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迷雾之一:黄所长:证券研究的2+1思维

1:投资之道,道家:不苟同于世俗但合乎于自然
 
所谓世俗,指尘世、世间,给人的直觉是平庸,肤浅。世俗本无对错之分,世俗是所有人的共同特征,人人都是俗人,而世俗之人喜其与己同。如果是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苟同于世俗代表正统,那在投资的世界里,如果还苟同于世俗,那你大概率会是7输2平1赢当中7输的一份子,运气好可能会是2平的一份子,而要成为1赢的一份子,则要不苟同于世俗,一定要去寻找与众不同的信息或逻辑。合乎于自然,源于庄子所说“大道合乎自然。”意思是说,天下最大的规律就是合乎自然的法度,那作为参与股票博弈的主体(俗人)所追求的投资之道,也一定是合乎自然的法度。
2:证券投资是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领域。表面看,证券投资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金融学等四个学科大类,另外,还包括税收、法律与法规、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数学和逻辑等学科。从证券投资所涉及的学科来看,投资研究不但要求知识的广度,而且要深度的分析,知识和信息的交叉往往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价值。
掌握上述知识,就达到了“知其然”阶段。如果想要达到“知其所以然”阶段,就要用哲学的思维来考虑证券投资。追根溯源,证券投资是在研究人性、琢磨众人心。


3:投资之心

佛家:不取分别心,不着分别相。
道家: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 → 齐涨跌、齐成长与价值......
黄燕铭:牛市和熊市,其实都是一样。

之前给大家提到证券投资是猜众人的心,那该有一颗什么投资之心呢?
佛家说:“不取分别心,不着分别相。” 道家说:“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道德经》有提到:“道者,万物之奥。”即指道是万物的主宰。表明不管是佛家,还是道家,在认识事务本质的过程中是殊途同归的。
佛家说:“不取分别心,不着分别相。”不取分别心不是不明市场涨跌,而是对市场涨跌趋势平等对待,付以真心,无有差别。不取分别心是一种修行参悟达到的高深境界,即见空,参透诸法空相,不再执着于分辨。不着分别相是让大家不执着于你心里形成的涨、跌想法和观念。

道家说:“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 齐是非属于认识论范畴,是非之争缺乏判断的客观标准,这里的齐是“看齐”,不是说要混淆是非,而是要对”是“与”非“有等同的态度,不厚此薄彼。齐物我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就是要做到“无我”(不是“丧我”)。即是要齐涨跌、齐成长与价值……,

佛家所说,道家所言,其实跟黄燕铭跟大家提到的:“牛市和熊市,其实都是一样。”是一个意思,要对牛市和熊市无分别心,持等同的态度。

4:研究之道:守正出奇

守正出奇最早出现是《道德经》,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其中,正代表了原则,奇则代表了创新。在证券研究里,正代表了研究体系的建设,奇代表了研究策划的组织。一个研究团队必须建立正的研究体系,包括研究领域的设置、研究团队内的配合、数据与模型的建设等等,都须走正道,此外还包括掌握正的研究方法、树立正的研究理念。

但是光有正的研究体系却没有奇的研究策划,则研究出不了证券投资的成果,证券投资机会的获取,主要依靠对超预期的捕捉,依靠的是边际思维,因此证券研究如要落实到投资机会上,则必须出奇兵,出奇想。《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其中,“正奇”就是常与变,常法为“正”,变法为“奇”

5:证券研究的2+1思维

其中2指的是预期思维和交易思维,它们分列前后贯穿于股票价格形成的过程之中;边际思维则须分别与预期思维和交易思维叠加,在两个思维环节里以边际的思想寻找投资机会。其中预期思维与边际思维的叠加即是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超预期”,而交易思维与边际思维的叠加,我们给它一个名称为“交易边际”。三种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预期思维的理论基础是DDM模型的贴现思想、交易思维的理论基础是微观结构理论,边际思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证券的研究和投资,最终是一个参悟世界、修炼内心的过程。我们做证券研究,需要观察和分析宏观、行业、公司等客观世界的总量和边际变化,也需要观察和分析股票价格、国民经济统计报表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等符号世界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和分析众多投资者的内心世界的状况和变化,但最终还要修炼自己的内心。无论是在牛市、震荡市还是熊市,我们都应该保持同等的“空”境心态,以同一种心境面对不同的股票市场,即所谓“不取分别心”,以本我不变的心境,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研究和投资的工作。

6:交易边际
超买、超卖的定义就不详细解释了,超买、超卖是个交易边际问题,但交易边际不只包括超买、超卖。关于交易边际的问题,可以分析一个案例帮助大家理解。

假设市场上有100个投资经理,他们全部满仓股票,然后他们是95个看多、5个看空,股价应该是涨还是跌?相信大家都能够猜到,应该是跌,因为满仓看多者对股价的贡献为0,他们没有看多所必须的金融工具--现金,而满仓看空者对股价的贡献为100%,他们拥有看空所必须的金融工具--股票,所以这不是一场95%比5%的战争,而一场0比100%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人心、股票和现金分布的微观结构。现在我们换一种略微复杂点的情况,假设市场上还是有100个投资经理,现在他们的仓位全部为五成股票、五成现金,他们仍然是95个看多、5个看空,那么后市股价应该是涨还是跌?相信很多人会说涨,然而黄燕铭却要说,这道题的答案是涨跌都有可能,答案是“不知道”。原因是,“市场上还是有100个投资经理,现在他们的仓位全部为五成股票、五成现金”这句话是一条总量信息,而后一句话“他们仍然是95个看多、5个看空”依然是一条总量信息,两条总量信息放在一起得不到“股价涨跌”这样一个边际上的结论。

2+1思维肯定不是只能是用在策略分析上,股票分析、宏观分析的思维框架也是2+1思维。我常说,策略研究员是看的心中的花,宏观研究员看的是树上的花,定位不同,但思维框架是统一的,同作为卖方研究员,要让大家知道,“我的预期与众人的预期的不同”,即预期思维和边际思维。作为买方人员,也就要知道,“众人的预期在今天与明天的不同”,即预期思维和边际思维。

7:关于股价涨跌

黄燕铭:股票价格为什么会涨跌,因为人们的预期在改变(超预期的一种)。详见《证券研究的2+1思维》

股票价格的涨跌是个边际的问题,人们的预期改变是股票价格涨涨跌跌的原因,也就是说,预期是股票价值的本质。

金融学把股票价值定义为未来现金流的贴现,而未来现金流在今天其实只是人们心里的预期,因此价值其实就是人们内心的预期。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地看到股票价格形成的过程:宏观、行业、公司等客观世界的因素,被人们观察和捕捉到,经过人们各自的思考和加工后形成预期,然后人们以这些预期形成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到交易系统中去报价,最终在交易中形成了价格。通过交易系统,人们的预期的变化变成了符号世界中的价格的涨跌。由此,股票价格的形成穿越了客观世界、内心世界和符号世界,或者说经历了预期环节和交易环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