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丰国礼园
饱餐早食水粉,离了西门菜场,沿着环城南路一直走,在曾巩大桥朝远处眺望,国礼园隐现在盱水之南的一片郁郁葱葱的橘林里,再加上远处军峰山耸峙,一副迷人的山水画便浮现眼前。
过了曾巩大桥,往右一条整洁的乡村公路通往琴城镇水南村,这里就是国礼园的所在,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
一方清澈的池水突然让你心里一下子清亮了。依水而建的房屋,依水而居的人们,是那么的恬静、舒适,犹如世外桃源。
国礼园广场上,群雕人像前,地上的石碑写着“橘树两截接起生”。传说,当年神婆吃着橘子,把籽吐在地上,用拐杖拨了点土盖在上面,然后告诉守树的后生用两截接起生去救橘树。从此,千百年来,南丰人,世世代代都用两截接起生的方法种植橘树。
国礼园,东靠曾巩文化园、背依高耸军峰,紧邻秀美旴江,占地面积560余亩,是南丰县“橘园游”示范点之一。1949年,毛泽东主席出访前苏联时,将水南村生产的南丰蜜橘作为“国礼”赠送给斯大林。国礼园由此得名。
园门两边各有一块大石碑,铭刻着1951年11月15日南丰县水南乡全体桔农分别上呈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信。这是水南村民引以为豪的光荣历史。左边的石碑记载着水南村村民把丰收的橘子寄给毛主席,感谢他老人家。
右边的石碑告诉我们,当年,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水南村捐献了二千八百多万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1951年11月,南丰县水南乡橘农摘了一千斤蜜橘,请毛主席转给斯大林大元帅。
走进国礼园,两个橘娃的卡通形象映入眼帘,正热情向我招手,景点布局的导览图也勾画其上,欢迎大家到来。
游步道旁边有一栋老宅子,看上去是清末民初的建筑。
老宅大门锁着,大门上方挂着一块旧门板改成的牌匾,上书毛体字“国礼文化馆”。
透过门缝可见堂前悬挂的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厅堂干净整洁,当为水南村中大户人家的宅子。
一块“水南桔忆”的碑刻,记载了水南村的两段历史。一是水南密橘栽培历史。密橘栽培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开元年间。二是水南密橘作为国礼的历史。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生日当天,毛主席代表中国人民献上寿礼:斯大林的湘绣头像、斯大林著作中译本、象牙宝塔、景泰蓝和南丰密橘。1950年2月,“中苏友好条约”签订之后,毛主席举行盛大宴会,当斯大林吃过南丰密橘后又再次称赞“这种中国的橘子真好吃”,并赞誉其为"橘中之王"。
丰收广场,彰显的是橘农丰收的喜悦。橘农一家四口,面对满箩筐采收的橘子,高兴不已。大人甚至开心地把孩子扛坐在肩头,一家人齐聚感受到密橘丰收带来的美好心情,已经深深感染到我们的内心。
国礼园整个园子占地不大,置身其中,其乐融融。可以想见,丰收时节,一株株橘树伸展出绿色的手掌,手掌上托着金黄灿亮的橘子,那么沉静,那么安然。漫步于小径之间,是不可错过的一种体验。不禁吟诵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国礼园内的傩文化广场是傩舞表演的场所,可同时容纳数百人观看,据说每逢村里有重大活动(有人家生子、办喜事)或者丰收时节,都请村里的傩班来跳傩,那时候本村、邻村人来这里观傩,好不热闹。
南丰县是闻名中外的傩舞之乡,流传千年的南丰傩舞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文化广场造型独具橘乡特色。傩面具形态各异,或喜、或怒,表情夸张。南丰傩木雕面具按神的属性来分,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正神类,如傩公傩婆、和合二仙等;凶神类,如开山、钟馗、魁星等;世俗人物类,按人物性格分为正面人物和丑角人物,分别如唐僧、关公、赵云,猪八戒、孙悟空等。
园中建有望江亭,登高望远,既心旷神怡,又惊艳不已,尤其是这满眼满眼的绿和滔滔江水相融,突然有“采橘东篱下,悠然见军山”之感。
从望江亭下来,还能见到些许老房子,看起来是有些年代了,斑驳的青砖灰瓦早已没了当年的色彩,静静的看着世间沧桑巨变,仿若一名孤独的守望者永远的驻守在水南村,保留着对水南村的所有不老记忆。
走出园来,旁有两块与橘有关的诗牌。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李绅,最有名的诗是两首《悯农》,脍炙人口,现在还篇在孩子们的课本里。但你可别以为李绅这个人非常富有同情心,能够处处体谅农民稼穑辛劳。现实生活中的李绅却让人大跌眼镜,不仅”渐次豪奢“,而且品行不端,压榨百姓。诗嘛,读一读还是可以的,但是要跟为人区别开来!
周元范,唐诗人。句曲(今句容)人。曾与白居易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就不知诗中“拣贡橘”是在何处?
(2019年5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