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东:藏在大蜀山下的记忆|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藏在大蜀山下的记忆

——谨以此文献给我军校的同窗兄弟们

张运东

时间像长了翅膀的惊鸟,由生命暗河上方横空掠过,转眼间,军校毕业已经过去十六年。回忆如同一只老坛子,陈放里头许多曾经往事,如今启开封盖,迎面扑来仍是满满的青春味道,引发思绪如潮。

当年的学校,位于合肥市西郊大蜀山下。大蜀山其实不高,海拔仅一百多米。刚入学时我们搞不明白,就这么一座小小土丘,名前竟敢如此霸气凌云冠之以大。后来才知道,在离它不远的肥西县境内还有座小蜀山。这里所谓的大小,原来是为了便区别,与其实质无关。

合肥古称庐州,乃平原之地。大蜀山突兀而立,像合肥一座天然地标。山上植被丰富,绿树成荫,经年郁郁葱葱,是市民爬山休闲、登高望远的好去处。尤其我们学校背靠的野生动物园,每逢周末假日更是游人如织。

唤醒军校生活的点滴记忆,似乎绕不开这座大蜀山。

犹记得刚入学,学校就亮出一记杀威棒——体能强化训练三个月。同学们在部队个个都是“老兵油子”,兵龄至少三年以上,很多还是基层战斗班的班长,常规训练根本不在话下。但是,铁再硬也架不住炉化,接下来近乎变态的强化方式,还是让我们吃尽苦头。

这三个月,每天课程安排十分简单,通常只有两件事:上午拔军姿走队列,下午练长跑搞体能。

在外人看来,抬头挺胸收腹、双腿夹紧站直、脚跟靠拢并齐拔军姿并非难事,可原地站桩似的杵一上午,就另当别论了,先是脚掌发烫,尔后双腿开始针扎似的酸胀,再到最后彻底麻木,失去知觉。军校教员个个都是治兵的人精,想在他们面前玩“小聪明”耍偷懒把戏,简直连门儿都没有,每次拔军姿前,教员都要让我们把大檐帽反扣过来放在头顶,身体任何部位只要稍有晃动,顶在头上的帽子就会失去平衡掉落下来。更要命的是,期间不管谁帽子掉了,全队都得跟着一起“吃药”,一次加罚五分钟,累计不限时。九月的太阳毒辣,在火热的水泥操场纹丝不动站一上午,个个汗如雨下,身上的军装结满盐碱,等到教员下达训练完毕口令,双腿动不了、迈不得、蹲不下,感觉压根儿就是自己的肢体。

相比上午拔军姿不让动难受,下午搞体能动不停更痛苦。每天午休起床,所有人腿绑几斤重的沙绑腿,长跑几公里到位于大蜀山北麓的烈士陵园,先是沿着那两三百级水泥台阶,以最快速度向上冲刺。尔后慢步下来,走“鸭子步”上去。再慢步下来,两两结对向上“老汉推车”……如此往复折腾三五回合,个个都精疲力尽,只要能让坐下,不管地上多脏都瘫的下去。除了那条蜿蜒的盘山公路,还有一条大坡度的狭长石级可直抵大蜀山顶,队领导也时常把这里作为练兵场,要求我们以最快速度往上冲,他们则手掐秒表早早守在山顶,凡是未能在规定时间到达者,一律就地罚做俯卧撑,而且数量相当不少。

成天高强度训练把大家折磨得疲惫不堪,个别体质相对弱些的同学,甚至还出现拉墨汁似的尿血症状。大家之所以咬牙坚持到最后,除了军人骨子里那股永不服输的拼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谁也不愿意把好不容易穿到脚下的“皮鞋”换回“草鞋”。也正因为这点,每个人在军校里,处处都格外隐忍小心,生怕犯丁点儿错误,以至于食堂炊事班有些肩扛“一道杠”的新兵蛋子,都敢拿大马勺将案板剁得梆梆直响,对小值日横加斥责。很多同学都调侃自谑说,当年在学校的地位,甚至比勤务中队猪圈里的猪还低一等。

学校当时实行末尾淘汰制,俗称“割尾巴”。也就是说,等到毕业的时候,就算所有同学综合成绩全部优秀,排名靠后的也将被淘汰,成不了军官。为此,他们还建立了一套德育考评机制,加减分直接与每名学员日常行为表现相挂钩。这样一来,我们不光要应对学习压力,还要承受德育考评这个“紧箍咒”带来的心理压力,每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过得战战兢兢。尤其有个别队领导,还把“扣你德育考评分”这话时常挂在嘴边,以此作为维护他个权威的工具,现在想来,内心仍然有些隐隐发怵。其实,放眼全面依法从严治军的今天,当年学校所谓的“割尾巴”是典型的人治土规定,没有丝毫法理依据。然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任何时候都应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无条件执行。

转入室内课后,紧张的生活节奏相对有所缓和,至少每天午休,大家不用再为能多睡几分钟而不拆被子躺在走廊上。周末也可以三四个人凑在一起,拼几条板凳当桌子,坐着折叠式帆布马扎斗几把地主,或是打几把“跑得快”聊以消闲。生活一如既往简单,但相比以前,我们已很是知足。但话又说回来,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过上舒坦日子,抗外力干扰能力就会慢慢退化。譬如,强化训练厉害的时候,我们个个趴哪都能睡着,而且还睡得特沉特香,等到安逸下来,晚上睡觉却迟迟难以入眠,就算睡着也是一惊就醒。

当时宿舍有位兄弟,晚上熄灯号响过之后,刚刚还跟别人小声说话的他,不消三秒钟就能呼噜震天响,任凭我们用棉花堵紧耳朵也无济于事。睡我下铺的兄弟姓詹,皮肤黢黑,块头壮实,大家都调侃喊他“詹姆斯”。每天夜里,大家被“打雷兄”一阵高过一阵的呼声搅扰的无法入睡,都是詹姆斯率先挑头朝他发起第一波“攻击”。詹姆斯就像指挥官,黑暗中,我们听到他用盘成卷的背包带砸出“啪”的声响,也就立即心照不宣摸起枕边的帽子腰带,还有背包带等软质物件紧跟“轰炸”。到现在为止,我仍对“打雷兄”当年的睡功佩服得五体投地,每天晚上遭受“火力”如此猛烈的攻击,竟没有太大反应,顶多是吧嗒吧嗒两下嘴巴,梦呓般说句“你们又调皮,我都还没睡着”,然后翻个身,鼾声又起,啥事没有发生过似的继续做他的美梦。

我们队一百六十七位人,是全校最大的学员队。一届能有这么多同学,的确是每个人的荣幸和福气。然而,正是因为人多,再加上队领导向来请战积极,当时学校扒猪圈、夯操场、堆靶山等很多重活累活,都落在了我们队身上。常言道,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咱当兵的人吃这点苦受这点累,其实也算不了什么,但接下来成立的锣鼓队可把我们折腾够呛。

就在转入室内课后不久,学校买来八十一面鼓和四十副铜钹,其中最大那面鼓的鼓面,直径估摸有一百六七十公分,号称“江淮第一鼓”。不知是学校刻意安排,还是队领导主动请缨,反正最后一百二十多人的“威风锣鼓队”花落我们队。受德育考评“紧箍咒”影响使然,听说不参加锣鼓队就要扣德育考评分,大家不得不争先恐后报名。记得当时选拔队员要求还挺苛刻,同学们挨个到五楼那个空间狭小的屋子里,照着鼓谱“咚咚呛,咚咚呛,呛个咚呛以咚呛……”轮流进行试打。我声乐节奏感差,连试好几遍都打不到点上,每次被领导一顿鬼熊。鬼熊算是部队半句“军语”,就是挨批的意思。后来我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抻着手指当鼓槌,不停轻敲桌沿找感觉,感觉当时都快魔怔了,加练好多天才勉强充当上打钹的替补,不像其他那些乐感好的同学,一次性就轻松过关。

接下来,从单练到集体合练,再到穿插队形……几乎每个阶段,每天都有人要挨领导几顿鬼熊,有的甚至经常被点名滴溜出来开小灶。成天上完课就这么没完没了“呛个咚呛以咚呛”,等到我们勉强可以演出的时候,野生动物园的饲养员都抱怨“吵得孔雀不进食,毛都快掉光了”。

威风锣鼓队一直“咚咚呛”到我们毕业前夕,才移交给其他学员队。经历如此漫长过程,以至于不少同学至今还对当年的鼓谱记忆犹新。说实话,直到现在我都没搞明白,作为军校,当时不鼓励学员把更多课余时间用在研究兵法练打仗上,反而逼我们背记鼓谱练打鼓,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考量?始终未得其解。

流年似水,曾经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同在一个战壕摸爬滚打的军校兄弟,毕业后早已各奔东西,但大家轮吸一根烟、共享半壶水的温馨画面,仍旧镜头如新。人生常有惦念,战友情谊永存,如今母校不复但营盘还在,遍布足迹的大蜀山照样常青,那是我们用汗水浇灌形成的青春记忆。由衷祝愿每位远在天南地北的军校兄弟,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张运东,男,江西上饶县人,现供职于武警安徽省总队政治工作部。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武警报、安徽日报等中央及省市平面媒体发稿1400余篇,获中国武警新闻奖,动漫编剧《较量》获全军最佳故事奖,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军旅小说】沈江升‖我的名字叫志军

      我的名字叫志军 沈江升 高中开学报道的这天,和前两月的假期作息不同,我早起起床吃了饭,和家人打过招呼后就背上包和邻家的宾宾哥一块去了那所录取我的学校.两个多月前我参加了中考,托平常好好学习的福,被 ...

  • 学校规范

    一.德育常规 学生:纪律.卫生.礼仪.秩序 德育处:管理.教育.活动.评价.研究.培训 班主任:观察.访谈.指导.反思.评价 二.教学常规 教师:备.讲.辅.批.考.研.训 教务处:查.听.谈.活.评 ...

  • 教师综合考评——班主任考核细则

    为充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奖优树先,特制定本细则. 一.考评项目及分值 班主任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纪律15分.卫生15分.住宿15分.各项活动15分.班主任日常工作15分.成 ...

  • 学校德育活动照片

    学校德育活动照片

  • 张艳军:雨下在夜里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雨下在夜里 张艳军 一 父亲从外面回来的时候,阳光还躲在村外的庄稼地里.正在做饭的母亲抬头问:"能种了吗?"父亲使劲地跺了跺脚,说:"能种了."父亲穿的那双黑底 ...

  • 王丽霞:藏在心底的一抹乡情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藏在心底的一抹乡情 王丽霞 清风,明月,话团圆.每到中秋,我总会回忆起儿时过中秋节的情景,像一坛窖藏多年的老酒,绵长醇厚,回味无穷.那时中秋节的气氛,是从做月饼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备足材料,精选的白面 ...

  • “中国百年百位优秀诗人”入围作品:太阳颂II张运东(四川省)

    "中国百年百位优秀诗人"征文大赛 ☆太阳颂☆ ☆张运东(四川省) 我歌颂东方的太阳 她高高地挂在兰天上 用炽热的光輝普照人间 唤醒沉睡的大地 引来百鸟歌唱 她用金光的手消除 最后一 ...

  • 张运东:龟祭 | 就读这篇

    龟祭 张运东 西方平安夜,其实一点都不平安.就在那个清冷寒夜,家养五年的那只巴西龟死了. 五年前,我奉调省城,妻儿还留在巢湖老部队大院里住.某个周末回去,无意中发现家里多了个特制的方形玻璃缸,薄薄的清 ...

  • 张运东:交粮往事 | 就读这篇

    交粮往事 张运东 如今农村孩子,想必大多已不知交公粮是咋回事了.简言之,就是当时农民按照国家政策,义务上缴粮食. 赣东北老家山多田少,受南方土壤及气候局限,祖祖辈辈皆以栽种水稻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 张运东:淌满记忆的河 | 就读这篇

    淌满记忆的河 张运东 老家门前那条小河,不宽,最阔不过三五丈.它紧贴山沿随山势由南向北迂回而行,细沙卵石铺就的河床,常年浅水没膝,即使河水回流冲刷形成的潭子,水也不深,清澈见底.溪流潺潺,经年累月不愠 ...

  • 张运东:书趣如香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书趣如香 张运东 人活着,能有书读不容易! 这个冬日午后,窗外暖阳如瀑.拿起鸡毛掸子,望着满柜图书落满灰尘,曾经种种书趣顿时幕幕如昨浮现在眼前.猛回头,才惊然察觉,昔日那个嗜书如狂青涩的我,已人近中年 ...

  • 张运东:回不去的敖塔沙 | 就读这篇

    回不去的敖塔沙 张运东 这世上,再没有比时间更毒烈的药.它可以悄无声息助推历史波澜,也可了无遗痕抹平曾经过往,即使有些生命中真实的存在,也在劫难逃,终将落寞成仅可追忆的幻影.就像敖塔沙,再也回不到从前 ...

  • 金秋杯◇创新微赛 || 张运东 (百万人选择的文学创新高地)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1·总第五期 (网纸同步) 原创·精品 金秋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已故)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国画顾问:徐开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