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中国人向来以和为贵。所以日常沟通中,有些人为了避免冲突,哪怕对方已经明确让自己不舒服了,也会默默忍受,但这样真的对吗?为什么我们有时候需要顶回去?这篇文章2600字,预计7分钟读完,你要把自己当回事儿,别人才能把你当回事儿。

作者 | 杨天真

编辑 | 小眠宝

来源 | 《把自己当回事儿》

沟通中感觉不舒服时
请选择顶回去

一个饭局上,一位中年大哥大聊特聊自己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

同桌的人也都很有涵养地耐心听着,但很明显,饭桌上的气氛已经变得非常微妙,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太说话。

饭毕,大家到旁边的沙发上休息,大哥过来开口便是一句:

“你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怎么还单着,该结婚了。”

我当时没有什么表情,只是简单地回复了他一句:“关你啥事!”

我们都知道,现在有非常多高情商的沟通术强调要淡化矛盾,大事要用沟通化小,小事要用沟通化了,核心就是避免对立。

在我看来,这样的思路要分场合,分情况,也分心情。

就拿故事里的大哥来说,我知道他家庭幸福、阖家美满,在这一点上,我是祝福他的。

但这不能成为他站在一个高点上,对我的生活横加干涉的理由,我和他不熟。

当然我并不是单纯从他的一句话里就得出这样的判断,而是他在饭桌上的扬扬自得,已经让很多单身人士感觉到了尴尬。

真正分享幸福的沟通,是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自我炫耀感的。

让大家感知你的幸福,从来不需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

他跟我说的那句话,可以说是激发我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应该没有恶意,但是我也感觉不到他的善意,所以,我选择顶回去。

关于这样没有善意的沟通,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为此,我想用几个问题说明我的观点。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不要为了满足他人的虚荣心

而委屈自己

你都已经明确让我不舒服了,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你舒服?

如果对方没有意识到,他的沟通让我们不舒服,且持续不断地用这种方式进行沟通,很显然对方并没有把我们的情绪当回事儿。

这时候我们需要提醒对方,沟通是平等的,我们有让彼此舒服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有一方打破了这个平衡,对不起,作为其中被攻击、被调侃、被刺激的那一方,没有义务保持礼貌。

为什么我们要为了满足他人的虚荣心,而委屈自己?

我曾经收到一份这样的表白:

“你长得不漂亮,身材也不好,但我就是喜欢你。”

这种话讲出来,我想问哪位听到了会高兴?你是在赞美人吗?不,你是在赞美自己。

你是想说自己能看到一个人身上的优点,而不是只看外表。

这种拉踩式的赞美,就算不是出于恶意,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更俯视的位置,这样是达不到好的沟通效果的。

我听完这种话,只想跟对方说:“你滚蛋。”

面对没有善意的人,我们为什么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和谐的结果负责?

为什么为了让对方不受伤害,我们要消减自己的情绪?这是没有道理的。

为了没有善意的人,和没有善意的言论,我们却要不断安抚自己,这个成本太高。


通过清晰的表达

捍卫自己的边界

是什么让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干涉他人的生活,指责别人的人生?

众所周知,生活中从不缺少这样的人:

他总是站在一个高点上,无论高点的名字是道德还是逻辑,毫无顾忌地指点别人的生活,而大多数人,则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顺从、迁就和退让。

在我看来,此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清晰的表达,让对方理清每个人生活和隐私之间的界限。

注意,这不是工作场合。

如果应酬,或者商业谈判,我们或许还会有其他的顾及和考虑,但如果这样的对话发生在生活里,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边界。


4

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沟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为了场面好看,还是为了达成共识?

别让沟通尴尬,别让沟通有火药味,别让沟通进行不下去,这是我们的思考惯性。

但我们是否仔细地想过,沟通的目标和核心究竟是什么?

如果为了场面上的好看,我们丢失的是自我生活的界限,是对话中的平等,是保护一个群体的利益,我坚决反对。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得理不饶人。

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沉默的体面,也从来不缺少礼貌的退让,我们缺少的,是一份能够让自我得到确立的坚决。

特别是我们的自我,在遭遇羞辱和挑衅的时候。

我们需要在清晰的表达中,完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拥有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权利。

或许会有人在这里争论:那你好好说就好了,不一定要剑拔弩张吧。

但回想我们类似的沟通场景,有哪一次你的礼貌回应,得到了同样礼貌的对待?

很少,为什么?

因为会让你有这样情绪的人,自身对于礼貌和尊重的理解,就需要打一个问号,至少在沟通上,他们是先有问题的那一方。

5

沟通中注意2点:距离和善意

如何在不冒犯别人的前提下,表达善意?

听到过一个很经典的脱口秀段子: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他打电话给你,除了想听到你说一句“没事”,其他的什么话他都不想听。

这里面恰恰说明了,我们在沟通中应该注意的两件事:距离和善意。

先说距离。

好的沟通,一定是要保持一种距离感的,无论是谁,我们都需要知道,那不是你,也不是你的生活。

所以每当你想要从自我的角度来表述,来教导,甚至来指导对方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

为什么对方要接受你居高临下的建议?

为什么对方要允许你的看法和建议,侵入到他的生活中去?

再说善意。

真正有善意的沟通,一定是一种帮助的给予。

当对方表达出自身的问题或困难时,最好的回答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然后你要确保自己,能够真心地听取对方的需求,并切实地给到对方来自你的帮助。

举个例子,一个朋友身体不好,我要关怀,我一定会问一句:“有什么是我可以帮忙的?”

我会主动提供给对方,我能找到的医疗资源或者便利条件,这才是真实的问候。

但有的人只会责怪对方:

“你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身体?”

“上次就跟你说了要注意,你就是不听。”

我就想问了,请问您哪位?

请原谅在这个部分,我的语气会有些激烈,也请原谅,我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有些极端,更请原谅我对一些人、一些行为的零容忍。

沟通,不总是温柔如春风,滋润如春雨。

我们不能总是理想化地认为所有的沟通,都应该有一个好的场面。

如果你受到冒犯,受到无端的责难,正煎熬于不平等的气氛,那么,我希望你能有勇气,打破场面美好的执念,顶回去。

因为你要把自己当回事儿,沟通才能是一回事儿。

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自己是回事儿,才能减少这个社会上,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那群人。

作者:杨天真,壹心娱乐CEO,前娱乐圈知名经纪人。本文摘自新书《把自己当回事儿》。

(0)

相关推荐

  • “在吗?” “正在忙吗?”

    在吗? 你在忙吗? 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说话者可能是出于礼貌才这样说,可是这样的开场白会让我莫名的反感.我想我会有负面情绪的原因可能是这样: "在吗?"很多时候对我来说是句废话. ...

  • 怎么说话不得罪人?

    一个人的人缘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说话. 会说话的人的确让人羡慕,倒不至于非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但有人说出话来就是让人听着舒服,也有人好话也能说得比骂人都难听,这里面还真有讲究. 说话得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