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症”,好人的阴暗面
“取悦症”不是病,但作为一种真实的心理困境存在现实中。
习惯于取悦别人,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反复循环,就像玩贪吃蛇游戏的过程——只要不“结束”,便永远无法停止。
在取悦症困境中,取悦症者本人也有问题。当我们极度委屈自己取悦他人,常常带着“希望得到同等回馈”的隐藏期待。
这种期待的落空,往往让取悦症者陷入怨怼。如果想过得轻松一些,或许还是应该从自己开始改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
以替他人操心为己任
@大鱼小玉
和朋友出门吃饭,我想吃酸菜鱼,而朋友想吃别的。我不由自主主动放弃酸菜鱼,甚至没有说出口,满口认同她的提议,一起去吃了她想吃的食物。
事后,我还对当时的处事方法颇为庆幸。觉得如果我当时说我想吃酸菜鱼,她大概以后不会和我出去了吧。
我害怕别人觉得我不好相处,不想跟我当朋友。所以我总是通过取悦别人,营造一种我跟她很投缘的假象。或许有点心机,但我真的害怕对方不喜欢我。
@ccw
我是游戏机玩家,喜欢买实体盘。每次买了新盘,玩过后我都会叫来我的朋友和同事,把游戏盘借给他们,但是不管他们玩多久,我都不敢主动讨要。
时间长了,借在外面的游戏盘越来越多,我想要回来又不敢直接说,我不敢向人提要求。所以,我为了要回游戏盘,还得想一个理由,避免对方听到后会觉得被冒犯而不开心。
我经常用的理由是,我其他朋友要玩了,玩完了记得还我。
@gq
有时候答应室友帮他打饭,十分害怕我带回去的饭不合他胃口。
@兽兽
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我在跟他们讲话时,都是特地面带笑容,生怕他们觉得我凶而不高兴。
《花与爱丽丝》里,少女扮鬼脸逗同伴开心
@放棠
说来可能有点好笑。生活中我是个“取悦症”患者,我曾经做过一个梦,那个梦浓缩了我“取悦症”发作时典型的心理活动。
我梦见自己在姥姥家里,需要出门办事,但是似乎客厅里有其他人,这可能会打扰到其他人。
最后,我在四层楼高的窗台上放下一根绳子,像攀岩一样从四楼的窗户偷偷摸摸爬下去。梦里我做出这个决定是自然而然的,丝毫没有纠结犹豫,仿佛本该如此。
从窗外往下爬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却发现自己已经将自己置于险境了。
你快乐就好,苦我自己吃
@辛丑
每次和别人吵完架过后都会陷入焦虑。担心对方不喜欢我,担心对方去跟别人说我坏话带着大家讨厌我。
因此不出半天,总会想办法友好地跟对方对话,有时候是服软道歉,有时候是请对方喝奶茶。想通过对方回复的语气确认ta会不会讨厌我,生怕对方以后觉得我不配跟ta当朋友。
对了,到这种时候,我已经忘了对方做了什么事触怒了我,才会跟ta吵起来。只要对方别觉得我自私可恶而疏远我,对方错没错已经无所谓了。
@匿名读者
和一个女孩谈了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恋爱期间,她和她的前任出去看演出、牵手、接吻。
为了能达到她的期望,做她的体贴好男友,我压抑自己,将自己内心不满的情绪埋藏在深处。
只有一次,我跟她说不要这样做,哪怕我们分开之后你想做什么都可以,现在尊重我好吗?结果她仍然我行我素。
我不再责怪她,在心里一直为她开脱,一边说着“只要她开心,她做什么都行”,一边觉得自己真的好痛苦。这种感觉就像一座永远失衡的天平,在我内心摇摆不停。
《禁忌女孩》中,男孩向女孩祈求约定
@Lin
我对我的“取悦症”很困扰。聊天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特别注意我对别人说话的的语气。
很多时候明明不想说话,却因为对方回了一句话,我便要继续回,还会为了调节气氛故意发几个好玩的表情包。
我的取悦症,让我不自觉地期望自己永远是最后一个结束对话的人。
如果结束对话之前,对方发来的话就一个“嗯,哦”之类的,我就会想,是不是自己哪句话没说好让对方生气了?为什么这么冷淡呢?
然后过几十秒,自己又会很生气,觉得为什么对方这么不讲礼貌,我发这么多消息试图愉悦气氛,回复就两个字。这种感觉真的非常折磨人。
太内耗了,每天光这样的内心纠结,就能花费我70%的力气。
@文刀
理发师的推销,对“取悦症”患者来说简直是灾难。我上大学的时候,孤身一人北上读书。虽然家里给汇生活费,但我自己也在课余打工,平时省吃俭用。
一次独自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束后偶然碰到一家看起来不错的美发店。想着正好该理发了,于是进去了。理发师傅从见到我起,就开始一直拼命推销当店的会员套餐。
当时我很清楚我不应该买他推销的任何套餐,但我还是说不出拒绝的话,甚至连推说“再考虑看看”这样的话都说不出口。
我心知肚明他说的只是客套和话术,很可能就是在拿我当傻子忽悠,结果最后还是去刷了卡,一下付掉五千来块钱。
你看,在“取悦症”支配下,我宁愿刷掉一边打工一边连吃几个月包子省下来的钱,也不愿对那个陌生人说出一个“不”字。
@阿苟
25岁迎来第一次恋爱。那个男生似乎有点抠,在餐厅里只点青菜,我也会附和说好吃,约会为了避免花销,全都在家里进行。
甚至在休息的时候陪着他一起聊工作,还特别违心地说这样很开心。
任何感觉到他快要尴尬的时候,我都不动声色地帮他找借口敷衍过去,内心则帮着他敷衍自己。
结果在最后,只换来一句“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常常会想起前女友”。
@拾
初中的时候,我和朋友各买了一支按动圆珠笔,细细长长,图案很漂亮,我们都很喜欢。
但是,回到教室,朋友发现她买的那支笔没办法按动,我们才发现原来是笔里少了弹簧,当时买的时候没有仔细检查。
怕她不开心,我把自己笔里的弹簧取出来给她了。不想让她有心理负担,我谎称自己有多的弹簧。其实我的笔已经不能按动了。
从小到大,发生过很多这样类似的事情。每次,我都会感到开心和欣慰,因为成全和帮助了别人。虽然自己的东西再也不是完整的,徒留一些遗憾和懊恼。
@李松松
只是担心拒绝别人会给别人增加麻烦……这个问卷我已经反复打开10次了,删了写写了删。原因是,生怕麻烦编辑最后还要删掉我的回答。
@毕业召唤师
我意外怀孕了,因为怕男朋友知道了可能会觉得麻烦,所以自己去做了手术。手术和术后打针都是我一个人跑下来。
当时感觉害怕不安,害怕父母知道,害怕男友知道,更令我恐惧的是手术过程。
在手术台上还没打麻药的时候,我的同事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参与年会节目排演。我没拒绝,让她等一下,半小时后找她。
做完手术后没有休息,我打了两天针就开始跳舞排舞了。
Ta们挣脱“取悦症”的时刻
组织相亲局的HIMMR的全称是“How I Met Mr. Right”,机构介绍是:致力为不愿将就的你找到最好的爱情。
@小小小小小江
一次同事找我换班,确实有很重要的事换不了,我表示了歉意。后来发现同事自己上了,也没啥负面情绪的时候。
我发现我其实可以试着拒绝,本来就不是我自己的事情,别人也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苛责我。
@莉莉
发现很多时候是怕对方生气,不高兴,但其实人家可能并不在意。
@b×5
每次点外卖的时候,为了方便大家,我都会主动揽过来帮忙。点餐的时间往往因为选择种类而漫长,加之手机被传阅,让我等待很久,难免心情会有点烦躁。
更尴尬的是,一起点餐的人还不一定当时就给钱,事后去找人要钱的感觉,让我觉得特别痛苦。
有一次,有一个女孩子说,一定要跟我们点不一样的外卖。后来她的餐费也一直拖着没还。大家纷纷开始吐槽她,连带地提醒我,怎么总是这样。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清楚这是她的错,不会因此责备我,反而我一贯的迁就大家觉得不妥。那一刻,我决定改变自己。
@AKI
我是被朋友点醒的。因为担心妈妈和姐姐反对,我大学从选专业到毕业挑工作,选择标准都建立在要让她们开心、不会生气的原则上。
一直以来期望取悦家人的我,在今年五一总算学会了合理的拒绝。
五一前,我已经安排好假期行程。妈妈突然跟我说,在老家给我安排了相亲,让我回去。
我告诉她有别的事,不敢直接说不想去,只说不一定能到场。但母亲喋喋不休,从早上7点信到晚上十一点半一直用信息劝说我回去。
我决定妥协,跟妈妈说应该可以回去,第二天告诉她具体时间。但妈妈不依不饶,说各种狠话比我答应3号前一定要到家。
我找朋友倾诉。她好奇为什么母亲态度这么强硬。我告诉她,听说是因为对方专门从外地赶回去相亲。
朋友说,感觉我的妈妈为了取悦外人,逼迫家里人。我恍然大悟,这不也是我昨晚上烦躁,生气的源头么?
我不想驳亲戚的面子,不想让妈妈生气,但是也不想破坏自己的五一计划,所以才会摇摆不定。
朋友走后,我思考良久,查阅了各种关于讨好型人格、取悦症的资料。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妈妈给我发了大段文字,我没有回复。
堂姐发消息问我:你妈妈说你三号回家,具体什么时间?我想了想,斟酌了语句,告诉堂姐我早有别的安排,三号回家只是我妈的一面之词,最后感谢她对我上心。
@Mimo
机缘巧合去听了一堂沟通心理学的课,老师说了一句话点醒了我: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沟通解决,当你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其实还有一条路,那就是“放下”。
So,let it go。不用担心被讨厌。只要我们保持善念,做好自己,其他自有评判。
《小妇人》,坚持“做自己”的乔
@心叶
家庭环境让我从小变成了一个“好孩子”:不打架,不逃课,完全服从父母的安排。
为了维持周遭人眼里“良好家教”的形象,我对任何人都友善,从不拒绝他人的请求,倾听并采纳所有人的看法。
到了工作的年纪,“取悦”失效了。当我拼了命赶在deadline前完成工作后,同事毫无顾忌地分出他分内的工作请我帮忙完成,我虽然觉得这个要求有点越界,还是答应帮忙了。
但是一次我无法顺利完成工作而求助已完成工作的同事时,他却很明确地告诉我“不”然后按时下班。
我曾安慰自己“别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但主管对我训话时,同事们淡漠的表情让我意识到了。
当我“取悦”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感激”,而这份“感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在这之后我们只会是普通的同事。
最终,我的年度绩效被打了折扣,我试图“取悦”的同事凭借满绩效拿到了双倍年终奖。或许是嫉妒,或许是失望,我离开了公司。
换了工作的我,上级是个与我年纪差不多的姐姐。她说,工作中,你唯一需要“取悦”的是KPI。完成工作到点下班不会让你的KPI变坏,与同事的“好关系”也不会让你的KPI变好。
当你什么都得不到时,你“取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你可以对所有人友善,但要注意不要让人认为这是你的“软弱”。听完她的一番话,我受益匪浅。
我开始做出改变。生活中,我还是那个笑盈盈的我。工作中,我收回了自己的“职业假笑”,学会了“拒绝”。
我发现这对我的职业生涯没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内心却比以往平和。
你如何看待取悦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