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沈丹甲线(11)福金隧道
春季四五六这三个月每个月都有一个假期,清明忙着祭祖,五一去了趟抚顺,到了端午节前安静许久的周末沈丹线探访群有了动静,经过讨论我们打算这次决定了要去看废弃的原安奉线第一长隧道,长度4884英尺、1488米的福金隧道。这次探访的具体计计划是在沈阳站乘坐2257列车到桥头,在桥头镇上转转之后去看老福金隧道的东口,然后翻越福金岭到隧道西口,之后走回本溪市区回程。
从断面图可以看出福金隧道沈阳方向先要上坡自打沈丹高铁开通之后,沈丹普速车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不友好,每天仅有清晨五六点的三趟车到本溪,到丹东的就只有2257了,最近这些年越发的越不想起大早,再加上沈阳地铁黎明广场发出的第一班车属实是太晚,这就使得我必须在天刚亮时就得起床,要不是为了去看隧道口我绝对不会起这么早。
桥头站并不在桥头镇内 镇内的站叫桥北乘降所我们的目的地是本溪近郊的桥头镇,桥头镇与本溪市区之间有福金岭阻隔,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想来到这里最方便的还是铁路,由于镇子挨着安奉线当年最长的隧道,为了调控通过隧道的列车,桥头站是当年安奉线四个乙等站之一,但是这个镇上只留了一些日本老建筑遗迹,铁路的相关遗迹却没有留下。在镇内逛的时候正逢天降阵雨,一想早饭都没吃就干脆在桥头镇来顿正经饭,毕竟下一顿饭不一定是几点吃了,四个人点了四盘菜,一人一个米饭,一上菜发现是直径20多厘米的四盘子菜,我们几位也是真饿了,猛造之后四盘子菜基本见底,吃饱了雨也停了。
桥头镇对面的山挺有特色的
1911年桥头车站照片
饭前
饭后我们就离开桥头镇向福金隧道东口方向走去,桥头镇这段共有三条铁路分别是沈丹上下行两条线,加上辽溪线(辽阳-本溪)乙线,所以在桥头镇外有三座跨过细河的铁路桥。此处河道宽阔,加上有山衬托显得景色很好。不过我们为了稳妥走了辽溪乙线,但后来发觉走这条线尽管车少安全,但是要多走一些路。
远处是沈丹线两座铁路桥
1911年桥头附近铁路桥,当时还是单线在路边我们发现一个石头堆,全是一种片状分为好几层的石头,看样子应该属于制造辽砚筛选下来费的石料,翻石料的过程中我有点私心,想着哪片子石头里要是有层干巴鱼、干巴花化石啥的就好了,但是此行主要目的并不是找化石,我也就没多看这些东西。由于从桥头镇去本溪方向的线路是上坡,机车出了桥头站就要开足马力上坡进入隧道,这处原本安静的山谷充满了开足马力的机车引擎和汽笛声,机车进入隧道之后有立即恢复了安静。
这种石头很好玩
铁路就在这条路的下方,这条路很有可能是原来窄轨铁路路基
这张照片的相同角度不好寻找前文说过,我们为了安全走了辽溪乙线的桥,离开铁路之后我们就走了上山的小路,但是这条路离铁路越来越远,我们走过几片庄稼地发现根本无法接近的隧道口之后我们决定原路返回,在一处铁路用房处找到了下到铁路的捷径。但是到达废弃隧道之前要跨过三条连着隧道的铁路,这里的三座隧道分别是位于沈丹上行73公里020米的福金隧道建于1959年,全长2326米;位于沈丹下行72公里997米的福金隧道建于1919年,全长2560米;位于辽溪乙线62公里950米的福金隧道建于1966年,全长2706米,这三条隧道,由于隧道建造年代久远,受当时建造材料及工艺限制,加之自然环境侵蚀等因素,每年的冬季,随着气温和风向变化,三座隧道会不同程度的在隧道侧壁和拱顶出现结冰现象,影响行车安全。所以才有了专门进入隧道除冰的铁路工人,他们的事迹很多媒体都有报道,我知道的消息据说福金隧道内有暗河之类的水流过,隧道内的湿气很大,不大适合步行通过。
辽溪乙线福金隧道 2706米
沈丹线下行福金隧道 2560米
沈丹线下行福金隧道 2326米
隧道口附近的山泉,没敢喝
在隧道口这里爬上爬下又钻过一些列树丛之后,我们看见了这条废弃隧道的入口,隧道口被树丛和苔藓包围着,隧道口砌筑的石块和百年前相比并无太多改变,从隧道护坡的石块中的苔藓与树枝还是能看出岁月的痕迹,从隧道内流出的潺潺泉水供养隧道口周边的植物,草也长的郁郁葱葱的。
旧安奉线福金隧道东口 1488米
《千与千寻》中的隧道
钻过去也许会变成猪同行的张大锤认为这里跟《千与千寻》里的隧道有些神似,为此我特意去电影院看了一遍《千与千寻》,通过感觉与对比对比确实要比重庆那个靠谱多了,不过这地方想成网红打卡地很难,这条隧道建于1909年八月开始准备建设,到1911年8月份完工历时两年,由于这是当时安奉线改建后最长的隧道,所以这个隧道的两头洞口上也有当时日本政要的题词,位于隧道东口的是多次出任首相的侯爵桂太郎所题的“其乐融融”,这句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所以在安奉线最大的隧道两侧,一面题词“其乐融融”,另一侧则是“其乐洩洩”,总之当年鬼子看火车穿过福金岭就是个高兴。。。
隧道两头的题词
实际在隧道上题的字跟纸上的还不一样至于这条隧道为什么被废弃我没去了解确切消息,在我看来应该是当年为了尽量缩短隧道长度,使得丹东到沈阳方向的隧道坡度太大,从后来的三个隧道来看,都在这条废弃隧道的下方经过,尽管隧道长了,但是坡度应该减缓不少。由于隧道废弃的早,隧道口的题词却意外的保存的很好,但是至今这两块题词的石碑都没有进行文物定级,我觉得少说得算个省保文物吧?隧道东口的上方有明显用混凝土从新加固的样子,隧道内侧有坍塌迹象所以我们也没敢从隧道内穿越过去。看够了隧道这面后我们又穿过了三条铁路,回到那条能翻过山的小路上,在小路上我们发现一个混凝土小桥。我们感觉这条路应该是当年轻便铁道的路基改的,因为半山腰修桥似乎没别的用。
半山腰的小桥 应该是窄轨遗迹花了大概半小时的时间我们翻过了福金岭,山的这边是叫福金沟,在下山的路上远远就能看见本钢的高炉,证明这里基本就是本溪的近郊了。城市的道路尽头也就在这里,由于铁路在前面才能出隧道,所以这个村子还是比较安静的。隧道的西口位于村子的边缘,若是没人指点的话在这个季节很难发现,我们走了约二百米近膝盖高的野草及庄稼地之后才算接近隧道东口,隧道东口要比东口低了一些,隧道这边的题词是曾任日本首相及朝鲜第一任总督,子爵寺内正毅所题的“其乐洩洩” 。这边的题词也因为隧道废弃的早也得以保存,由于这一天是西南风的原因,在隧道这头是能感受到很大的凉风吹来的感觉,从漆黑的洞中吹来的阵阵凉风我感觉并不大舒服,于是我们就离开了隧道口,就算基本完成了本次探访目标。
远处就能看见本钢的高炉
隧道前方都是野草
福金隧道西口
隧道刚建成时照片
西侧隧道口寺内正毅题词“其乐洩洩”
三个正线隧道西口从福金沟走到本钢厂区的时候,突然发现本钢厂内铁路也有车经过,而且频次很多。看了一下车的时间还来得及,我们就在本钢门前歇了一会,顺便看看本钢自用机车的样子,看车的过程中同行的哥们弄了买了两瓶龙山泉给了我一瓶,在当时的天气下我觉得这瓶啤酒是我喝过最解渴的啤酒,就在我坐在铁道边对瓶吹的时候,厂内出来一大哥,建议我别坐在厂子门口喝酒,说这么干影响不好,接近于行为艺术。。。于是我不情愿的换个地方接着把这瓶酒喝完了。
沈丹线已经在我们的上方 这趟车是2258
一路向前就来到本钢大门边上
龙山泉凉的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