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170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胆囊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绞痛、胆石症性胆囊炎、胆道梗阻、胰腺炎等。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有可能导致胆囊癌,因此,应予警惕。

【诊断依据】

根据《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本病的诊断依据为:

1.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痛,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腹痛发生可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

2.可伴有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引起黄疸,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莫菲斯征(胆囊触痛征)(+)。

3.辅助检查:超声、腹部CT或核磁共振MRI诊断或提示胆囊结石。

4.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胆囊结石。

具备第1~2项可诊断,兼有第3或第3项可确诊。

【分期诊断】

急性发作期:

出现明显的腹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陈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胆囊区压痛,莫菲斯征(+),超声检查诊断或提示胆囊结石。

慢性进展期:

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上腹或右上腹不适、隐痛、嗳气、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

【中医治疗】

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肝郁气滞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理气、柔肝止痛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枳壳、青皮、陈皮、川芎、白芍、沉香曲、大腹皮各10克,金钱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或木香顺气丸,或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气滞胃痛颗粒,或四逆散,或朴实颗粒,每次6克,每日2次冲饮;肝胆舒康胶囊,或枳术宽中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肝胆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当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龙胆草、大黄、木通各5克,山栀子、黄芩、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郁金、半夏、青皮、川楝子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左金丸,或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或熊胆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消炎利胆片,或舒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胆舒胶囊,或黄连胶囊,或黄葵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或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瘀血阻络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黯,脉沉涩。

当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治,方用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药取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虎杖各10克,金钱草30克。

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或延胡止痛胶囊,或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肝络失养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伴口干咽燥、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当以养阴柔肝、理气止痛为治,方用一贯煎加减,药取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苏木、黄精、延胡索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生脉饮,或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中医特色治疗法:

针刺疗法:首选四白穴,或迎香透四白穴,可选取胆囊穴、阳陵泉、肝俞、胆俞、日月、期门、等穴位随证加减,上述诸穴均以毫针针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也可采用电刺激。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可行气止痛。

耳穴疗法:选取耳穴胰、胆、十二指肠、肝、神门、交感、大肠、耳迷根等各反应区中最敏感点,上述耳穴可随证加减,用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每日三餐前和睡前30min按压,每个穴位按压1~2min,每2日更换王不留行籽。可行气止痛。

中药直肠滴入疗法: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白芍、金钱草各15克,水煎取汁,每次约150~200ml,每日1~2次,直肠滴入。可清热利胆,行气止痛。

金黄散贴敷疗法:取中成药金黄散适量,以水/醋/油调匀成糊状,外敷胆囊区(右上腹压痛点),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天1换。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胆痛散:大黄5克,广木香、乳香、白芥子各3克,冰片1克。将诸药择净,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0克左右,适量食醋调成膏状,摊贴于右上胁胆囊处及神阙(肚脐)穴,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可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在治疗过程中,若疼痛持续无缓解或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0)

相关推荐

  • 胆结石,我不让患者切胆,因为这无异于“杀...

    胆结石,我不让患者切胆,因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半生拒绝坐诊,只为避免患者任人宰割的惨剧! 对中医的质疑声从民国开始就未停止,很多人问:中医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真的有非常厉害的中医 ...

  • 16种常用中成药功效一览表,建议收藏备用,从此疾病上门也不怕

    16种常用中成药功效一览表,建议收藏备用,从此疾病上门也不怕

  • 利胆排石汤的作用功效、配方组成、方解与加减

    [组成]柴胡.广郁金.枳壳.木香(后下).炒山栀子.茵陈各10克,生大黄6克(后下),金钱草30克,焦山楂15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按常规煎煮3次,共取药汁600毫升,和匀,分3份,于早.中.晚 ...

  • 胆宁片治疗胆囊疾病,不能长期服用,比较舒胆胶囊

    人体的肝胆都是非常重要的身体器官,胆囊如果出现了疾病的症状后,身体就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了.这样的情况下,身体就会出现一些症状.严重的话,胆囊疾病是可能会对生命有威胁的.一定要及时治疗.胆宁片就能 ...

  • 胆不好,生百病!实用养胆攻略,请收好【一点资讯】

    平常出现消化不良,很多朋友都认定是胃出了问题,但消化这一功能,其实还需要胆的协助,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而忽视了它,甚至不知觉中伤害了它,最终导致肝胆,乃至胃肠的疾病出现.生活中到底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伤害 ...

  • 胆囊息肉、结石着急手术?碰到这些情况才需要切!

    中医认为胆为湿热之源 若胆腑失于通降 必然导致中焦湿热蕴结 引起一系列胆病的发生 息肉.结石则诱发而来 病痛也让患者深受折磨 一些朋友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 有人认为 不疼不痒,啥感觉也没有就不用管它 也 ...

  • 胆囊结石跟胆管结石谁的危害大?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 胆囊结石容易引起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只要行了胆囊切除术,这个疾病就能彻底 ...

  • 肝郁气滞型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

    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胆囊疾病,且胆囊炎与胆囊结石二者在病理上常常互为因果.胆囊结石可诱发胆囊炎,胆囊炎又是促使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胆囊炎.胆囊结石属中医之胁痛.胃脘痛.结胸.黄疸等范 ...

  • 胆囊结石,中医能治疗吗?

    导读:有些胆囊结石,虽已成块,但从"痰"."瘀"."浊"着眼,依旧可以治疗,赶紧学习一下吧! 中医治疗"胆石症",疗效较 ...

  • 【验方】胆囊结石,中医能治疗吗?

    针灸正骨知多少 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导读:有些胆囊结石,虽已成块,但从"痰"."瘀" ...

  • 高血压中医治疗,分三型。1.水不涵木型治...

    高血压中医治疗,分三型. 1.水不涵木型 治疗:滋水涵木,平肝熄风 方药:枸杞子,白菊花,生地,黄精,天麻,川芎,泽泻,川牛膝,生杜仲,桑寄生,石决明,钩藤(后下). 注意: 杜仲应生用,生用阴阳双调 ...

  • 听说了吗?中医治疗肿瘤也很牛

    大多数的患者发现肿瘤后 切瘤心切 第一时间想到的 可能是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法 一般到了中晚期 才会想到中医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走进中医门诊寻求帮助 其实这对中医药治疗肿瘤 是一种误解 在肿瘤治疗当中 中 ...

  • 名老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几则验方

    (一)张赞臣方 [辨证]卫阳不固,肺气不宣. [治法]扶正祛邪,宣肺通窍. [方名]辛黄汤. [组成]薄荷(后下)3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辛荑花4.5克,黄芪9克,白术9克,牛蒡子9克,百合 ...

  • UC头条:年轻男子肾炎争取中医治疗康复, 这4个经典中药方可治疗疑难肾病

    点击加载图片 慢性肾炎就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中青年男性高发,是以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但是大部分患者的病因并不明确.有研究表明,慢性肾炎和链球菌感染没有明确的联系,仅有大约20%的慢性肾炎从急性 ...

  • 疏肺散斑汤治疗黄褐斑疗效卓著 二、夜间磨牙的中医治疗

    方名:疏肺散斑汤 来源:袁尊山,<新中医>,1982:(9):21. 组成:荷叶6克,防风10克,蝉蜕6克,桔梗10克,百合10克,浙贝母15克,淡竹叶10克,木通10克,栝蒌皮10克,法 ...

  • 纯中医治疗牛皮癣

    牛皮癣因其皮损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得名.西医称之为"银屑病". 一.<病因>: 1.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所致. 2.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养而成. 3.常与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