咵汉口 | 宝庆街同源义酱园 武汉很早便有酱铺

“酱”被列为国人开门七件事之一,即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据悉,中国人最早掌握“以豆合面而为之”的发酵技术。近日,在汉口友益街邂逅何先尧老先生,他讲述的酱园故事,似飘出一缕缕陈坛的酱香。

何先尧

武汉很早便有酱铺。明末清初,制酱作坊逐渐增多,后出现前店后作坊式酱园。1753年,镇江人王锦江创建老锦春酱园,1860年,南京人笪锡尊先后在汉开设庚兴杂货酱园13家。与此同时,武汉本地商人也竞相开办酱园,著名的有伍亿丰(1862年)、老源美、元成、同源福和东成等。据何先尧回忆,当年还有座五和酱园,也是本地人所开,位于汉正街,以酿制酱油为主,不做杂货生意。

何先尧生于1927年,14岁时到宝庆街(他介绍,昔称沈家庙)的同源义酱园做学徒。同源义店面有300平方米,主要经营酱货和杂货。前者有黄豆酱、蚕豆酱、面酱(又称甜面酱,以面粉为原料制曲发酵、加盐等制成)、酱红白萝卜及酱油、醋等,后者有红、白糖和各种点心。

店老板叫钱炳如,青山人,个子高,形象好,时年三四十岁。在何先尧眼里,钱老板很会做生意,夏天黄豆新出,价格较低,他便会大批量买进,备一年之用,由此节约成本;生意也做得很规矩,从不掺假耍滑。他与家人就住在酱园,夫人是新洲人,在家做饭,育有二子。

朱汉昌收藏的酱油商标

店里员工自起炉灶,由一做酱的师傅主厨,伙食尚可,两荤三素加一汤。大家吃饭、理发和洗衣都是免费。通常隔段时间,老板就请一剃头匠,为店员理发;衣服、被单也有人洗,都是老板买单。

何先尧的父亲与钱老板沾点亲,他才得以进店学徒,刚进去便站柜台。该店共有8人,除了老板、经理、账房先生,还有3位店员和2个学徒。另一个徒弟是老板的亲戚,大何先尧两岁,所以称师兄。二人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晚上十点睡觉。除了站柜台,还要干上下门板、扫地等杂务,一年四季无休。

何先尧记得,柜台上摆着一排装酱品的瓦钵,这种瓦钵是泥烧的。酱货共有五六个品种,以批发为主,购买者多为杂货铺。店后面有一座大院,就是酱园了。酱园有数百平方米,与店面同归老板私有。院内置有百十口大缸,每缸可腌500斤酱货,这在武汉当时只能称中等规模,像老锦春、伍亿丰等大型酱园,置缸可达四五百口之多。

1920年《汉口商号名录》

钱老板的哥哥也是开酱园的老板,酱园名为同源福,位于“后花楼正街”,1926年《汉口商业一览》“酱园”类有记载。同源福有工人数十人,其制作酱货的规模比同源义大几倍。该酱园还生产芝麻糕、绿豆糕、酥糖和芝麻饼等各种糕点和饼干,一些小杂货铺到这里批发。

当年有杂粮行,其豆类品种全、数量大,同源义制酱的黄豆、蚕豆和豌豆均从硚口的杂粮行批发买进。做酱园得押得起钱,缸里装的是钱,屋里堆的半成品是钱,赊出去的酱货也是钱……好在那时的人都还讲诚信,赊出去的酱货收得回钱。酱园的批发生意,除了店家上门自采外,酱园还出外推销。送货范围近的为周边杂货铺,远的则达原英、法、德租界地域。

何先尧虽然站在柜台前,却知道后面的酱园是如何制作豆瓣酱的:将黄豆倒入大锅,加水煮熟;置于烘房上霉发酵;晾干后再放入缸里加盐腌制,泡大半年方成。辣酱的制作过程为:从推销的农民那里买入数千斤红辣椒,用锹将其戳破,入缸浇块,加盐腌制。售出时,用人工磨一遍,磨时连椒带水,现磨现卖。

雨天时,酱园里的缸是用斗笠盖着的。那斗笠用竹篾编制,编得非常精细,密不透雨。天晴揭开,叠加存放,犹如一座座山丘。査字典方知,笠的其中一个语义,就是“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即笠盖、笠覆”。原来那不叫斗笠,而应称“笠盖”“笠覆”。今天有些晾制辣酱的企业,仍在使用这种笠盖。

1944年,何先尧三年学徒期满,父亲安排他到前进二路同盛永杂货铺站柜台。该杂货铺为其父与3个亲戚合伙创办,其面积约30平方米,所售货物由汉正街批发而来,有糕点、糖、酱油、醋等上百个品种,相当于现在的小超市。何先尧每周休息一天,常去对面的民众乐园逛,里面京、汉、楚、话剧、电影等,让人眼花缭乱;买两角钱门票,就可玩上一天。

而他学徒三年的同源义酱园,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现改名为慈惠墩农场酱园,仍在销售各种酱货。

张垠 公务员,业余研究汉口历史和纪实摄影,曾出版相关作品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东方中国的曼彻斯特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武汉叫武汉的原因是什么?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武汉,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它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统称.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存在最早在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在东湖放鹰台遗址就发现 ...

  • 百年武汉(1)

    让我们用100张照片 还原武汉百年历史 1865年,汉口 汉口的法租界街景,右边是明德饭店,这或许是汉口最早期的照片. 汉口租界,大约拍摄于1868-1872年之间.                 ...

  • 咵汉口 ▏黄陂街的来历 不义之财实难留 逆子飞金黄鹤楼

    <黄鹤楼飞金>的故事有许多版本,然而我认为我妈妈在夏夜乘凉的竹床边给我讲的这个故事,更贴切武汉的人文历史.我为此故事求证过武汉文史专家"武汉通"徐明庭老师,他也认为这个 ...

  • 【咵汉口】花楼街洪益巷培心善堂与抗战孩子剧团

    1938年2月9日下午,八路军办事处专门为孩子剧团召开一次茶话会,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长博古.新四军军长叶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参加了茶话会.那天,中共中央长江局机要科长.秘书童小鹏在八 ...

  • 雪松路、粮道街……“五一”长假,武汉美食卖爆了

    重庆游客6大2小来汉吃顿小龙虾花掉2000元:福建游客下了火车直奔万松园:粮道街买油饼包烧卖至少要排40分钟长队-- "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探访雪松路.粮道街.武汉天地.黎黄陂路 ...

  • 【咵汉口】“民办小学怀又怀...” 源自药帮巷的童谣?

    童谣一般都找不到出处,流传时会有些差异,譬如"一个伢的妈,真拉呱(汉口话脏的意思),洗脚的水,拓粑粑",出自何处.何时,不可考:"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还 ...

  • 【咵汉口】阿弥陀佛 消失的大方广讲寺

    汉口大方广讲寺敬赠(章) 这是一枚做工精细的双面徽章,章体为圆形,红铜材质.该章正面为释迦牟尼佛莲花台坐像,边缘处阳刻楷体汉字"南无释迦摩尼佛像".背面外圈阳刻宋体"汉口 ...

  • 【老照片赏析】和利冰厂英国厂主的汉口岳飞街老照片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岳飞街和利冰厂 和利汽水厂 和利冰厂创始人沃特·休斯·科塞恩(旧译柯三Walter Hughes Corsane) 创办于1904年的汉口和利冰厂以及由其派生的.创办于1917年的和 ...

  • 【咵汉口】六渡桥铜人像 湖北菜老会宾

    铜人像六渡桥 张垠摄 武汉为九省通衢,汉口为商贸繁盛之地,人口稠密,餐饮业兴旺,常有京津菜.徽菜.江浙菜.川菜.湘菜等在这里汇集,湖北本帮菜在众多菜系的影响下,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独成一体,长期以来也 ...

  • 【咵汉口】前花楼之老照片商铺林立 后花楼夏口县署与张之洞发行的彩票

    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 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民初罗汉的<汉口竹枝词>中描绘的前花楼(今黄陂街一段)后花楼(今花楼街一段)和与之毗邻的歆生路,华界与租界这一区域繁盛景 ...

  • 咵武昌 ▏楚材街与惟楚有才

    楚才街起于武昌古城贡院大门前,向南连通青龙巷到司门口,明清时它由两条街道组成:由贡院至海马巷叫贡院前街,海马巷到青龙巷叫新街.1940年代末,因在贡院前街上立有"惟楚有才"的牌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