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掌清流 | 杨建英专栏

《金山八景》之七

神掌清流

杨建英

我曾在八景系列文章开篇词中说过,金山八景只是我的个人视点,一家之言。这八景之中,城内景点五个,城外三个,分季节不同,时令差异,将每一景点最为“慑魄”一面精心打磨,以求“一经点破,即成绝响”之妙。这样看来,城市景观的比重是大了点。但是,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旅游的重心首先应在城市,其次辐射周边。原因很简单,大多数游客来此都是奔着城市而来,因为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结晶体”。若是连一个地方的文化都不太了解,而直接去看景点,我看收获也大不到哪去。

接下来要说的五指泉景点,是金山八景中最让我头疼的一景。一是写的人太多,很难出新;二是这一神奇的景观背后有着太多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句两句哪能说的清。那就只列四点神奇:

一奇神掌天降。

我在《幽谷松风》一景中,曾就为景点配传说一事发过几句牢骚。我认为不是每一个景点都可以讲故事,赋传说的。但是,这八景之中有一个例外这就是——五指泉景区。因为这一景点太神奇,太真实了。它看得见,摸得着。一块巨石凌空本已很奇,再加石上的掌印就更加让人浮想联翩。那掌印五指具全,掌纹分明,据说以前连“生命线”、“感情线”都清晰可见。据说掌纹可泄露出人生的全部秘密,那么,是谁留下这孤独一掌让人猜度?这是一只左手掌印,依男左女右的传统,当是一位男士。都说这只掌印与成吉思汗有关,莫非这是纵横四海的大汗?孔武有力的将军?骁勇善战的士卒留下的?当然,传说就是传说,怡得了情,却当不得真。这无疑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大自然露这一手,透露给我们的“生命信息”又是什么呢?......

对于这块神石的奇异之处,已被人说了许多,我也没有什么多说的。只想说,同驼峰山的石骆驼一样,这块神石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如何保护是个重要课题。石掌印每年都在风化;数百吨的巨石只是被一块自然形成的“石楔子”塞住的,这块石楔子的牢固程度如何,安全系数怎样,有没有被关注过?不要以为这是自然形成的就放心大吉,如果这是人造景观,就凭这一块石头支撑百吨大石,是无论如何也通不过安检的。联想起内陆一些公园对一些古树用大铁架支护的做法,而我们这块巨石每年都有数百人攀缘踩踏,加之寒来暑往,风雨侵蚀,我想这些忧虑,该不会是杞人忧天吧。

二奇泉水流长。

我一直在想,是那块巨石成全了这股清泉,还是这股神泉成全了那块神石?总之,这一泉一石成全了整座山谷。其实,在这块土地上类似于这样的奇石很多,这样的泉水也很多,都不见得新鲜。但,惟有这石与泉的奇妙组合令人惊叹。喝一口泉水,望一眼神石,一个阳刚,一个阴柔;一个肃穆,一个活泼,那传奇的联想也就油然而生了。不要说此泉还真有传说,就是没有,瞎编也要编它几个。否则,对不起这么美好的景致。

关于此泉的众多传说多是与战争暴力有关:什么成吉思汗的士兵用此泉洗浴伤口;什么准葛尔的英雄饮下此泉水神力倍增。我个人极为推崇“孝子医母”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孝子,从科布多用骆驼把双目失明的母亲驮到此处,梦见神佛告知此泉可治其母眼病,于是每天用泉水给母亲洗眼,一百天后,母亲重见光明。”

这虽是一个类似于《二十四孝》般的烂俗传说。但是,我看中的是其寥寥数语中所透漏出的历史内涵。而且,我猜测这个故事的发生离今天并不遥远。“一个孝子,从科布多用骆驼驮母到此。”早在上世纪的1913年,科布多战争爆发以前,那块土地还是我国领土,他用骆驼把母亲驮到此处,也不过就是在本国土地上行走;“梦见神佛告知此泉可治其母眼病。”此孝子千里迢迢赶到此地,是因为当时的阿尔泰黄教盛行,山中的承化寺更是名震中外。这种对宗教与祖国的皈依与崇拜,是任何艰难险阻也阻挡不了的。“每天用泉水为母洗眼,百天后重见光明。”故事讲到这儿有些寓意也就不说自明了:那位失明的母亲是否预示着科布多那些被人蒙蔽双眼,受人挑唆从而背离祖国的民众?那位忠厚的孝子是否是那些忧国忧民,维护祖国统一的赤子?这神奇的泉水是否是祖国母亲的乳汁?(况且,民间偏方中母亲的乳汁确是医治眼睛灼伤的灵丹妙药。)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一些不着边际的“瞎想”。如果,来此游玩的游客参悟不到这一点,也不要紧。只要知道此泉水能治病,也不失为此景观的一个绝佳卖点。

三奇怪石满谷。

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景观知识的不断普及,时下,不要说一些旅游业内人士看好这个山谷;就是普通游客也对其青睐有加。我知道支撑他们这一信念的绝不仅仅是那一石一泉,而应是这满山的奇石。我只是小范围的在此地转了转,但见石狮子、石猴子、石大象;八戒石、乌龟石、卧佛石,琳琅满目,真是山贵有势,石贵有形。我在写小东沟一景中曾说过新疆有许多的沟,可构成“沟谷文化”,我同样也知道新疆也有许多怪石沟,但我敢说我们这条沟最好。因为,我们有“五指石”与“五指泉”这两个镇沟之宝。

四奇石佑吉祥。

中国的许多名胜之地最初不是用来游玩,而是用来从事宗教活动的,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是也。比如五大名山,哪一个不是被或佛或道的占据着,香烟缭绕,信徒如织。人是自然的产物,崇佛敬道,信仰自由,法律保护;人崇拜自然,礼敬自然也是颇为提倡的。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游山玩水,除了强身健体、开阔眼界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释放身心压力,寻找心灵寄托。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摄影家、艺术家,都能满载而归。参观神石,祈福康健,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是件很美好的事。一个地方要能做到让人来,有所向往;走,有所念想,心灵得到慰籍,就一定是个好去处。

正是:

金山绝景于何求,

市人皆言在此沟。

游人归来奶酒醉,

尤忆神掌伴清流。

作者简介

杨建英,男、北京人。现为新疆阿勒泰地区文联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文艺报》、《散文百家》、《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美丽乡村》等报刊。曾出版散文集《老山城》、随笔集《山城密码》、报告文学集《新疆脊梁》。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小说家专辑

(0)

相关推荐

  • 白麟溪畔有口孝感泉,据说是郑绮公用孝行感动了上天后突然出现的

    白麟溪是"江南第一家" 郑氏家族的"母亲河",在它南岸有一座看上去略显破旧的方亭,而亭子的中间,就是大名鼎鼎的孝感泉.随着周边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这口井的纪 ...

  • 杨建新:冬日闲游(外两首)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云淡风轻冬日暖 羊肠曲径小龙山 ...

  • 形散、神散、情不散 | 杨建英专栏

    形散.神散.情不散 --作家克兰<再见阿勒泰>一书(跋) 杨建英 克兰想要出书,他把多年来写的关于阿勒泰的文稿都搜集出来--诗歌.散文.杂文.新闻特写等等,"杂七杂八" ...

  • 树熟儿之七月枣 | 杨建英专栏

    树熟儿之 七月枣 作者:杨建英 缘 起 大马村人对果木树敬畏有加,这从对这些树所结果实的称谓上看得出来.凡苹果梨桃.海棠杏枣,一律称之为"树熟".仿佛树是一位厨艺高超的大师傅,所结 ...

  • 守岁 | 杨建英专栏

    失落的乡村之 守岁 作者:杨建英 序言 从手机上看到,某著名作家发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倡议:呼吁有关部门出面,能否把<春节联欢晚会>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一天,留出三十儿晚上专门用来守岁. 也是在手 ...

  • 年夜饭 | 杨建英专栏

    失落的乡村之 年夜饭 杨建英 大马村的年夜饭并不真的在夜里吃,差不多都是下午三四点钟就开始了. 当我"肉醉"晕头推开房门,奋力咳出卡在喉咙中的鱼刺时,泪眼朦胧地扭头看到,夕阳已经沉 ...

  • 蒸窝头 贴饼子 | 杨建英专栏

    失落的乡村之 蒸窝头 贴饼子 杨建英 一 我是吃窝头长大的. 窝头是楔进我童年记忆的一枚钉子.虽然早已锈烂体内,但它的尖儿依然锋利无比,时常把我扎得龇牙咧嘴. 随着年岁的增大,我的怀旧情绪泛滥无疆.我 ...

  • 黑石问天 | 杨建英专栏

    <金山八景>之八 黑石问天 杨建英 我一直想写一写阿勒泰的石头,我认为,生活在阿勒泰的文人不会写石头,恰如生活在江南的文人不会写水一样--屎蛋!从某重意义上说,阿勒泰的历史就是一部&quo ...

  • 小巷寻幽 | 杨建英专栏

    <金山八景>之六 小巷寻幽 杨建英 将山城的十条小巷列入金山八景,是有所考虑的.小城虽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是,真正展示城市文化的旅游景点还是很少.除了驼峰.桦林.将军山这些自然景观之外 ...

  • 克兰听波 | 杨建英专栏

    <金山八景>之五 克兰听波 杨建英 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曾在一篇写阿勒泰城的文章中,说过一句关于克兰河的话,非常有意思:"城不大,中间一条'叮当作响'的大河穿城而过......&q ...

  • 幽谷松风 | 杨建英专栏

    <金山八景>之四 幽谷松风 杨建英 读喀纳斯科考系列文章,其中的一个观点引起我的强烈共鸣.这就是,对于本地的一些奇异景观.景点,要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不能动不动就用传说.神话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