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有关教师20年差异的对话

与语文教育人唐建新兄的对话

唐建新

一觉醒来,凌晨5点,恰遇语文教育人、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编者唐建新兄亦醒,于是与他有了下面的对话:

唐:我是早睡早醒的人。求讨论,现在的教师与二十年前的相比,有何特点〈含优与缺〉?谢谢。

我:义务教育阶段,20年前,女的比男的多,20年后,男教师成了熊猫一样稀缺物种。

唐:还有无?

我:20年的教师,资讯没有现在发达,钻研业务多独立思考,专业成长是一步一个脚印,20年后的教师,上网一搜,要什么有什么,拿来就是,极少有望断天涯路的困惑、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唐:说得好。另有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更直白与精致。

我:以语文教学为例,20年前板书设计,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一节课写满一板即可,现在用PPT,少则几页,多则几十页。前者没有后者丰富,后者没有前者简约。过去一个备课组,经常出现对某一课的板书设计的热烈讨论的场景,各自出谋划策,力求精益求精。现在这种情况几乎没有。近年来所谓的思维导图被炒得很热,其实20年前的板书设计就是最好的思维导图。

唐:用形式用数量掩盖思之浅想之少。

我:20年前的教师,上班时间除了学校统一订的报纸外,别的信息不多,教师不会因校园外的八卦分心,比较静得下心来琢磨教学,现在除了上课,批改作业非做不可的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网,看手机。整个教师群体心态较20年前浮躁得多。

唐:脑图思维导图只能偶一为之,一旦为主,危害甚大,尤甚对少年儿童。思维固化少灵气缺顿悟。

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旦固化,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注 但是没有记下来是与谁的一次即兴议论。但是,其讨论的意义还是存在的。现在贴出来,给大家一点思考的触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