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一抹花白的忧郁 |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山有文脉,展示青山文艺作品,关注青山艺术家,“青山文艺”应运而生。

姓名:张靓

工作单位:武汉市蔡家湾中学(现调入青山区教育局)

创作简介:

人生如书,前世空旷,素纸一张;啼哭而至,落寞开场;得乎教义,日渐稔熟流畅,至臻至美。读书在武汉市蔡家湾中学语文教师张靓的生活中,是一种热情、一种态度。我与书相逢、以墨为笔,书写着自己的书香生活。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学习时光给予了我广泛阅读的机会。大学里,我参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文学院宣传部编辑工作,开始用文字来吐露心声,多篇文学作品发表至报纸刊物。参加工作之后,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我依然孜孜不倦,《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个追风筝的人》等多篇文章被网络媒体纷纷转载,随后,我加入了青山区作家协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作协会员,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一抹花白的忧郁》,书写了自己对青山历史发展的人文印象,也开启了我的写作之旅。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清福,值得被珍惜。随着岁月的流淌,读书与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字的碰撞,用文字来点缀生活,我对此爱的执着。

抹花白的忧郁

初冬的太阳,裹着橘色的灯罩,散出柔和的光晕,饱食的小麻雀们又肆无忌惮地在庭院里踱着步子。

“爱伢,你去赶赶,麻雀要把家家的韭菜种子吃光了。”

小姑娘起身象征性地挥了挥手,看着撒欢儿的小麻雀,不忍心去打断他们偷食的快乐。透过庭院的铁柴门,小姑娘看着远处,一位裹着浮子的老妇人,挑着一筐新鲜的蔬菜,正迈着大步子走来,阳光照在她紫红色的脸颊上,凹陷的眼睛显得格外有神。

妇人夫姓田,大家都叫她田家家,至于本姓似乎没人记得了。田家家民国三十年生人,家境殷实,据说在黄鹤楼小学读过几年书,嫁了门当户对的书生,育有三个女儿,晚年寡居。

“哎呀!我的韭菜种子怎么乱成这样,你又偷玩了”田家家宠溺地看着外孙女,“今年把种子撒了,开春这韭菜就和你一样高了。”独居的田家家住在戴家村,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围绕着戴家山,涓涓地溪流孕育着绿色的生灵,各式各样时鲜的瓜果蔬菜爬满田野,吃不完, 大家总是美滋滋地交换着。

对于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小姑娘,外婆家这片绿油油的菜园子是她最爱的嬉戏园。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园子里松软的泥土地,追追蝴蝶、赶赶青蛙,偶尔还能碰到几只蝌蚪在小溪里舒展着小尾巴;刮风下雨,还能捡到几只受伤的小麻雀……这是一片多么自由热闹的土地呀,小姑娘总是对它恋恋不舍。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呀。”晌午阳光正足,夹杂着凝固的秋风,田家家哼着黄梅戏,步子有些不均匀,大概是晨练后,又去桥头戏院看了她最爱的《女驸马》。还没站住脚,隔壁庭院又传来破碎的声响,想必是邻居蒋婆婆家又在闹别扭了。

蒋婆婆是湾子里出了名的火爆脾气,为人还算和善,只是天天和儿媳妇闹着矛盾。所有被生活磨蚀的心,总爱嗟叹岁月和时运的多舛,田家家则不然,寡居的生活却总是透着滚烫的热情。一眨眼,田婆婆就钻进了隔壁的屋子去当和事佬了。

“完了、完了、完了,以后你们再也吃不到新鲜的青菜了。”刚刚还悠然自得的田家家从隔壁出来,脸上就蒙上了一层阴翳,依靠在中庭的椅子上,嶙峋的双手攥着衣角,嘴里还碎碎地念着。

“妈,怎么了?你不是劝架,怎么自己反倒忧心了”二女儿问道。

“蒋婆婆的儿子说拆迁文件下来了,就这几个月了。”

“这是好事,妈,拆迁了就住进楼房了,多舒服。”

“这可不行,我这菜园子可怎么办,据说戏园子也要拆,这以后到哪里去听《女驸马》哟!”

“拆了好,这湖里天天填垃圾,拆了,空气好对您身体也好。”

“你们年轻人哪懂我们老人的心思,蒋婆婆家为这事都闹得不可开交了。”

“这可不行……这可不行……”原本浅淡的眉毛,挤在一起更显得沧桑,田家家转身回了屋子,半晌也没出来。.

戴家村傍山而建,山里原本有一湖泊,温润清澈,不知什么时候附近电厂为处理粉煤灰,湖泊变成了填埋场,戴家村的居民们,常年抱怨着污染问题。前段时间,传来了拆迁的消息,年轻人都心心念着早点逃离,这事在婆婆之间却笼罩了一层厚重的忧郁。

冬至刚过,庭院外传出啜泣的呜咽声,和着冬日枯枝刮动的嘶哑,越发显得悲戚。推开门,只见蒋婆婆穿了一身花白袄子,白底上绣着两朵不对称的暗红牡丹花,衬着她冻紫青的脸颊,脸色凝重,失了血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这大冷天,瞧这手冰的,你这是在外面冻了多久?”

“冷……冷……心冷啊!”蒋婆婆进了屋,田婆婆煮了一壶姜茶,又给她添了一条毛毯,手捂着烧开的茶杯也不觉烫,几条凌乱的泪痕还挂在褶皱的眼角边。

看着对面这个满面愁容的老人,失了往日一言不合就挽起袖子干架的风采,

田婆婆心中充满了感伤。

蒋婆婆和田婆婆一样,老伴先一步走了。晚年,她和儿子、媳妇住一起,虽育有两女一子,但在赤裸裸的偏心中伤了两个女儿的心,逢年过节才能瞅见一次女儿们,每次也都是匆匆而过。田婆婆深知这场拆迁的巨浪正冲击着这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

半晌,蒋婆婆的脸色才渐渐变得温润起来。

“你说我要强了一生,临了,还斗不过这三个不争气的崽子们。”

“这么大岁数了,还和孩子们置什么气?这次又是因为拆迁……”

话还没完,“咚”!茶杯和红木方桌碰出清脆的声响。蒋婆婆一听“拆迁”,捏着茶杯,用力叩着桌面,脸涨得通红,气急败坏地数落着子女们。

原来,按照拆迁政策,蒋婆婆的屋子可以折换成三间屋子,子女正好平分,可蒋婆婆的归属则成了大难题。在多年的争吵中,儿媳妇早早盼望着脱离老婆婆的管束,逼着丈夫无论如何都不能接管这体弱多病的老人;两个女儿生活本就拮据,大女儿的儿子到了适婚年龄,指着新房子结婚用;小女儿刚生了二胎,准备卖掉原本的小房子,换一间大点的。

小儿子拗不过媳妇,以供养老人多年为由,坚持让老人在两个女儿家择一而居;两个女儿本就因着母亲的重男轻女而愤愤不满,抱怨着母亲曾经在自己最需要帮忙照料孩子的岁月里撒手不管,这生活近难以自理的老婆婆当然应该继续跟着弟弟住。当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加一套房、租房子各种方案,可三个子女又在这凭空多出的费用上,打的不可开交。这孤苦伶仃的老人已经不起生活的动荡,索性拒绝搬迁,这可愁坏了三个子女的原本美好的生活规划。

“你可不知道,这几天,他们三个一得空就来我这里闹,非逼着我签字。”

“签了吗?”田婆婆降低了声音,仿佛害怕失去什么一般,怯弱弱地问。

“这哪能签?签了,这家就彻底要散了,”蒋婆婆双手紧握,胸脯剧烈地起伏着,“这不,周末一大早又来闹,这家都快不像个家的样子了,索性出来躲躲……”

岁月温润如玉,磨平了田婆婆刚强的心,晚年的她或许渴望的只不过是儿女和睦,承欢膝下。然而,这场变动却再次扯动了这个家那根已经松动的支柱。

夜色渐浓,安静的村庄亮起了星火,偌大的庭院被白皑皑的浓雾笼罩,依稀听见几声叹息时断时续地流出……

翌日,天色渐渐暗下来,黑压压地一片影子堆积在红房子门口,渐渐地,人越聚越多。有拿着板凳、抱着孩子的,有挑着扁担,裤脚边还占着园子里露水的,有戴着大花眼镜,手里攥着厚厚一叠文件的……远远看去,像一堆蒙上了霜的枯树枝,盘根错节地聚拢着。原来是村子里的婆婆们聚在了一起,似乎在谋划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家静静……”一声温柔的女高音打破了嘈杂。女子穿着狐狸毛领的灰色大衣,踩着一双十二公分的红鞋,手上拿着一叠红头文件,缓缓走向了人群中央。慢缓缓地坐下,清咳了几下,逐字逐句地念着文件上的字,磕磕巴巴,文不成句。半晌,人群又开始有了躁动。

“姑娘,你别念经了,婆婆们听不懂。”抱着孩子的婆婆打断了这场官方的解读。

“是啊,你要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呀!”从园子里刚回的婆婆也按耐不住了。

“家里都快打起来了……”戴眼镜地婆婆扶了扶眼镜,又或许是在擦拭着在冷风中凝固的泪水。……

原本浓妆艳抹的女子,瞬间面色难看,在寒冬中擦花了精心打扮地容颜,不一会儿,灰溜溜地离开了现场。陆陆续续,红房子里又来了几个文质彬彬的小青年,礼貌的安慰着婆婆们,却始终无法消散他们内心的忧郁,因为他们不明白这场集会,酝酿已久,搬迁或许对年轻人是一次改变,而对这些婆婆们却意味着一场彻底的告别。

落叶归根,千百年来,朴实的中国人对故土总是有着依恋的情愫。这群在40年代成长起来的女性,她们勤劳、传统、恪守成规,在巨大的变革中生成了难以消解的惴惴不安。子女孝顺的,担心着搬迁后家人分离,失去了儿孙们承欢膝下的幸福;子女众多的,担心着祖宅被无情的瓜分,贪婪的子女在这场家族财富争夺中彻底地决裂;靠着“违规”扩建才足以生活的,担忧着丈量土地后,难以负担起不满最低楼房标准而产生的巨大费用;独居的老人,意味着离开故土,离开自由敞亮的大庭院,关进了鸽子笼般的高楼大厦,彻底地失去为数不多的乐趣;身体孱弱的老人则更是陷入深深地忧郁,担心着本就枯涸的空心躯干在狭小的盒子房里腐烂发臭……

角落里,一双凹陷的眼睛闪着时断时续的光,这是田婆婆。紧锁的眉头依然没有舒展,她忧心着她的一亩三分地,担心着小女儿刚出生的宝宝再也吃不到天然的有机菜;担心着自己煮好美味的汤,香浓的味道再也唤不来邻里的相聚;担心着南来北往的戏班子失去了驻足的家园。田婆婆虽然岁数偏小,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无法消散这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的生活,朦胧不清,变幻无定。

这群饱经风霜的婆婆们,经历了太多的人世沉浮,挺过了大半辈子的风雨飘摇,在白发苍苍的岁月里,渴望的仅仅是安定,罢了。然而,语言孱弱的她们无法说出令人理解的话语,又或许在时代前进的巨流中,她们的心声早已被淹没殆尽。

黑夜的钟声已敲响,红房子里的人仍然簇拥着。夹着厚重文件的小年轻们相继 “逃离”了现场,只剩婆婆们还在滔滔不绝地吐露着内心的不安,彼此相望,间接地传出几声叹息。

“不,我不走,要走你们走。”一声尖锐的拉扯声再一次打断了月色中的嘈杂。

田婆婆从无尽的担忧中回过神来,只见穿着花白袄子的蒋婆婆瘫坐在出口处,两手紧紧地擎着红房子的铁门,苍白的脸色在白袄子的衬托下更失了血色。随着人流,大家都簇拥了过来,又见蒋婆婆的儿子和女儿们挥动双手互相嚷叫着。

“妈,别闹了,快起来,多丢人。”二女儿拽着蒋婆婆的一只胳膊,试图扶起老人。“是啊!妈,你也要体谅我们的难处,仔仔结婚,房子不能再等了。”大女儿挽着另一边。蒋婆婆却似秤砣一般,丝毫不动。一旁,性格软弱的小儿子正拉着媳妇,轻言轻语的商量着。“你看看你妈,这脾气,谁能和她一起过日子”瘦弱的儿媳妇操着一腔大嗓门,“签,必须签!签完,我们马上走。”

蒋婆婆更急了,脖子上的经脉呼呼的抖着,鼻翼一张一翕,喘着粗气。

“老了,遭人嫌弃了!”蒋婆婆加重了声音的厚度,“你们都走,谁也别劝我,说破天我也不会搬!”

轻言轻语已无法安抚这位母亲的心,子女们挽起了袖子,七手八脚地准备“带”老人回家。花白的袄子蒙上了扬起的层土,蒋婆婆双腿紧紧锁着门,枯槁的躯干在这一刻释放了无限的力量,任凭一双双刚劲的手肆意地拉扯也岿然不动。

此刻,热血在冷风中沸腾了,战斗的号角仿佛吹响。或许被这份执着感染了,只见一团团“花白”簇拥着涌向了战斗的中心,婆婆们纷纷伸出了手护着蒋婆婆。松动的铁门发出了吱吱的声响,蒋婆婆侧着身子依然攀扶着门,子女们用力的朝门外使着力,婆婆们则不断拨开子女的手,向内压着蒋婆婆。顿时,几股力量聚集在蒋婆婆身上,好似一团沧桑的枯枝与粗壮的茎干展开了较量。这场集会仿佛成了一场“伊芙利特之祭”,婆婆们内心沉睡的斗士被唤醒了,内心的诉求如岩浆般喷涌,谁也不愿逃离这战斗的角斗场。……

倏地,在剧烈的拉扯中,蒋婆婆的小儿子崴了脚,头往后一磕,鲜红的血滴落在锈迹斑斑的铁门上,慢慢氤氲着……

夜色更浓了,在一片哭声、叫喊声、救护车声中,人群缓缓地移动,这场没有死亡就无法结束的血祭,终于随着鲜血的流淌,终止了战鼓。

“你们都怨我不搬,哪里知道我只是怕这个家散了……”蒋婆婆带着啜泣的声音在寒风中飘荡着。

正如张爱玲所言:“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平凡的生命不可避免的与这激荡的岁月进行着抗衡,却始终逃不过它携着你的焦虑,呼啸而过。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传来,蒋婆婆进了屋。环顾四周,庭院里一箱箱衣物整齐的地堆放着,几辆货车途经蜿蜒的小路,在田婆婆的庭院驶进驶出。

“要走啦?”

“是啊,房装好了,今天就搬进去了。”田婆婆的言语中充满了不舍却似乎也听不出忧郁的色彩。

那场“大战”过后,区里来了好些人,没有了厚重的文件,将心比心地开解着老人,想方设法地为老人们争取着权益:按照老人心愿安排还建房分配,挨家挨户地走访缓解家庭内部矛盾,聆听了老人的心声,在还建小区安排了一系列养老设施……美好的蓝图在婆婆们的眼前展开,也渐渐消除了她们那一颗颗不安的心。

“人老了,菜园的活也干不动了,留下也再干不了几年了”田婆婆拉着蒋婆婆来到庭院,“政府也挺体恤我,几套房分在了一起,方便孩子们照顾,还能帮着带带小外孙女。”

“是呀!子女孝顺,搬了住一起也是好事。”苍白的脸上露出几分羡慕。蒋婆婆的小儿子在那场“战斗”中负了伤,两个姐姐却一改往日的冷漠,轮换着在医院照顾了好些日子,蒋婆婆的屋子也渐渐清静,锅碗瓢盆的碎落声几乎听不到了。田婆婆劝解了蒋婆婆一些时日,深知她也不愿再闹了。

“你呢?还没签吗?”

“要签了,养老院手续已经办好了”蒋婆婆紧了紧鼻息,又补充了一句,“放心,我自己提出来的。”

“你也别太伤心,我们老了,还不是盼望他们过得好。”

“到底是要散了……” 蒋婆婆轻叹了一声,搀着田婆婆出了屋。

缓缓地扣上了大门的铁锁,田婆婆登上了车,双眼不住地回头流连。浓雾笼罩着戴家村的一草一木,环山的小溪依然静静地流淌,红瓦白墙的砖房错落有致地耸立着,却渐渐失了烟火,只剩小麻雀在枯枝上啁啾地叫着。

看着多年的老友渐行渐远,最终化作一粒星尘,蒋婆婆久久地站在原地。不一会儿,耳畔传来屋子锁芯扭动的声响,买完菜的儿媳妇进了门,开始操持着一家人的晚饭。

“再也没机会和媳妇斗嘴了……” 迎着落日,蒋婆婆缓缓地向家中走去,明亮的光有些刺眼,褶皱的眼角边抽搐了一下,几滴泪水蜿蜒流淌。

历经一年的寒冬酷暑,戴家村的拆迁工作接近了尾声,挖土机豪迈地踩着自己的节拍,这熟悉的土地渐渐地失去了熟悉的身影。人们在未知的等待中,在极深极深的心底迎接无法预料的未来。

冬日的清晨,第一缕曙光刺破黑暗,晨雾有些松动,缓缓地跃出一轮红日。

一个曼妙的少女踩着阳光的节奏之点,跳动在旧红砖铺就的道路上。道路尽头的玻璃屋里,又传出熟悉的黄梅戏唱腔“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呀。”

少女推开门,又见一幕好似蒙上了霜的枯树枝盘根错节地聚拢着的场景,花白头发的老婆婆们正倚着竹编靠椅看着大屏幕上的黄梅戏,津津有味的哼唱着。

“    爱伢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了,几年前还是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呢。”只见少女忽地扑在了花白老人的身上,老人笑眯眯地搂着她,听着邻居蒋婆婆夸着自己的外孙女,笑的合不拢嘴。蒋婆婆还穿着那身花白袄子,精神反而更足了,花白的头发染成了浓郁的黑色,两颊微微泛了点红。

据说,拆迁过后,蒋婆婆子女们的房子分到了同一个小区,姐弟之间的走动渐渐多起来,情分倒加深了。小儿子接回了老婆婆,两个女儿也来得殷勤了,原本忧郁的老人,生活有了光,活的越发朗健了。至于田婆婆,离开了菜园,又在楼顶开了荒,年岁渐老的她刚好能照料这一块小菜地。新社区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各种活动连绵不断,原本忧郁的老婆婆们在活动室里,又燃起了新的乐趣。

不一会儿,一阵浓香飘进了活动厅,点燃了大家的味蕾。“我家煨的汤好了,走走走,上我家吃饭去。”田婆婆牵着外孙女,呼朋引伴的归家去了。明亮的灯光下,老婆婆们又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当年人、当年事,可花白头上的那抹忧郁消散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注定不负热爱生活的人们。

轻轻推开窗户,隔窗眺望着那片曾经的故土,那粉尘纷飞的戴家村隐去了,浣溪叠石、碧波芳草,一汪碧泉的戴家湖公园流淌着涓涓溪水。这一群40年代的老婆婆们,没有被时代的洪流冲散,又聚在了一起。心中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夕阳下,一抹最美的笑容静悄悄地绽放了……

作者作品发表读书竞赛获奖情况:

1、《做一个虔诚追风筝的人》发表于《晨曦》2016刊(总第五期)

2、《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发表于武汉市青山区委组织部“青山红色引擎”网络平台

3、《如何阅读一本书》发表于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青教在线”网络平台

4、《武汉高校文学史课程与作品阅读调查报告》发表于《文学教育》2015.04期。

5、《武汉高校文学史课程与作品阅读调查报告》发表于《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年第06期。

6、《局外人的热情-为莫尔索申辩》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桂风》2015年春季刊

7、《寻找共同的记忆》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校报》第44期

8、《沙》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校报》第45期

9、《<我们的祖先>中的童话寓意》发表于华大在线网络平台阅读版

10、《我心目中的110周年校庆之华丽蜕变》发表于华大在线网络平台博客版。

诗歌 ✕散文✕摄影✕谈话✕音乐

《青山文艺》专栏,实时更新

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艾先:在琐碎处柔软或者坚硬

艾先vs槐树:从东边来的积雨云穿过头顶

崔立民:挂在窗棂上的红布兜

程琳:我们都将像这样告别

党京武vs周宏贵

党京武:又见雪花(外五首)

董念涛 :深度报道

董国振:领导也是人

黄春华:向上的水

槐树:我在纸上 ,写一个鸟字

灰狗:每个人都有理由手舞足蹈

李霞:卡布奇诺

李榕:鱼形佩

李大国:与灵魂对话

李建纲:文学与公园

刘士标、毛明月、池福新、马又甫、钟聪、王娟 :纸上湖北

刘鹏:青花瓷,以及其他

刘丹:唯香如故

刘雯君:哈 子

梁爽 : 阿修罗

林学锋:麻木

青柚の风:中二病也要谈恋爱

万里霞:不能去拍北极熊,那又怎样?

魏海燕:关于泳者的自述之一

魏海燕:郊区

王立庆: 青涩花

夏恵容:她醒来时,手里还握着一束光

夏恵容:水珠挂在电线上

夏恵容:318,暗藏的锋刃

小箭:极端和中庸的东方芝加哥

熊玮:海豚湾

肖琳 :红房子

晏芳:占据一整棵树的记忆

晏芳 :雨后,散步 及其他

余修霞vs龚锦明:我的海水在冰山之下

杨姣娥:接先客

郑建:撇王

郑建:胭脂路的风情

周雪婷:小丑

最是多情中秋月:当现代诗遇上中国传统文化

诗里词里,草木深深:雷品荣木根须书法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陪伴父母,不如支持他们“黄昏恋”

    原创程大花  2020-09-06 14:11:05 独居老人的寂寞和痛苦,光子女的陪伴是远远不够的.记得几年前看过一篇报道: 70岁的李师傅家住西安,有两个孩子,儿子已移居国外,女儿也已在上海成家. ...

  • 本真的语言从高处流下——青年作家郭兴军速写(张靓华)

    本真的语言从高处流下 --青年作家郭兴军速写 是钉子总会把装它的袋子扎个窟窿的(岩鹰诗句) --题记  ●张靓华 以美丽的关山大草原和道教北派祖庭龙门洞而响誉省内外的陕西关中西部小县--陇州,近几年来 ...

  • 【河南·叶县】孟金良丨一抹绿黛润青山

    一抹绿黛润青山   作者/孟金良     故友访草庐,采风西唐山. 昨降甘霖许,今溪荡漪涟. 满目盈绿黛,流彩披峰峦. 野果染霞笑,蜂蝶梢头喧. 黄栌才吐蕊,白蜡撑巨伞. 牛羊坡巅唱,藤丛鸣秋蝉. 壁 ...

  • 名师专访--张靓--辽菜大师--中国名厨--新派满汉全席美食传媒

    本期做客新派满汉全席美食传媒的嘉宾是--中国名厨--辽菜大师--中国烹饪大师--新派满汉全席烹饪艺术家--张靓先生 姓名:张靓 性别:男 年龄:34岁 厨龄:16年 籍贯:辽宁省沈阳抚顺 师从CCTV ...

  • 流行金曲 靓歌遇上靓声 便成就了这张靓碟

    流行金曲 靓歌遇上靓声 便成就了这张靓碟

  • 张四华|爱是忧郁的种子

    爱是忧郁的种子 --读方心田先生<平静的忧思> 诚然,我的心境与方先生内心深处那些洁白的忧思不在同一个层面,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我和方先生的家乡同属赣东北,地相近,习相同:再加上我们是&q ...

  • 那一抹军绿----观八一文艺汇演有感

    那一抹军绿 我爱所有的姹紫嫣红 还是觉得你最美 那一抹军绿 是责任的颜色 是使命的光彩 透过那一抹军绿 我看到了斑斓的世界 蓝天一样广阔的胸襟 火焰一样炽热的情怀 雪花一样圣洁的心田 一抹军绿 是你们 ...

  • 梅兰:生活的温柔是宽容和慈悲 |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 ...

  • 槐树:诗歌是怎样炼成的 |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 ...

  • 黄春华:向上的水 | 青山文艺

    "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这是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对青山的印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成为了武汉市的青山区.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