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中医辨证治疗
提要:卵巢囊肿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就医或者是体检在行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卵巢囊肿在临床上多表现有小腹疼痛、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白带色黄、白带异味、月经失常,而且通常小腹内有一个坚实而无痛的肿块,有时性交会发生疼痛。当囊肿影响到激素分泌时,可能出现诸如阴道不规则出血或体毛增多等症状。
一、中医对卵巢囊肿的认识:
中医没有“卵巢囊肿”这个术语,传统中医将卵巢囊肿归属为“症瘕”范畴。中医指出: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症瘕”。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瘤瘕并称。
二、中医治疗法则:
中医中药治疗卵巢囊肿主要是从整体观念入手,重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理气通经;用现代话说就是全面调节内分泌失调,让气通血活,活跃脏腑之功能。气血是肌体的物质基础,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起着分管血的生成,调节血和气的平衡作用,气是血液的原动力。
三、中医病因病机:
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症,血结为瘕,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
1、气滞: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滞于冲任胞宫,结块积于小腹,成为气滞症瘕。
2、血瘀: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房事不节,或外邪侵袭,凝滞气血,或暴怒伤肝,气逆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使瘀血留滞,瘀血内停,渐积成瘕。
3、痰湿: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职,湿浊内停,聚而为痰,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络,痰血搏结,渐积成瘕。
4、毒热: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外阴不洁,或房事不禁,感染湿热邪毒,入里化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脉,而成症瘕。
四、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变通:
1、卵巢囊肿基本方组成:
海藻12克、昆布15克、白芥子10克、制南星6克、夏枯草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路路通10克、炮穿山甲6克。
功能: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祛痰消肿。
主治:适用各种类型的卵巢囊肿,效果显著,临床对子宫肌瘤、畸胎瘤、肝肾等囊肿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用法:水煎服,连煎三次,共煎药液600毫升,每服200毫升,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做B超1次,如有疗效,可连续服药,可直到卵巢囊肿消失为止。用药3个疗程,卵巢囊肿继续增大者为无效,可做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另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2、辨证施治,临症加减变通:
体质偏虚寒者加肉桂、炮姜、鹿角胶;
体质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
体质偏血虚者加熟地、制何首乌、阿胶;
体质偏痰湿者加云茯苓、薏苡仁、苍术、土茯苓、车前子;
体质偏血瘀者加水蛭、地鳖虫、泽兰;
体质偏气郁者加香附、木香、郁金、柴胡、橘核;
症状偏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川楝子、乳香、没药;
体质偏肾虚腰痛者加杜仲、续断、枸杞;
体质湿热毒气重者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红藤;
体质偏郁热者加丹皮、黄柏、大黄;
3、老中医提醒:
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则有严重腹痛腹胀、呼吸困难、食欲降低、恶心及发热等。较大的囊肿会对膀胱附近造成压迫,引起尿频和排尿困难。尤其当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出血频繁且同时出现以上症状时,或者突然出现小腹剧烈疼痛时,要及时做B超检查看其肿瘤是否有扭转,如有扭转要及时手术治疗。
治疗卵巢囊肿水煎内服的方法也有讲究;煎药加水高出药面3公分(广东人的三碗水即600毫升),煎煮时掌握好火候和煎药时间,先将药用自来水浸泡30分钟(禁止用开水泡),再以大火煮沸,调为文火(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约将药汁倒出约一碗(200毫升),连续煎三次,混合共三碗(600毫升),每次一碗(200毫升)为宜,分别为饭后半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