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改变人生的方法,绝不是认命

01 人往高处走

我们讲命运,“命”跟“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胡适之曾经做过考证,他认为小红是曹雪芹很看重的一个人物,作者如此着力地去写的丫头一定不是等闲之辈。

小红是个非常聪明的丫头,有主张,懂判断,而且有担当,她对宝玉已经留心了很久,对他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这天晚上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声,方见两三个老嬷嬷进来。

宝玉一看了她们,连忙摇手儿,但是宝玉从出生到现在大概从没自己倒过茶。

要倒茶时,只听背后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

这个描写非常漂亮,如果是电影的话,此时听到的只是声音,并没有看见人,可这一声“二爷仔细烫了手”中,蕴含着一种温柔和关心。

其实小红一直躲在那里窥探,进来倒茶是用了很多的心机的。

宝玉道:“你也是我这屋里的人么?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

这是很椎心的一句话,那丫头听说,便冷笑了一声道:“认不得的也多,岂只我一个。”

这个回答中带着太多的酸楚,小红一直是个遭冷落的丫头:“从来我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做,哪里认得呢。”

宝玉傻乎乎的,根本不懂这些,不知道小红是没有资格倒茶的。

《红楼梦》对我们最多的提醒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容易受宠,里头到处都是政治,大丫头是会压制小丫头的。

刚说到这句话,只见秋纹、碧痕哈哈地说笑着进来。

秋纹、碧痕是比较接近宝玉的丫头,本来去提水的应该是小红。

小红很有心机,大概是她说自己不舒服,秋纹、碧痕才会去提水,小红已经观察到,如果秋纹跟碧痕去提水的话,她就有机会接近宝玉了。

“忽见走出一个人来接水,二人看时,不是别人,原来是小红。二人便都诧异,将水放下,忙进房来东瞧西望,并没个别人,只有宝玉,便心中大不自在。”

宝玉是核心,所有人都围绕着他在作斗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办法亲近宝玉,小红一直被挤在外围,她当然不甘心,作者把小红的心思写得十分委婉。

秋纹、碧痕两人预备了洗澡的东西,让宝玉脱了衣服,把门带上,就去找小红,问她刚才在屋里说什么。

小红在掩饰她跟宝玉说过话,可是秋纹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

这种话很重,卑微者对卑微者往往异乎寻常地狠毒,因为大家都生存在艰难里,会动用最动物的本能去压迫对方。

“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到这里才透露出小红真是存心安排的机会。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作者在写小红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说她好坏。

作者想解决的不是好坏的评判,而是在让我们体会卑微者的处境。

大家可以问下自己,如果我是小红的话该怎么办,会认命吗?

好的文学通常不轻易判断人的好坏,而是很完整地描绘一个角色。

02 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新任的太爷,就是贾雨村。

甄士隐的名字叫作甄费,真事“废”掉了。贾雨村的名字叫作贾化,其实就是用假的语言来讲人间的故事。

这两个人是对比,甄士隐从一个有钱的家族,到女儿被拐,家族没落。贾雨村是一个非常穷的人,寄住在庙内的,碰到了甄士隐,甄士隐有一点惜才,想帮助他。

贾雨村后来真的一考就中了进士,最后外放做官。

贾雨村很有趣,他在人情世故方面滴水不漏。

他说了要报甄士隐之恩之后,叫封肃回家。可是他紧接着就送了一封密信给封肃,说很想讨娇杏做他的二房。

作者很小心地在写过去的社会伦理,人在社会上的那种小心。

作为一个刚刚到任的官,这个时候最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家挖出一大堆事情,所以贾雨村很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

作者的叙述当中带出了人情细微的地方,也透露出贾雨村做事的心机。

可是这个贾雨村刚入仕途,还不太会做官。

虽然他非常有才,但是贪财,而且有时候太过严奇。他靠着自己有才华,对于长官也不太放在眼里。

一个不会做官的人,再有才干在官场也待不久。

贾雨村被参“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因此被皇帝革职。

他内心虽然十分惭愧、憎恨,但面上全无一点怨色。

“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可贾雨村并不是在游名山大川,他是假借游览,探访所有将来可以东山再起的关系。

他到了苏州,碰到了林黛玉的爸爸,所以就自荐做了林黛玉的家教。

因为林黛玉的爸爸是当时的巡盐御史,等于是皇帝最亲信的人。

他以家教为由攀附了一个重新做官的机会。

作者不喜欢儒家这一套东西,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担风袖月,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努力求官。

很多隐藏的封建社会里人际关系的一些小事件,今天不太容易懂,因为当今的人情上没这么复杂。

贾雨村的性格至此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03 投其所好的低头

整个小说在写贵族,贵族的动作、思维、语言都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们有一种出口成章的优雅。

可是刘姥姥是粗俗的,是开口就讲“拉硬屎”的那种人。

这里让人感到一种心酸。

对于这种阶级差距,刘姥姥根本就不知道。

她对那些人的话信以为真,让她等着她就等着。她本来就没有吃饭,也不可能在京城里买东西吃,就那么饿着肚子等。

后来终于见到了王熙凤。

“半日鸦雀不闻”,王熙凤在吃饭,没有人敢讲话,安安静静等她吃完饭。

王熙凤只动了两下就撤下了,可是板儿天没有亮就跟着外祖母一路走着来的。

这个时候板儿饿了,刘姥姥就一巴掌打了过去。

这些都是对比。这种小细节是很动人的,里面都是人情世故,让人看到人的不同的身份、角色,还有辛酸。

刘姥姥这时候很紧张,不晓得能不能要到钱。

她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拜完了以后自己又不知道该干吗,就拉板儿来拜。

凤姐这时决定了,请刘姥姥坐下来。王熙凤一方面说我们没有照顾好;另一方面说我们根本不是亲戚。

讲到这里,刘姥姥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是王熙凤话转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的。”

可是王熙凤的钱绝不是随便给的,以后如果每天都来怎么办。

所以她说:“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使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浑身又发痒起来。”对乡下人来讲,二十两银子是个惊人的数目。

姥姥说道:“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乡下人不会讲话,两个形容都很难听。

刘姥姥已经知道能拿到钱了,一下子得意忘形,就开始乱讲话。

王熙凤当然是见过世面的人,她也就笑一笑,让平儿把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因为二十两银子她觉得太少了,也不过就是给孩子做一件可以过冬的衣服,可是对刘姥姥家来讲,却是一个小本生意的基础。

“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她还要为对方着想,说不要嫌少。

就是给别人施舍,还要让别人有一个台阶可以下。这绝对是大户人家的措辞。

她还拿了一串钱,让他们雇车子坐,不要再走回去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很感动,王熙凤日理万机,她也没有太多心情去可怜一个穷人。

可是这个时候她真的有点不忍。

这一串钱的价值比那二十两银子还重,其中有她对人的体谅。

编辑 :YJW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