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 道原经

  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 。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 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 ,又包其外。在阴不腐,在阳不焦。一度不变,能适规()侥(蛲) 。鸟得而蜚(飞),鱼得而流(游),兽得而走。万物得之以生,百事 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一者其 号也。虚其舍也,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 而不可则(测)也。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刑(形),独立不偶, 万物莫之能令。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云气规行侥(蛲)重 动,戴根之徒,皆取生,道弗为益少;皆反焉,道弗为益多。坚强而不 ,,柔弱而不可化。精微之所不能至,稽极之所不能过。故唯圣人能 察无刑(形),能听无(声)。知虚之实,后能大虚。乃通天地之精, 通同而无间,周袭而不盈。服此道者,是胃(谓)能精。明者固能察极 ,知人之所不能知,人服人之所不能得。是胃(谓)察稽知□极。圣王 用此,天下服。无好无亚(恶)。上用□□而民不麋(迷)惑。其分, 而万民不争。授之以其名,而万物自定。不为治劝,不为乱解(懈)。 广大弗务,及也。深微弗索,得也。□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 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政(正)畸(奇)。前知大古,后□精明。抱 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大古,周其所以。索之未无,得之所以。

  译文:

  天地混沌之初,道还是太虚一气,分不清天地,只是迷迷茫茫一片 ,也看不清它是黑还是白,它神妙变化,充塞着整个宇宙,精光静静的 流洒。它没有始因而生,存于万物之中也没有因由。它没有形状,平等 普同不可描述。它是博大无比的,天不能覆盖它,地不能容载它。无论 是最小的还是最大的事物,都产生于它。它满溢于四海之内外,在阴暗 处不会霉烂,在烈火阳焰中也不会枯焦。

  道是不变的,但却在主导着万物的变化。虫、鸟、鱼、兽等等的生 存,都是道在起作用呀!任何事情,也只有顺服于道的运化而运化,才 有成功的可能。人们都凭借着“道”生活,却不知它的名号,人们都在 遵循着“道”去做事,却又看不见它的形状。“一”是它的名号,这也 不过是一个虚设。无是它的根,中和则是它作用的关键。

  道是高深而不可审察的,也无法测量。它既显明又广大,既说不出 它的名,又看不见它的形。它是独立无二的,永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改变 。天地阴阳、春夏秋冬、星辰日月、上下一气,微虫飞舞,分别得之于 道,道也不会因此增多。

  “道”坚强而不会溃败,柔弱却不会被转化。它的中心精神,一般 人是无法领会的,它的终极目标,一般人也难以实现。只有圣人才能在 无形之道中看出有形之道,在无声之道里听出有声之道,在虚静之道内 觉出道之实在,然后,他能进入太虚,与天地之精气相通。他与道合二 为一、它们相互融合,周流不止。这种人可以说明白了万物之本体。

  明哲之人能观察到宇宙的深远之处。他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东西。这样的人,可以说对微妙的东西有很深的洞 察力。圣人具有这种察微知末的能力,天下就会归顺他。没有什么好, 也无所谓坏,这里只有“道心”。圣王能运用它,百姓就不会感到迷惑 。圣王能达到虚极之境,百姓就会变得静穆。这样,上下之人都能与道 同行。

  圣明之主应无贪欲,让百姓安身立命各得其所,那么人们就不会因 分配不公发生争斗。他能给事物以恰当的名称,则万物就各安其位。一 个人,不要因为管治很严就勤勉用力,也不要因为发生动乱就变得松懈 。道,广大无边,人们既然触及了它,就不必再去追求;道,精深细微 ,人们既然已知其奥秘,就不必再梦想着收获。道是不变的,能够探知 道的根本,就能以少知多,以正治畸。从而达到前可知远古之事,后可 预测将来事理的精要。只要我们持守大“道”,秉执法度,那么就可以 实现天下的大一统。我们观察远古探索道的原始,再看看我们的现在, 又推之于将来,就会懂得“道”的本体是怎么回事了。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第一部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可解释为用草扎成的狗 ...

  • 励志的句子及解释32条

    励志的句子及解释32条

  • 天地不合

    仁,单人旁代表太阳,少阳,二代表太阴和少阴,这个字就是四象,代表阴阳和合,天地不仁,就是天地不合,则天地掠夺万物以成其合,圣人不合,则圣人掠夺百姓以成其合,天地之间,就好比风吹笛响一样,同气相求,同声 ...

  •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2圣人真情精明察极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2圣人真情精明察极 题文诗: 坚强不撌,柔弱非化.精微之物,所不能至, 稽极之物,所不能过.故唯圣人,能察无形, 能听无声.知虚之实,后能大虚,至虚而实, 至无而有 ...

  •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阴不 ...

  •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原文阅读及翻译

    道原经·全文 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 ...

  •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1道一恒常非名非形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1道一恒常非名非形 题文诗: 至道至真,至真至情,至情至道,至情至德, 至德至恒,至恒至常,至常至一,至一至始, 至始至母,至母有情,情生万物,万物有情. 至道无形 ...

  • 《黄帝四经》道原篇.道原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 ...

  • 黄帝四经之《道原篇》

    黄帝四经 <道原> 恒無之初,迵同大虛.虛同為一,恒一而止.濕濕夢夢,未有明悔.神微周盈,精靜不熙.故未有以,萬物莫以.故無有形,大迵無名.天弗能覆,地弗能載.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 ...

  • 《黄帝四经》道原经原文及译文

    道原经·全文 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 ...

  • 【黄帝四经】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逆天理念,原来他早就发现了道

    【黄帝四经】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逆天理念,原来他早就发现了道

  • 《黄帝四经》十大经篇.前道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圣(人)举事也,阖(合)于天地,顺于民,羊(祥)于神鬼,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胃(谓)义也.身载于前,主上用之,长利国家社稷,世利万夫百生(姓),天下名轩执□干于是虚.壹言而利之者,士也.壹言而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