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叙永东城老衙门,逝去的永宁宣抚司记忆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永宁古城老衙门(二)

文/孙雪

从城西布店亍过篷莱桥,经江西街到达繁华热闹的东城十字口老街,再往前至芭焦拐接仓坝街、府厅巷处,一处坐北朝南的宫殿式宽阔大院子即是东城老衙门。东城老衙门大院前是宽阔的大坝子,石狮、石虎这些装饰是少不了的,衬托出了老衙门的气派和威严。

听上辈老人讲,东城老衙门比西城老衙门建得早、建得好,里面布置富丽堂煌。在明洪武年时,机构叫“永宁宣抚司”,封部族首领禄照(彝族)为永宁宣抚使(秩正三品),执掌一干政事。下隶同知、会事、经历、知事、照磨等属官,以及儒学、阴阳学、僧纲司等部门。由于部族首领是彝族,所以东城衙门的布置多是彝族风格,并极尽其奢华。老辈人说,里面挂的彝族图腾和虎皮雕椅的铺陈都是十分珍贵的兽皮,当差的衙役都善骑射,个个武艺高强,虎背熊腰,十分英武。

紧邻宣抚司老衙门的是马号街、熊公坡、东大街、宝珠街、东城花园、板板桥等这些有名的永宁老街。由于战国时永宁属夜郎国辖地,汉时相继属犍为郡。唐宪宗元和元年(803年)时,置羁穈蔺州。宋高祖乾德二年(964年),废羁穈蔺州置西南番总管府。元世祖至元25年(1288年),置永宁路。明洪武4年(1371年),设永宁宣抚司,置永宁卫。由贵州和四川两个衙门分管着永宁的东西两城,所以古城内就有了东西两个二省官衙。

全国闻名的奢香夫人就是东城老衙门里永宁宣抚司之女,永宁宣抚司宅地是她从小成长的故里。后来,她十四岁嫁去水西,与贵州宣慰使水西部族首领霭翠结婚,婚后协助丈夫管理政务,造福水西百姓,深受族人敬重。明洪武十四年,霭翠不幸病故,子幼不能承袭父职,年仅20岁的奢香就独撑危局,毅然在丈夫死后担起这份重任,摄理贵州宣慰使之职,继续造福水西百姓。

她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经略南荒,派遣傅友德、沐英等大将军从四川、湖南出兵,经贵州入滇讨伐元梁王巴匝刺瓦尔察的残余势力之事深明大义,积极支持,为协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云南元蒙势力暗中与乌撒、芒部等地的土酋长们勾结,屯兵黔西北境,妄图阻止明朝征讨大军。奢香审时度势,坚持不卷入割据西南的分裂派系。她亲赴乌撒、芒部,对诸土酋长们阐明形势,加以开导劝说,得使明朝征讨大军顺利进军,朝庭得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洪武十六年,驻贵州封疆大吏都指挥马烨,出于大汉族主义偏见,将奢香抓去剥衣裸背鞭打,以便激反各部族,好谎报朝庭出兵镇压。奢香属下48部头人不甘奢香受辱,发誓效死力助奢香反抗,战事一触即发。具有远见卓识的奢香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荣辱,公开表明:“反非吾愿”,安定了西南局势。

此事后上达朝庭,处置了马烨。奢香又表示愿开山凿险置驿道。她亲率各部开置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贵阳,过乌撒、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瓮安县境),到达容山(今湄潭境)。置龙场、陆广、谷里、水西、金鸡、阁鸦、归化、毕节等九驿于黔境。使驿道纵横贵州,打通川滇黔通道,促进各地民族往来,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清代陈匡世在《水西杂咏》诗中赞她“君门万里献奇功,蜀道崎岖九驿通。不道蛮荒一彝女,居然巾帼丈夫雄”。能培育出奢香这样优秀之儿女,不能不说是东城老衙门“永宁宣抚司”之荣耀。

还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的熊文灿,家也住永宁东城熊公坡。距城东老衙门不远就是熊文灿家老宅。他曾在此读书并考取功名,为朝庭效力立下赫赫功劳,被民间百姓们称颂。他荣归故里时,还一挥而就为家乡蓬莱桥(即上桥)写下碑记,字字珠玑,陈述建桥经历与过程。碑记中赞誉郡守周世匡“君子宁冒怨以图成,不邀誉以惰功,周公有焉。”说郡守建桥严把质量关,不计耗资建桥。可惜后来熊文灿仕途并不顺意,他招抚张献忠失败,被朝庭问罪而弃市(即杀头),但他热爱家乡的情怀却是世人有目共赌的。

再有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发生的彝族首领永宁宣抚司奢崇明父子反明,至崇祯二年(1629年),奢崇明兵败退守永宁天台屯,历时9年之长与明军抗衡,最后弹尽粮绝,从天台屯悲壮跳崖…这些沉甸甸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闪亮,载入永宁古老悠久的历史,让永宁城东老衙门生辉。

清雍正8年(1731年),朝廷改土归流,东城重划入四川管辖。在清康熙《叙永厅志》上记载“改土归流,以叙(州府)郡丞驻永(宁)治之号叙永厅”。即是说以叙州府之“叙”、永宁之“永”合称“叙永”,置叙永直隶厅,这就是“叙永”之来由。由此,东城贵州老衙门被废,只保留了西城四川老衙门进行政务管理。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年)叙永直隶厅改为了叙永县,迄今未变。

又是无数个寒暑秋冬过去,叙永这个得名现今大约已有380余年的历史了。这期间,东城老衙门淡出流逝的岁月以后,城西老衙门就一直竭尽所能地管辖着永宁诸事,也让永宁蓬勃兴盛,人才倍出。“老衙门”这个称谓一直未变,民间百姓对这种地方管理机构,习惯称为“衙门”,即使在民国,百姓们仍称呼为衙门。由于她建成久远,历代官衙都设此处,所以在“衙门”前加了一个“老”字。

两个老衙门是叙永的历史,也是叙永人的骄傲。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城东城西两个衙门一直管理着这片土地,在边城百姓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永宁人对她特别有感情,把它视为永宁的座标,视为古城的徽记,把她看作永宁的“根”,永宁的形象代言。

确实,无数风风雨雨过去,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无论争战如何激烈,叙永老衙门一直是永宁民众心中的精神支撑,一直是古邑永宁的形象留在民众心目中!尽管老衙门名字变了,地方政权性质变了,叙永人还是忘不了曾经历尽无数战争风云的城东城西两个老衙门!它们与古城相伴,与古城相依,带着无数的精彩故事,写满永宁千年沧桑的岁月里,为永宁人津津乐道,为永宁人骄傲自豪。

永宁两座老衙门,是祖先留下的财富,是叙永人的智慧,是这片土地上曾有过的辉彩。永宁城东城西两个老衙门的故事,在永宁千古耕种的这片热土上流传;永宁城东城西两个老衙门的故事,在永宁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心中流传。永宁的土地,永宁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彝苗回满汉等多个民族,人人心中都把永宁两座老衙门看作是永宁的座标,永宁的骄傲。(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明代水西安氏彝族土司的历史贡献:促进贵州彝汉文化共融发展

    "以土官制土民"的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地域实施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措施,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典型.西南地区的土司,以贵州水西安氏彝族土司最为典型.水西安氏彝族 ...

  • 奢崇明出生地考

    △马蹄河坝 奢崇明出生地考 文 / 胡在勋 作为明末"奢(崇明)安(邦彦)之乱"的奢崇明,一直是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有说是明末农民起义英雄的,有说是"逆遒" ...

  • 【毕节】奢香墓

    奢香墓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顺德路 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奢香是历史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明洪武八年,奢香嫁给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洪武十四年霭翠 ...

  • (孙雪)明洪武五年修建的叙永西城老衙门承载的永宁沧桑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永宁古城老衙门(三) 文/孙雪 永宁西城老衙门座落在叙永县城闹市区的杨武坊.春秋祠旁边,与古城老街罐罐街.陕西街.西大街.南大街.顺城街相接.门前是一 ...

  • (罗先成)明宣德永宁宣抚司、清康熙叙永厅学宫今何在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永宁教育回眸 文/罗先成 叙永,古称永宁,地处乌蒙山深处赤水河流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但明朝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教育 ...

  • (孙雪)永宁古城老衙门上演“一城两省辖”怪事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永宁古城老衙门(一) 文/孙雪 永宁古邑有两个老衙门,一个在东城,一个在西城,这是我打小就知道的.叙永的两个老衙门,是叙永人的骄傲,也是老辈人常挂在嘴 ...

  • (孙雪)叙永赤水海螺堡,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动人的海螺堡 文/孙雪 在乌蒙大山深处的赤水河畔,有一个古镇名赤水镇,是由原赤水卫演变而来.这里的海螺堡是当年屯垦戍边的将士们落刀归田建起的村落,也是 ...

  • (孙雪)登高会、茱萸会及重阳节在叙永的古今演变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孝亲敬老 中华之风永久 文/孙雪         秋天,有一个最具秋韵的节日,九九重阳节. 由于"九九"与"久久&quo ...

  • (孙雪)叙永此桥沟通川南黔北,颇有泸县龙脑桥的韵味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流芳桥上永留芳 文/孙雪 桥能流芳吗?我的回答是当然肯定的. 且不说闻名世界的赵州桥.霸桥.七孔桥等这些中华古老建筑的桥,只说川南叙永历史文化名城水尾 ...

  • (孙雪)中国情人节,叙永人演绎的“七夕”情缘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图) 七夕明月照古今 文/孙 雪 天上的月儿又快圆了,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临了. " ...

  • (孙雪)绣香包、吃粽子,川南叙永端午节习俗多多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浓情端午粽飘香 文/孙雪 一张粽叶,一枝菖蒲,一杯雄黄酒加上老蒜.香包.赛龙舟,它们就是中国传统的久远,就是浓情端午的见证. 进入农历五月,我们就能闻 ...

  • 探秘||(孙雪)即将被历史湮灭的叙永竹琴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叙永竹琴,一页即将翻过的历史 文/孙雪 乘一叶小舟,打捞昔日的岁痕.从清雍正年至宣统(1723一1909年),竹琴就是川南民间流传的戏剧之一,也是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