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亚 | 在方向明确的道路上

最近几年常听人说,“诗歌回温了”,仔细想来,这绝非一句虚言。的确,放眼当下诗坛,表现不尽如人意之处依然不少:诗歌圈内之“热”与诗歌圈外之“冷”的对比反差尚未获得根本性改变,读者景仰的拳头诗人和深邃大气的经典作品还不多见,文本思想孱弱或技术游戏的现象没有受到相应的控制,网络书写方式仍不时泛出“藏污纳垢”倾向。但令人欣喜的是,人们已经能够在喧嚣的背后感知到诸多希望因子的潜滋暗长,诗坛有了出离边缘化低谷的可能。如今诗坛的写作队伍数代同堂,异常壮观,每年作品产量惊人,远超《全唐诗》总数;诗歌奖项、活动此起彼伏,难以数计;手机短信、微信和广告以碎片化的泛诗或准诗的形式强点渗透,仿佛生活中早已“诗意盎然”;特别是诗人们以一系列的努力,促成诗歌自身正在进行着内在形象的重构,找准了明确的路向,而方向感的获得恰恰是一个诗人、流派乃至潮流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新时代”诗歌摆正了诗与生活的关系。它延续新世纪以来诗歌的选择,从贯通八九十年代的“大词”书写和“圣词”书写两种诗歌形态中汲取教训,规避过于贴近时代或过于疏离人类、人间烟火气匮乏的路线,既不让诗歌成为简单的匕首投枪,也不让诗歌沦为空载的列车,更不让诗歌仅仅停浮于“纸上谈兵”“网上谈兵”;而是自觉发掘诗与日常生活的渠道,寻找诗与人生、现实对话的机制,表现“此在”的处境和经验,在最无诗意的地方发现诗意。像赵亚东的《带着稻米回家》好像是从生活土壤上直接绽放的精神花朵:“那些稻子说倒就倒下了/听命于一个乡下女人的镰刀/她弯下腰,拼命地梳理/一粒米和土地最后的联系”,“把它们带回家/我必须用尽一生的力气”。精确而节制的文字和富于场态张力的描述,见出了农人的艰辛和苦楚,它以稻子、女人、我和命运等几者关系的建立,已经触摸到了乡土悲凉命运的本质内核,以及敛静、节制而低抑的语词背后那种无法言说的精神疼痛。诗人出色的直觉力,敦促着诗歌超越了片断的感悟、灵性和小聪明,抵达了事物的根本,入笔虽小,旨趣却远。天岚的《一世》、桑克的《从高铁上看到的冬日荒原》等,也都以平常事物与生活的观照,寄寓着深邃的智慧和人性化思考。诗人们这种执着于人间烟火的“及物”选择,进一步加强了诗和生活的联系,使写作伦理大幅度地得以复苏。

文本意识的自觉与强化,提升了近几年诗歌的艺术品位。在艺术竞技场上文本是最有说服力的认知,使诗人们纷纷淡化运动情结和诗外功夫,致力于文体、修辞、语言等层面的技术打磨,寻求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诗性经验的艺术方式。意象与象征的传统手段时常可见,但已在视角或深度上出新。如胡弦在表现个体和世界对立的《空楼梯》中,抒情主体躲到了文本背后,而让楼梯作为自我的镜像,传达对人生的看法。楼梯获得了“对世界的指认功能”,它像对楼梯的内在透视解剖,又似创作经验的曲折敞开。你可以说它昭示了黑暗中的一点希望,也不妨说它在触摸着生命的悬空之感,空楼梯“那么喜欢转折,使它一直无法完整地/看见自己”,并且充满不可知的因子,正可理解为人生的象喻,形象的间接表现相当客观而含蓄。吸收其他文体长处以缓解诗歌自身压力的“叙事”技术,在诸多诗人那里愈发精湛纯熟。如霍俊明的《与老母乘动车回乡》基本以叙述作为维护诗歌和世界关系的手段,“地铁里滚动的电梯和滚烫的人群/母亲血压正在增高/还有乡下人的恐高症”,“她疲倦了/头靠在'和谐号’的背椅上/她不出声  脸朝向窗外//皱纹堆垒的脸看不出任何表情/车窗里的人没有表情/车窗外的田野也没有表情/连头顶上万里无云的天空/也看不出表情”。抒情与意象已让位于人物和一些细节、场景、片段、过程,诗性叙述赋予了诗歌一种叙述长度,对现实更具包孕性和吞吐力。城乡文明的碰撞中有返归的急切和喜悦,更隐含着深切的精神疼痛。至于像“那些岁月的包浆,就像苦难一样发出光/只是我们没人挂在嘴上,四处炫耀”(韩文戈《包浆的事物》)这样朴素亲切的姿态,则在近年的诗歌界构成了大面积的覆盖,它无疑缩短了诗歌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诗人们领悟了诗歌的自由机制,以多元化的姿态建构起诗坛的健康生态格局。诗的本质是自由,其最佳状态是在心灵、技法与语言上都不硬性地规约任何创作个体;同时,新时代诗歌整体风格的形成绝非众多个体趋同的过程。如今诗歌在心理的、历史的、社会的、审美的等各种向度都有生长空间,不同时段的抒情主体竞相登场,谁也不挡谁的路。官办刊物、民办刊物和网刊各司其职,彼此应和;地域诗歌打旗称派,“呼朋引伴”。诗学风格、创作主体、生长媒体与地域色彩等纷呈的镜像聚合,异质同构,达成了诗坛多元的敞开与对话;尤其是托举出一片个人化新作的文学奇观。每个诗人都有个性化追求的“太阳”,在情感形态、想象特征和话语运思方式等方面,各臻其态,如于坚的拙朴平易、朵渔的沉重深邃、郑小琼的低抑尖锐、王小妮的澄澈从容。在当下同质化倾向严重的诗歌时代里,个体间的魏紫姚黄,既使个人化写作精神落到了实处,又满足了读者丰富的审美期待。

也许有人会说,上述的指认只是几种主体倾向,它们还称不上潮流性的存在。我以为这是实情。新时代诗歌正走在方向明确后的“路上”,至于走得怎样,现在恐怕尚不好评判。上述几种倾向不应该覆盖当下所有的诗歌,唯有如此诗坛才会真正多元共融、百花齐放、活力不断;并且这几种倾向也没必要进行人为干涉,过快地推进,而宜让其按自身的逻辑平缓发展。诗人们学会快起来是一种功夫,学会慢下来更是一种艺术,要知道经典和大诗人都是靠时间一点一点滋养起来的。路向已经找准,还担心走不远吗?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过一代又一代艰苦卓绝的自我奋斗,不仅延续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且有效地把现代的挑战纳入中国文化内部,把现代化变成一项普惠大众的事业,中国的现代性经验不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一种特殊的例外,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方案。因此,新时代的诗歌写作,不仅是民族化的,也是世界性的。

(0)

相关推荐

  • 诗歌原创性的坚持与审美性的超越

    作者:十品 我们知道,艺术的本身并不一定真实,但艺术的追求一定是真实的.诗歌也是这样,她的真实和魅力,正是来源于她的原创性和审美性. 很早以前,当文学还只是劳动时的号子,交媾时的叫喊的时候,人类对文明 ...

  • 新时代诗歌的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新时代对于诗歌生态的重塑究竟意味着什么?诗歌在新时代前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这成为当下每一个仍在坚守诗歌理想与诗歌情怀的诗歌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时代的坐标 ...

  • 从文本细读中探寻诗歌的奥秘

    诗歌选本,有助于我们在诗海中快捷阅读到好作品.当下众多的年度选本,大都是由编者从当年文学期刊中选取,一人一首代表作.好处是充分体现了编者的立场和审美,难处在于这种选本对编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只选取一 ...

  • 罗振亚:《一树桃花》《人生课》……

    罗振亚 <一树桃花> 春在北方是脆弱的 一场不大的风能把它吹个趔趄 小鸟的歌喉刚一打开 落在地上的花 就比开在树上的多 优雅的老妇人走到树前 凝视着满地落红 仿佛看到了十八岁 自己和一个男 ...

  • 禹振唐 |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往期回顾  ·  祖国啊,伟大的母亲 ·  孝义,心之向往(上) | 外地人眼中的孝义 ▼  点击收听  ▼    主播 | 方圆 作者:禹振唐 我是一名离休干部,现年八十二岁.回首往事,在这寒来暑往 ...

  • SD战报:邪神怀亚特闯进米兹家中,罗曼以一敌十,道夫摔穿解说席

    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4日进行的SmackDown节目中,国王科尔宾以及道夫·齐格勒拉开了节目序幕,两人在擂台上首先回顾了上周痛袭罗曼·雷恩斯的经历,而后展望了下周一举办的TLC大赛,国王科尔宾表 ...

  • 绝句•题黄振亚老师登山照片并嵌其诗句“山登绝顶我为峰”

    题黄振亚老师登山照片并嵌其诗句"山登绝顶我为峰" 三日消停兴趣浓,山登绝顶我为峰. 身心且置云天外,一览春光百万重. /

  • 回顾中国十大并购案(2006年):蓝星并购罗地亚、安迪苏

    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4亿欧元(约合40亿元人民而)的价格实现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全资收购,并于2006年1月17日在比利时正式签对安迪苏集团的交割协议. 2006年10月26日,中 ...

  • 【远方·书画摄影】《游康宁湖》主播:袁嘉敏 摄影/马振亚 文/刘青莲

    主播:袁嘉敏 编辑:憨憨 游康宁湖 摄影/马振亚 文/刘青莲 湖边河柳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听取蛙声悦耳叫, 蝉鸣鱼戏水中瞧. 天然氧吧心情爽, 吐故纳新肺益疗. 谈古论今话旅游, 语不惊人见识 ...

  • 张文秋与陈振亚(三)

    张文秋与陈振亚   张步真① (三)   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以后,生活上互相体贴,工作上互相帮助,日子过得很和谐.不久,陈振亚在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军委把他分配到云阳八路军115师留守处工作.谢良任留 ...

  • 张文秋与陈振亚(二)

    张文秋与陈振亚   张步真① (二)   到达延安后,组织上很快就分配了他们的工作.陈振亚到抗日军政大学二大队学习,同时兼二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张文秋则分配在陕甘宁边区最高法院,任机要秘书. 那时候,陈 ...

  • 张文秋与陈振亚(一)

    张文秋与陈振亚   张步真① (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芦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从此,中国人民开展了神圣的抗日战争.为了迎接新的斗争,9月初的一天,南方局情报部负责人刘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