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趣话川南叙永县水尾中心校的前世今生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题记:也许你还不知道水尾中心校的开办者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开办的?这里面又内含怎样的故事?你还迫切想知道水尾小学、天池小学、马岭小学是同一个人出钱、同一时间开办的吗?······本文将给你一一解答,将给你带来别样的认知和感受,让我们来一睹为快吧!

趣说叙永县水尾镇中心小学校校史

刘 志/整编

(一)

光绪时期真笑人  地主豪绅争功名

魏田二姓矛盾起  水尾学校开了门

清朝末年,魏明安(麦地人)的祖人魏某(以下简称魏某)犯了封建法律,被监禁在永宁府(叙永),监狱的管案姓田(以下简称田管案),天池人。田管案对魏某甚为苛刻,弄魏某去嗅尿桶、吃尿泡饭等。后来魏某出狱,便把几寸深的头发剪来交与其后人,并吩咐道:“我的头发这样深,就是田管案整我的,他是绅粮我们还是绅粮,这是血海深仇,你们要记到非报不可!”过了若干年,田管案的后人在天池开设一间中药铺。一天深夜,魏某的后人魏明安因肚子痛(在天池)到田家药铺去买吴萸,卖药的人说“没有!”魏明安退回栈房,栈房的炊事员又去田家药铺因人熟而找到了吴萸,炊事员回到栈房,一面把吴萸交给魏明安,一面讽刺道:“魏明安大公,怕你是绅粮,有钱都买不到药,我是火房,不要钱都把吴萸弄来了,看谁的面子大!”魏明安气极了,加上想起祖人被田管案虐待的报仇遗嘱,次日就跑到永宁府找胥道南(府内的一个小官),把田管案过去在府内当差人(管案)的证据(名册)买过手,拿到成都府(首府)去告田家,说“田家有人当过差人,不准田姓入学中举!”(封建时代凡是“三教九流”不准其子孙入学中举,差人即在其内)。省府查明事实(有名册为据),便在石碑上刻着“······田氏子孙,永远不准入学中举。”并当场把田家已经入了举的几名秀才裁了。

光绪末年,封建王朝为了愚弄人民,巩固王位,便向民间发出命令,号召捐资办学,田家要想削去“田氏子孙,永远不准入学中举”的丑恶历史,家住天池大田湾的大地主田仲辉在饶立安(水尾大恶霸饶象乾的伯父)、杨瑞林等的同谋(共商)之下,把榨取农民的血汗银子一万两(625斤)拿了出来,作为创办三里学校(马岭小学、天池小学、水尾小学)(“三里”水尾古称“青化里”、天池古称“凤凰里”、马岭为“XX里”)的基金。当时饶立安(文生)马上到省府禀奏“田家捐了一万两银子来办学校,功绩不小,请除去‘田氏子孙,永远不准入学中举的石碑’”光绪32年,田氏(大石公社龙井湾大地主)亦以同样情况把农民的土地拿了一百二十石旧斗的地方(租子计算的)出来(合银子一万两)并入三里学校的基金。同年周敬宣(水尾公社莲花坝大地主)想当官,也把农民的产业十二石租的地方和一间瓦房(莲花坝)拿出来归三里学校使用(合银子一万两)。这样一来,三里学校有了基金三万两白银,光绪33年(丙午岁)1906年,水尾城隍庙就创办起了一间小学,名叫“公立青化里两等小学”(三里学校之一,以下简称两等小学)。两等小学第一次开校门是在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四月上旬(阳历)。

(二)

封建统治象座山  学校成长多艰难

有钱娃儿能入学  穷人孩子门外哭

两等小学由县“劝学所”管辖,校长有劝学所的“视学”(相当于督学)委任,经费由学董掌握(在三万两银子的基金内开支),校长也由学董保荐。开学那期(1906年春季)只有一个校长、一个老师、学生78人,两个初级班。与两等小学同时开办的还有“蒙养学”(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专门吸收5至7岁的小娃儿,领导和经费均来源于两等小学,开办时有26人,一个老师教。1906年秋季蒙养学取消,两等小学开为一班高级、一班初级,共有学生80人,教师增为四个(校长在内),高级四年级毕业,初级不定年限,只要成绩合格的初小生就提去入高级(要会写几百字的作文的才能入高级)。课程设置:初级有国文、修身、地理、历史、算术、音乐、体操;高级有国文、修身、地理、历史、算术、音乐、体操、经学、格致、几何、毛笔。每天的作息时间为:早上四节,早饭后四节课(一点钟一节),午饭后背诵经书做出操,晚饭后自习。学生全部住校,没人每月缴小钱一吊七百(1700个),包括铺头、灯油、伙食。当时物价:米六百钱四十斤、盐二十五个钱一斤、肉六十个钱一斤。学生全是地主子弟,伙食开得很好,浪费也严重,每餐都要吃剩肉、菜等,农民挑淘米水,时常在里面捞到肉片、条粉等不计其数。老师工资很高,每人每月80吊小钱(一封银子),可买黄谷27石(旧斗)【注:指光绪年间】

从光绪33年至宣统末年,经过五年时间。宣统三年上半年,第一班学生毕业,有二十几人曾到泸州去举行毕业会考,考上的政府要给“秀才”之衔,并授以“顶子”(学士戴的帽子)。这批毕业生会考之后,还没得到“顶子”,下半年十月同志会(四川保路同志会)爆发,接着武昌起义成功,宣统退位(1911年辛亥10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初年由于反对“袁世凯爱国运动”的兴起,地方上有一些坏分子伙同地痞趁机组织土匪,到处抢劫,学校已受其威胁,因而学生猛减(只有十八人),似有垮台现象。

民国十七年两等小学改为“水尾学校”,地方上有人称之为“京委学校”——因校长由京师委任之故(劝学所的视学是代表京师执行命令的)【镇志为:水尾国立经纬学堂】,班级增加为:初级四班(一、二、三、四年级)、高级班两班(五六年级)共六班,学生有一百多人(男女兼收)、老师7人(校长、训育、教务在内),老师每月工资一百吊(因物价比过去高了)。从民国十七年起课程设置与过去有所不同,初级有国语、算术、常识、音乐、体育、美术,高级有国语、算术、地理、历史、自然、修身、美术、音乐、体育、卫生。

民国十七年以前是“学董制”,民国十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是“学区制”。水尾小学是属于第九学区,学区的教育委员当时是周光于,学校校长由他保荐,财务也由他掌管。

民国二十六年到解放(1949年),水尾小学又改名为“叙永县水尾乡中心股民学校”,由伪县政府直接掌握(委任校长和掌管经费)。

解放以后,学校的名称叫“叙永县水尾乡小学”,有县区党委及公社党委领导,县文教科及区文教组也直接领导,学校老师全部由县任用,经费也由县开支,每个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保障。

续记:

1963年,学校迁至现中心校校址。新建的水尾小学有小学班6个,学生300多人,幼儿班3个,学生100多人,教师20多人,成为当时的区中心完小。

2011年,中心校有18个班学生1249人,幼儿学前班5个班入园221人,教职工51人,中共党员10人,人均工资2600元。中心校教学设备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质量一流。正向着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水尾中心校的诞生、成长与发展,凝聚了数代水小人的心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注:本文根据新近偶拾的写于1959年的原始资料整理、编辑而成。文字所持观点及语言特色也力求原汁原味、未作修改或掩饰,无一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而,具有极高的史实价值,也极富趣味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