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村落婚丧嫁娶习俗,包括习俗过程、内容、主要参加人等。

婚   礼

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重八字命相,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慕才貌双全。礼节繁缛,婚事铺张,贫富殊别,若稍有不同,便视为“礼数未至”,遭人讥訾。婚事过程如次:

一、央媒  俗云“天下无媒不成婚”,媒人为婚姻之中介,成与否,至关重要。因而有“明媒正娶”之说。央媒有男方喜爱女方,请媒说亲;也有双方已经有意,请媒出面通言,俗叫“现成媒”。托媒时男方要送酒、糕点,为报效奔走口舌之劳,故有“成就不成就,三壶酒”之谚。媒人受托去女家通言,谓“走媒”,媒人多为亲友,熟人充当。媒人说媒,若女方应允,则以鸡蛋、茶款待。

二、相亲  媒人陪同男方上女家做客,谓之“相亲”,俗叫“看姑娘”。若女方对男方称心,则以煮鸡蛋招待,如不称心,便以清茶一杯了之。现新例:女方同意后,由父母、兄嫂、亲戚和媒人陪同姑娘去男方“望人家”(嬉侬家),男方父母见到姑娘要送“相见包”,所包钱币应逢双,陪同人员亦需红包。双方同意要请“媒酒”。

三、定亲  俗称“压贴”、“送定”,压贴要择定吉日,由男方央媒将庚贴送往女方(庚贴上写清出生年、月、日、时,各用干支之两字替代,俗叫“八字贴”)。庚贴,男女双方各填一张,双方生辰八字经推算无冲克,由男家择吉日行聘,行聘之日,男女双方媒人将聘礼送至女家,谓之“定亲”,俗叫“送定”。聘礼盒俗称“喜盒”内装定金,金银首饰,外用红布包扎。女方可将礼品收下,礼金须酌量回还,俗称“回情”。女方设宴招待亲友,媒人,俗称“定亲酒”。厥后,由男方择定良辰吉日,由媒人送至女方,谓“送日子帖”,双方即准备行婚,将近行婚前的一个时节(中秋或年关)男方送礼到女方,以示将要迎娶,俗叫“起接”。

四、迎娶  行婚前数日,男家备酒肉、烟、糕点、水果、糖送至女方。谓之“送轿后”。迎娶前一晚,男方要摆酒宴,叫“代媒酒”,主要是谢媒人,女方还有何要求,商量迎娶人员安排,做好迎娶的各项准备工作,将所有迎娶细节考虑齐全。迎娶前一日(亦有当日),男方备担扛派人到女方接运嫁妆,俗叫“移行嫁”。各地嫁妆大同小异,视财力贫富不同,有二斗桌(马鞍桌)、六仙桌、骨牌凳、木交椅、板箱、衣橱;七桶:米升、大脚桶、小脚桶、洗面桶、头篾桶、便桶(马桶)、洗生桶。还有被褥、花枕、锡器、玻璃器皿等。20世纪80年代,嫁妆时髦“三机一表一车”(缝纫机、收录机、电视机、手表、自行车)和“几只脚”(特指家具多少);90年代,风行组合家具、彩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等。嫁妆启程数刻,新娘方启轿。男方发轿至女家,女家闻火炮声,即将大门闭上,女方家人亲友拥于门内,向男方“押轿”索取“开门包”,双方经一番“较量”,门启,花轿入中堂,迎亲人先吃汤团、鸡蛋,后入酒席。新娘上轿前(如今时尚小轿车),兄弟姐妹共坐一席,由父亲(或长兄)先点烛焚香,祭拜天地,与新娘同桌共吃“上轿饭”。此时,媒人(或押轿)为了不误拜堂时辰,要催上轿,鸣炮三道。临行,新娘哭泣(称“哭嫁”),以示与家人难舍难分,后由新大舅抱上轿,新娘之母高腔哭唱祝福话,俗称“韵轿”,旧时新娘头戴凤冠,脸遮红巾,上身内穿红绢衫,外套绣花大褂袍,颈挂项圈,“天官锁”、“照心镜”,下穿红裤、红缎花鞋。手捧万年青及莲子、松子、花生、红枣、瓜子、桂圆、荔枝等七种吉祥物组成的“七样果籽袋”,又加上红鸡蛋装袋,俗称“子孙袋”。良辰至,火炮响,由喜娘(俗称利市嬷嬷),手执一米筛,筛上用红绳扎有万年青、尺、剪刀,送至百步。随后由女傧相(俗叫陪堂小娘)左右搀扶新娘上轿。过片刻,新大舅与随人(挑礼盒和桶器担者---一般为母舅)殿后。沿途燃放爆竹。

花轿到达男家,先停于百步外,待进门时辰到方可抬进厅堂,新娘要脚踏米筛由喜娘搀扶下轿,也有由新郎抱入厅堂,行“拜堂”礼: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后夫妻对拜。礼毕,新娘脚踏布袋(或麻袋)走入洞房,谓之“传袋(代)”。此时,家人于高处抛喜糖、糯米团(称麻雷),迎观者争相抢接,兴高采烈,热闹异常。

喜宴,新娘坐于新房席内,叫“新妇席”。来宾中以新大舅和随人(一般是母舅)为尊,坐于上席。男方作为陪客。宴毕,宾客闹新房,向新娘讨红蛋、喜糖、要唱诺(俗称“四句八对”),谓之“讨果子”,逗笑取乐,至深夜,宾客渐散。“利市嬷嬷”、“利市爷爷”手提红烛、糖鸡子(或酒杯)陪新娘入洞房,谓之“送归房”。夫妻吃罢“合杯酒”就寝。又俗,燃于新房之红烛,不能吹熄,任其燃尽。

翌日,新郎新娘拜见家族长辈,谓之“拜大小”、长辈要赐以“红纸包”,称“见面礼”。第二或第三日,新女婿要陪新娘去娘家及娘家亲属家见面,谓之“回门(双回门)”,也称“认亲戚”,新娘家设宴殷勤款待,俗叫“请新女婿”。“回门”须当日即回,不可在新娘家留宿。满月后,新娘方可在娘家留宿。

民国始有自由结婚,谓之“文明结婚”,新娘身穿粉红色披纱,戴金丝眼镜、手捧花扎,新郎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婚礼有主婚人(双方家长)、证婚人(当地土绅或长辈)二人,男傧相女傧相各二人。行鞠躬礼代拜堂,以西乐队助兴。然多数人家仍沿旧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姻礼仪随之简化和改变。一般是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去当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而后举行婚礼,开明者会作旅行结婚或参加集体婚礼。离婚亦自由,至当地政府办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寡妇改嫁,国家《婚姻法》允许,旁人不会歧视。其他非法婚姻,已明令禁止。

旧婚俗

纳妾  俗称“讨小老婆”。富豪之家,钱多作乐娶小买妾;也因无子嗣而纳妾。妾所生子女称“庶出”。

典妻  因妻不能生育,或有女无子,也有因妻年长无生育希望,为接续香火,乃有“典妻”之举。典出者多为家境贫困,或欠债难偿,才出此下策。典妻双方要订契约,契约上写明典金、典期,典妻内所生子女归典人者。俗叫“借胎生子”。

入赘  俗称“招女婿”。家中有女无儿,招男人为夫,所生子女姓母氏。入赘之男多为家穷兄弟众或无力娶妻者。习俗轻视赘婿和招亲佬。故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招亲”之说。招亲,即招夫。旧时寡妇子女多而幼小,生活困难,无力生计而招夫。作“招亲佬”者大多家贫无产者,或年长而未娶者。

换亲  双方父母各以其姐妹给对方兄弟交换为妻者,称换亲。俗有称“姑娘调嫂”或“对门亲”。

抢婚  旧时寡妇改嫁,怕有辱门风,不敢公开迎娶,由双方议定日子,由男方请壮汉抬轿,于夜间“抢抬而归”,草草行婚礼,也有赌棍烟鬼,因无奈,未经妻允,即将其私下出卖而组织抢亲者。

“材(棺材)头撞”  因父辈遭遇丧事而提前至丧期快速结婚者亦称“孝来婚”。

续弦  妻死再娶叫续弦,续妻称“填房”,若寡妇再嫁也叫“二婚婆娘”。倘前妻有子女,则称晚娘。若受她虐待,叫“晚娘毒”。

冲喜  男女双方定亲后,男子突然得病甚或濒临死亡,经双方父母与媒人商定,提早迎娶,以男方之妹代哥拜堂。

冥婚  亦称“阴配”,多为富贵之家,双方定婚后,忽各亡故,双方父母惜痛子女生不能成配偶,亦愿冥中合好而举行冥婚仪式。

童养媳  俗称“小媳妇”。收养童媳,原因各异,有家贫为节省婚娶费用者,有儿子残疾难以娶妻者,有为婆者为了儿子日后婆媳融洽,先养媳者,童养媳多受虐待,婚后夫妻多有不和。

1950年5月1日,国家颁布了《婚姻法》上述陋俗,一并革除。唯有入赘,招亲悉听自由,受到社会理解。

(0)

相关推荐

  • 【乡土文化】白露山麓话酒俗

    白露山麓话酒俗 早在宋朝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遂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 ...

  • 临沂婚嫁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以六礼(纳来.问名.纳孝.纳征.请期.迎亲)为重要环节的婚姻礼仪.临沂受这些传统习俗的影响,同时深受齐文化.鲁文化的影响,特别受孔孟思想影响比较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婚姻礼仪.境内 ...

  • 山西古代婚礼习俗

    相比较现代婚礼和西式婚礼而言,中国古代婚礼有其特定的流程.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下山西当地的古代婚礼流程. 说媒 说媒是议婚的第一步,通常由男方家长托亲朋邻里作媒介,为男方务色配偶.媒妁牵线搭桥,两头撮 ...

  • 古代匈奴人,娶“妻后母”婚礼习俗如何来的?妻子多数是其大嫂

    前言:匈奴人是中国北方特别强劲的一个民族.从战国至汉代,在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将北方民族通称为匈奴.对匈奴,华夏民族的印像一直不大好,大家一想起匈奴,脑海中便是一群粗暴的小伙骑着马奔驰.匈奴人," ...

  • 【行走在乾县】婚丧嫁娶习俗之婚礼习俗(二)

    6.完婚.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是婚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最隆重,也最繁琐. 下帖:在确定婚期后,对于一些重要的亲朋好友必须要由男女双方家长最少提前一周时间亲自上门,送达请柬文书,邀请宾朋亲友届时莅临 ...

  • 【行走在乾县】婚丧嫁娶习俗之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远在先秦时代,古人就确定了婚礼程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本县当今的婚礼习俗,大致仍沿袭着"六礼"的程序,稍有变化. 1.请 ...

  • 扭曲的婚礼习俗下女人悲惨的命运 新婚之夜 丈夫在妻子面前找阿三

    扭曲的婚礼习俗下女人悲惨的命运 新婚之夜 丈夫在妻子面前找阿三

  • 蒙古族的起源、婚礼习俗、宗教信仰

    『源流历史』 蒙古族的起源.蒙古人认为苍狼和白鹿是自己的祖先.蒙古人之所以选择狼和鹿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从现在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与他们祖先所生活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狼和鹿就是生活在山林和草原当中 ...

  • 【世态万象】婚礼习俗:抢亲

    在结婚的时候,除了正常的婚礼流程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抢亲,抢亲能够活跃婚礼的氛围,增加新娘新郎和宾客好友的互动,是非常有趣的一项婚俗. 在现代社会,抢亲已经演变成了婚礼中的环节之一.在抢亲 ...

  • 印度传统婚礼习俗

    对印度古老的吠陀文化来说,婚姻不仅仅是男女关系的缔结并且从此生活在一起,婚姻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联结,精神上的联结. 根据吠陀经典,婚姻是"两个身体,两个思想,两颗心,两个灵魂的一种联结,并且决 ...

  • 不同民族的婚礼习俗有什么不同

    关于结婚,中国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婚俗.今天一起看探讨一下中国不同民族的婚俗~ 满族 满族婚礼有比较固定和较为繁琐的礼节,散居在各地的满族举行婚礼的过程也略有出入,但总的过程可归纳为:相看.送小礼.过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