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偏瘫 – 中风后遗症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按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医案赵xx,男,50岁,干部。【辨治经过】初诊(1975年1月23日)中风已2年余,遗留口眼斜,右半身不遂,手指踡曲,足趾难伸等症。兼有痰多,心悸少寐,血压偏高(170/120毫米汞柱)。舌偏淡、边瘀紫,苔薄腻,脉细弦。风阳挟痰上升,走窜经络,脉络瘀阻,气血循行不畅。治拟平肝化痰,活血通络。豨莶草五钱,山羊角四钱,生槐米五钱,当归四钱,赤芍四钱,桃仁三钱,红花一钱半,牛膝三钱,木瓜三钱,桑寄生五钱,指迷茯苓丸四钱(包煎)。七剂。二、三、四诊(从略)。五诊(2月27日)前几诊病情无变化,方药未更动。服药以后血压渐趋稳定(160/100毫米汞柱)。心悸多梦,大便不畅,自觉内热颇盛。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弦。再予活血通络,清热安神之法。当归四钱,赤芍四钱,桂枝一钱半,木瓜一钱半,鸡血藤一两,桃仁三钱,黄芩三钱,合欢皮四钱,夜交藤一两,炒六曲三钱,地龙片一钱半(地龙制成片剂,每片一分,每次五片,日三服。如无片剂,即用地龙一钱半入煎亦可。)六、七诊仍守原方。八诊(3月20日)近来右手指踡曲略见松动,喉中有痰,咯吐不爽,心悸多梦。苔、脉如前。再守原意。磁石一两,当归四钱,赤芍四钱,桂枝一钱半,木瓜一钱半,鸡血藤一两,桃仁三钱,合欢皮五钱,姜半夏三钱,地龙片一钱半(分吞)。六剂。九、十、十一诊(略)。十二诊(4月24日)经过前几次复诊,右臂已能举动,手指距平伸已不远,睡眠进步,心悸亦减,但觉神疲乏力。苔、脉如前。再予原方去磁石,加黄芪片一钱(每片一分,每次吞五片)。十三诊(5月22日)前方又服三十剂,右半身不遂接近恢复。手指平伸已无困难,惟握物不若左手有力,持杖步行亦较前为稳。头昏,夜梦又多。再予前法。真珠母一两,钩藤四钱,当归三钱,赤芍四钱,丹参三钱,红花一钱半,木瓜三钱,夜交藤一两,地龙片一钱半(分吞)。七剂。【按】中风而见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症,均为血脉弊阻,经隧不通所致,当用活血化瘀之法。如血压偏高而见头痛眩晕者,可与平肝熄风潜阳法同用。故初诊即投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药,配合牛膝、桑寄生以下行肝肾,兼强筋骨,又有降压作用。木瓜舒筋润燥,指迷茯苓丸化痰通络。因患者肝阳上扰,血压偏高,故另加山羊角、豨莶草、生槐米以平肝降压。五诊时血压已渐趋稳定,而后遗症未见轻减,乃加桂枝配桃仁以通阳活血,鸡血藤行血舒筋,地龙通利经络,并减少平肝降压之品,因而活血化瘀之力大增。十二诊起病情显著好转,再加黄芪益气以助血液的运行。患者前后服药百余剂,右肢偏废逐渐康复,说明虽属痼疾,只要治之得当,也可获得痊愈。本例为风中经络之症,临床上常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为主方。黄医师认为血压偏高、筋脉拘挛的患者,必须重用平肝潜阳和活血祛瘀通络之剂。在肝阳渐平后,始加入补气药,用量也不宜多。因此,我们对补阳还五汤的运用,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补阳还五汤原方中重用黄芪,包含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之意。如果外风入中经络,或内风肝阳亢盛之时,黄芪不宜早用,更不宜大量应用。必须辨证明确,灵活掌握,始能奏效。对故方不能拘泥,在此案中亦有所启示。|医家简介|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建国后不久,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