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怎么鉴定真伪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质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釉色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 家艺术风格。
中国元代时期,由于统治者开放对文化艺术的交流,东西方贸易兴起,人们得以互商往来,掐丝珐琅随着西方商队传入了中原地区。当时掐丝珐琅以它独有的五彩斑斓的外表,绚丽夺目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到了明代初期掐丝珐琅仍十分珍 稀,只有权贵阶 级才能享受使用。再到明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发展可谓史 无 前 例。
掐丝珐琅技术展开到清代往后,制作技术比明代有所提高,铜胎更薄,并且无砂眼,掐丝也更细,彩釉也比明代更加秀丽,斑纹图像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镀金有些的金水较薄,但金色非常秀丽。清代晚期,一贯到二十世纪初,掐丝珐琅技术展开趋于阻滞,全体技术制作水平都不及前代,掐丝珐琅的胎体较薄,色彩秀丽但很漂浮,做工粗糙。这个时期只需“老天利”,“德兴成”,等作坊制作出的掐丝珐琅工巧,质量较好。他们所烧造的掐丝珐琅器物,外型多为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期的一些掐丝珐琅精品,器物上的款识大都是刻款。
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在12世纪,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事实上,阿拉伯地区的掐丝珐琅传入我国,应分为两个阶段:先是由彼地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经由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我国;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某阶 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
公元前5-6世纪又曾烧造珐琅器;直到公元6世纪,希腊拜占廷的珐琅工艺逐渐发展,后至公元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工艺极为兴盛。在12世纪,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
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首先从选图开始,第 二步是制胎,之后就要进行掐丝和点蓝步骤。掐丝:掐丝是主要的制作工序,用镊子将扁细的铜丝掐、掰成主体图案,过程是十分复杂。掐丝工艺,全凭大师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神韵生动的画面。
“自元代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本身带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蟠曲虬结、极重线条和设色的装饰性特点。但是到了明代,工艺臻至成熟,不仅制胎巧夺天工,器型丰富多样,釉色更是变幻万端,在早期的宝石蓝、菜玉绿、鸡血红、车渠白之上,又新添了葡萄紫、翠蓝和玫瑰色,观之愈加纯净透亮,泛出晶莹可爱的宝石光泽。清代掐丝珐琅技艺较之前朝已有长足的进步,其一大特点是体量宏伟,器型已从小巧物什,扩大到了日用家具,如今到故宫走一圈,几乎各个殿厅里都放着大而醒目的景泰蓝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