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养生智慧(身边的黄帝内经)』第八章《黄帝内经》环境养生法

第八章  《黄帝内经》环境养生法

    ◎一、气候环境◎

“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Bl疟,冬善病痹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季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季节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一一定的联系,这句话对某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病作出了总结,为防治疾病提供了依据。

简而言之,气候环境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气候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促进身体健康呢?让我们来看看馈帝内经》中,是如何论述气候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黄帝内经》养生经: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一)养生应顺四时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论述,这句话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中医认为,如气候变化异常,超出了人体调节功能的能力,或因人体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时调节时,就会引发疾病。

我们知道,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交替变化不应太强烈,如果该冷不玲,该热不热或温差变化突然,都容易导致人体调节不及时,从而诱发疾病,尤其是儿童、老人及体弱者,更要多注意换季时的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疾病侵袭。那么,应该怎样根据气候养生呢?

1.根据阴阳消长转化规律

无论是四季还是一天,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转化规律,养生也要符合这个规律,即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进行养生。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就会影响其健康。比如现代的年轻人,追求时尚,即使在冬季也穿很少的衣服,这就违背了冬藏的养生原则,导致阳气耗散太过,从而引发疾病。

2.根据气机升降规律

一年之中,一天之中,气机的升降都是有规律的,上午是气升阶段,晚上足气降之时,同样春夏气升,秋冬气降,升则长阳,降则长阴。所以要养阳的应选择在上午锻炼;要养阴的,就应选择在傍晚时进行。

3.根据阴阳动静规律

《黄帝内经》认为,阳主动,阴主静,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阳时宜动养,阴时宜静养。

(二)应对变化,化害为利

一年四季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但有时往往会出现气候异常的情况,这就给人体健康带来-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1.燥气太过

什么是燥气太过呢?比如无雪的暖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干燥:口干、鼻于、咽干……这种天气应该如何养生呢?首先要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藕、蘑菇、秋梨、冬枣等,最重要的就是要多饮水,以白开水为宜,还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选择药茶,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2.燥气不及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气候不及。气候不及,就是当令之气不足而衰少。燥气不及会出现天气应燥不燥,万物应收不收,如树叶当落不落。燥气不及对肺气不利,容易引发肺部疾病。出现这种气候应多吃宣肺、入肺经的食物,如胡椒、大蒜、羊肉、牛肉等。

3.湿气不及

湿气不及就是长夏应湿不湿,应长不长。湿气不及应于人体会出现脾胃气化不利,消化紊乱,甚至肝旺脾弱等证。出现湿气不及的情况,应多吃些健脾燥湿的食物,如用山药、薏苡仁、豆类来煮粥、煮肉。

4.火气不及

夏天应热不热,甚至反寒,万物应长不长。此为火气太弱,主要表现为心气不足等病证,如胸闷、心慌、气短等。火气不及时,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些养心人心的食物。吃一些养心人心的食物,可以滋养心脏,对抗自然界火气不足。多吃一些红色食物及微苦的食物,以及人心经的食物,如鸽肉、鸡肉。

(2)多休息,保护心脏,少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5.寒气不及

寒气不及的气候是指天气应寒不寒,应藏不藏,反而雨湿太过。寒气不及应于人体首先反应于肾,由于脾湿太过,就会损伤肾,导致浮肿,小便不利。寒气不及时,应多吃温肾利水的食物,如栗子、羊肉、狗肉等。

6.风气不殛

春天当暖不暖,反凉,该有风而无风,万物该生发不生发,为风气太弱。风气太弱就会影响肝脏,出现肝郁,表现为面色晦暗,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另外,还容易导致肺强脾弱等肝肺失调,而出现咳嗽、腹痛、食欲不佳等症状。风气不及时,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养肝食物多吃一些酸味、色青的食物及人肝经的食物,如木瓜、青梅、橙子、柚子及鸡肉、羊肉。

(2)吃一点养肺的食品  如苦味的食物,荞麦、苦瓜、油麦菜,因为苦味的食品可以平肺。

(3)保持心情愉快调整心态,舒畅心情,可以促进气血流通以利于肝的滋养。

贴心提示: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当空气湿度高于65%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在阴雨潮湿的季节,如果感觉有湿邪入侵的话,可自己用些紫苏、土茯苓、藿香、茵陈等煲些骨头汤或单独煲水饮,对去湿有良好的作用。

◎二、地理环境◎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说明人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举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有的人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轻者头晕呕吐,重者腹泻不止,甚至无法生活。  舷女青囊海角经》中曾说:  “圣贤之地土多少石,仙佛之地多石少土。圣贤之地清秀奇雅,仙佛之地清奇古怪。”这说明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黄帝内经》主张养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养生呢?

黄帝内经》养生经:  “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培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天,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

从上面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低洼地区的人寿命较短。黄帝内经》中的这一说法与现代医学研究是相符合的,调查研究发现,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的山区,是长寿的地理环境,百岁以上的老人多生活在森林茂密的地方或少数民族地区。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寿命,而且地理环境与疾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按照中医理论的解释就是“地势使然”。如寒冷地区,多使人卫表固密;干燥之地的人,常患干燥症;寒湿之地,多使人患风湿、痹病之类的病。在我国,癌症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如肝癌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地;食道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其中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食道癌高发区呈同心圆分布,发病率从中央区向周围逐渐降低。不仅如此,国外的研究也发现,地理环境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也是息息相关的。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医生就发现,在英国,生活在砖土、黏土和河谷冲积土地区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很高,而生活在坚硬的岩层区、排水良好的地区的居民,癌症发病率则很低。美国研究也发现,美国的癌症高发区集中在五大湖周围、东北部、西部沿海地区。

生活环境、地理区域不同,则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也不一样,那么,什么才是最理想的地理环境呢?最理想的地理环境应该是阳光充足,宅气清新,水源洁净,土壤肥沃,景色秀美的地方。唐代医家孙思邈在仟金翼方》中提到:  “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孙思邈在晚年选择山清水秀之地植树、养花、造屋,在那里养老,结果活了一百多岁呢。

我们知道,僧侣多长寿,这与他们居住的环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自古以来,僧侣的庙宇或皇族的行宫多建筑在环境幽静、林木茂盛的山上,这些地方都十分适合养生。现在不也有一些有条件的老年人选择幽雅的环境生活吗?到农村、海滨疗养,这样都是有利于长寿的。

除了要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外,根据地理环境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利于养生的重要方面,比如南方人在春季喜欢吃黄鳝,喝黄酒,而北方人则习惯于喝白酒就着牛羊肉。这也是由于南北差异造成的。总之,养生也要以地域为基础。

贴心提示:国家规定,食盐必须碘化。这一措施也是与地域差异有一定关系的,呆小症多见于云南、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缺碘情况比较严重。食盐必须碘化这一措施对于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以及甲状腺癌的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居住环境◎

俗话讲:  “山旺人丁水旺财。”这是什么意思?

“山旺人丁水旺财”这句话常用来衡量居住环境的风水是否好,虽然风水学说具有一定的封建思想,不过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一个好的住宅环境确实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帮助。现在有不少人喜欢选择倚江近河的宅居,就是希望求个靠水进财的好意头。但如果面对的江河是急流,声浪噪声就会造成人的情绪不安定,潮湿气浪还对宅居气场构成冲击,这些种种不利的因素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一个好的住宅环境相当重要,它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也是养生中的一项内容,  黄帝内经中关于住宅环境也有相关的论述。黄帝内经》养生经:  “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

居住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  黄帝内经》讲:  “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这里的“宅”就是指居住环境,  “吉处”是指阳光明媚、风和通畅之处。这句话的道理比较浅显,好理解,是对人们的居住环境提出的具体要求。

我们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而居住地的环境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自然是人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例如山东省平邑县的蒙山地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吧之称。所以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水质优良的地方,远离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地区,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健康。

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的,因此,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应该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因此,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

选择住房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大事,现代城市居民楼房的选址,除了考虑交通方便.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齐全外,还应考虑日照、绿化等因素。不良的住宅条件对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拥挤的住宅会使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病率增高,潮湿的住宅使人易患风湿性关节炎,阴暗的住宅会增加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的发生。总之,不同的住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一一介绍不同住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1.低层住宅

低层住宅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一层或地下室,或者潮湿的平房,这些环境容易导致皮肤病、风湿、关节疼痛,这些病是由于风寒湿邪停滞于关节、皮肤,从而导致气血凝滞而患病。长期生活在低层住宅的人们应多加注意。

2.高层住宅

现在的楼房越盖越高,为了争夺阳光,人们的居住也越来越倾向于高层,而高层住宅却总给人们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没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这是因为受地心吸引力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一种不安全,甚至恐惧的心理。

3.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良好的室内环境表现在幽雅、舒适、洁净以及室内的布局上,比如床不宜接近窗户+以免受风寒,床头不宜正对房门,阳气易漏,厕所不宜开在房屋中间,易导致脾胃不好。因此,改变室内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什么才是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呢?首先要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没有危害人体的辐射、电磁波。其次是没有噪声污染,居住环境安静,所以住宅最好不要选择在车水马龙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小区的绿化率要大,有一定的室外运动空间,这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贴心提示:当然,我们选择的住宅不可能完全满足文中提到的居住条件,如果居住条件不太好,也可以走出家门,多到有花有草,有树木、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的公园活动。有条件的人们,也可以定时去郊外旅游,多呼吸新鲜空气,多看看绿色的植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色有稳定情绪、调节血压、维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四、社会环境◎

“狼孩”具有人的生理功能,为什么他们不能说话呢?

“狼孩”之所以不能说话,是因为他们彻底与社会隔离了,他们与动物一起过野居生活,发怒时发出和狼一样的嚎叫,爬行、多毛、低能、吃生食,与共同生活的狼的习性相类似,与人类格格不入。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样的道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对人们的生活、健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社会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论述,对人们养生给出了指导。

黄帝内经》养生经: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始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诊断疾病时,一定要关注病人的社会环境。这个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比如医生在询问病情时,会问“你家住在哪里?附近有没有化工厂或者是矿山”?病人和家属也许对医生的这一询问感到莫名其妙,其实,医生这样询问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越来越多的汪据表明,疾病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说到社会环境,我们首先要理解社会环境这个概念。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同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比如,在帝尧时代人们开始凿井汲水而饮,春秋战国时期制订了清洁饮水的公约。这些都在说明社会环境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么,社会环境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相传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写过《论空气、水和土壤》等卫生论著。据对中同猿人的年龄考察,猿人的寿命在14岁以下的占到69.2%,而能活到50岁以上仪占5.1%。即使到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的生命也是很短暂的。如6000年前的半坡人,一般只有30-40岁。原始人的寿命之所以如此短促,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生活条件的艰苦,加上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能力的薄弱,造成人们寿命短促。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开始上升。据统计,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增加了三十几岁,平均寿命已达72岁。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古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砂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样的道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社会环境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呢?

1.保护环境

人们应该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污水的排放,实行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还给我们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

2.减少不良因素的危害

目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与社会因素也是分不开的。现在社会已经进人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人,受到来自家庭、丁作、婚姻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处在超负荷的运转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尤其易患抑郁症、心理障碍等疾病。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不可能学“盂母三迁”,只有调整好自己,在处世处事中,以“心胸开阔”为好。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清思路,去解决问题。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和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贴心提示:研究发现,不利的社会心理环境,如工作压力、抑郁、紧张和孤独,会提高心脏病、动脉硬化症、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英国伦敦的海明威大夫说:  “人本身的状况比吸烟、饮食加起来还重要,心脏病的政策和研究应当更多地注意人们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