上等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的大字,时称“布牌”。紧接着的是以数名敲着大鼓、吹着笛子等乐器的乐官,后面跟着几名担着酒库所呈送的样酒,或由双人捧着大米酒坛。再后面是八仙道人、诸行社队,如卖鱼儿活担、糖糕、面食、诸般市食、车架、异桧奇松、赌(兑)钱行、渔父、出猎、台阁(木床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谓之台阁)等社。又有小女童子,执琴瑟随之;妓家伏役婆嫂,乔妆绣体浪儿,手擎花篮、精巧笼仗。其官私妓女,分为三等:头等为库妓之琤琤者,她们皆珠翠盛饰,销金红背,乘绣鞯宝勒骏骑,走在前面;第二等是秀丽有名的妓女,她们戴珠翠朵玉冠儿,穿着销金衫儿、裙儿,各执花斗鼓儿,或捧龙阮琴瑟;第三等有十余人,她们穿着红大衣,带皂时髻,名为“行首”,各雇赁银鞍闹妆马匹,借倩宅院及诸司人家虞候押番,及唤集社会上无所事事的闲汉浪子,引马随逐于后,他们各带着青绢白扇、马兀供值。妓女之后是专知大公,都穿着新衣紫衫,乘马走在最后。州府赏以彩帛、钱会、银碗,令人肩驮于马前,以为荣耀。

这一天,在州治呈中祗应仪式结束后,各酒库迎引出大街,直至鹅鸭桥北酒库,或俞家园都钱库,纳牌后才解散队伍。行进中,最是风流少年,沿途劝酒,或送点心。间有一些年长的人也不识羞耻,仿照这些风流少年的行为,令观者旁观哂笑。各个酒库结彩欢门,游人可以随处品尝酒水和糕点。追欢买笑,倍于常时。所经之地,高楼邃阁,绣幕如云,累足骈肩,真所谓“万人海”也。

资料|吴   珏

排版|周   佳

编校|刘万伟  张雪燕

(0)

相关推荐

  • 古人怎样过清明

    ■ 在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中,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天气既不寒冷也不炎热,恰好适合外出游山玩水,是人们亲近大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在温暖舒适的清明节,古人到 ...

  • 学人论史 | 常建华:人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不能忽略岁时节日

    来源:文史备忘录 常建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明清史. 主要著述有<日常生活的历史学><观念. ...

  • 岁时节日|谷雨:雨生百谷牡丹香 不媚女帝折儿郎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六,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于公历4月19-21日交节.<管子·四时>说:"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雨生百谷,称之"谷雨".雨水的滋 ...

  • 岁时节日|清明:天地清明 慎终追远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四,在公历4月4-6日之间交节,既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 ...

  • 岁时节日|芒种:仲夏割麦忙播秧,趁取青梅煮酒时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九,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6月5-7日交节. "芒种"以农事命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五月节,有芒之种谷可稼种",意即此时 ...

  • 吴绮莉自曝40岁时还遭人戏弄,劝小龙女别和自己一样傻

    上周五,小龙女吴卓林被港媒拍到带着30岁女友andi现身机场,疑似两个人为躲避香港的烦扰,出国度假.妈妈吴绮莉显然没收到吴卓林出门的通知,再次被女儿的一意孤行打了个措手不及. 按照以往吴绮莉大事小事都 ...

  • 岁时节日|小暑:出梅入伏,炎天热

    小暑,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是" ...

  • 岁时节日|雨水:爆米花开卜丰年,杏花香风嗅春色

    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二,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于公历2月18-20日之间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 ...

  • 岁时节日|小寒:老北京的寒冬饮食生活

    小寒是农历年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数九里的第一个节气,处于二九末至四九初之间,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有"冷在三九""小寒胜大寒"等说法.动物总比人先感知到气候的变化 ...

  • 对联例话(13):岁时节日对联:春联

    对联例话 (13) 岁时节日对联:春联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18年第1期) 岁时节日,是指人们随着天时与物侯的周期性转换而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时日,诸如上元.清明.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