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馆藏】广绣藏品(六)《翡翠玉瓶》
广绣,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统称,广泛流传于南海、东莞、宝安、台山等地,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关于广绣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上溯至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其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据《广州刺绣针法》一书记录中,广绣针法有7大类28种针法。一幅广绣绣品的立体感随丝线色彩过渡而呈现,绣品颜色过渡是否自然与蚕丝的粗细程度有着重要关系。在传统广绣中,一根蚕丝可分120条丝线,正因颜色过渡丰富,运用得当,使广绣绣品呈现出光影的立体效果,活灵活现。本文将为您带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以清朝翡翠玉瓶为主题的广绣作品。传承人使用多种传统广绣针法,细致叠绣,色彩的巧妙叠加运用令玉瓶温润典雅、大气沉稳的形象质感扑面而来。
绣品《翡翠玉瓶》(来源:聚元祥文化艺术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此幅绣品名为《翡翠玉瓶》,曾获2016年中国金艺奖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银奖。因“瓶”通“平”之意,绣品亦蕴含“平安”的寓意。
绣品《翡翠玉瓶》(来源:聚元祥文化艺术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绣品主要采用转纹续针、叠绣针、乱针针等多种广绣传统针法。其中,传承人所采用的洒插针、渗针针法使作品雕花细节清晰,瓶身线条明朗。
绣品《翡翠玉瓶》(来源:聚元祥文化艺术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绣品由6毛1丝2丝纯蚕丝线与真丝软缎绣制,约有1136种颜色。传承人共耗时28个月完成此幅绣品,其对翡翠色泽变化的准确把握,一针一线地将玉器的翠绿欲滴与晶莹剔透的质感,通过巧妙的过渡铺展开来,把翡翠玉瓶的沉稳雅致表现得酣畅淋漓。
(作者单位:聚元祥文化艺术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