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重力”听课之后的新思路调整(二)

“重力”第一课时主要突破了两个难点——重力的产生,重力的大小,第二课时重点突破两个难点,即: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第二课时:突破前两个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一)难点突破1:重力的方向

1.学生观察与思考——物体受到的重力朝什么方向?

2.实验探究:

3.学生分析总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重力方向”的应用

(1)重垂线

(2)物理天平的调整

(说明:对于重力方向的应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不足。为此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视频和实物的素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想想议议:如何理解“竖直向下”中的“下”?

(说明:学生对于“下”的理解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引导学生讨论并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到——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的“下”是指向地心。)

6.小练习——《课本》P1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题目:试利用三角尺及其他物品,测量地面或桌面是否水平。

解答:

方法①:利用直角三角尺和重垂线.

将直角三角尺的一直角边平放在地面上,看重垂线和直角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是否平行若平行,则地面水平;若不平行,则不水平.(图一)

方法②:用图二所示自制水平器,A是刨得很光滑的平板,B是垂直固定在A上的木棒,上面刻着与木板A垂直的直线.

检查时将水平器A放在桌面上,在刻线的上端挂一根重垂线,若重垂线与刻线重合,则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二)难点突破2: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初步了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一自然段

(2)教师播放视频,拓展学生的感性认识。

2.质地均匀物体的重心——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二自然段

3.教师利用动画展示物体的重心

4.拓展延伸:形状不规则物体,可采用悬挂法找重心。

5.重心与稳度

(1)学生进行如下实验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心越低越稳定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心与稳度”的实例

①不倒翁

②播放视频——高空骑自行车

(4)知识应用

①《课本》P1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②《伴你学》P15第16题

③思考:登山运动员在登山时,身后背包里的物体如何放置才是安全的?

解析:上山,放在顶部,身体前倾,重物放在顶部可使重心落在前方,不至于向后仰倒,且肩部负重可借助重物的分力登山,不至太累;下山,放在底部,避免重心前倾摔下山,降低重心可使步伐平稳。

(说明:重心与稳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为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且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的拓展。)

(三)中考题型专题训练:重力的示意图

1.《伴你学》P14第11、12题

2.质量为10kg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木箱受到的重力.

3.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说明:重力示意图是中考的典型习题,为此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专题训练,这种习题侧重考查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