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天道:不争,就是最高境界的争
早些年,钱钟书住清华园时,养了一只猫,那只猫老爱跟邻居的猫打架。
即使是寒冬,只要他听见猫叫,就从被窝里起来,拿跟竹竿去帮自己的猫打架。
每一次,夫人杨绛都要起身去阻止:“别争,别争,伤和气!”
不争,是杨绛一辈子的主题词:“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人们疑惑:“不争,岂不是消极的生活态度?”
而《天道》里面却告诉我们,不争才是制胜之道!
在《天道》里面,韩楚风面临要与另外两名副总裁争夺总裁的位置,前总裁临终前推荐了他,他当时也不甘心,很想争一争,因为毕竟自己也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实至名归。但是好友丁元英却建议他先退一步,把总裁的空缺让出来,让其他两位候选人去争。
这其中的原因,第一个:前总裁是韩的恩师,对他有知遇之恩,而老师走了,现在尸骨未寒,作为徒弟兼骨干,只有把老师留下的公司经营好,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守护好,才是当务之急,如果争竞心太重,容易让人觉得吃相难看。
其次,一旦企业的核心发货所能了变化,就会内忧外患起来,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并且,如果3个人都加入了这场混战的话,那么它们势必就会将危险系数变更高,这时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最后,韩楚风先退一步,以退为进,不仅显得自己很有风度懂事做事,也能稳住大局,为了股东的利益而考虑的人选,在争夺名利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初心在忘记了,这时候就别说企业的发展了,仅仅是为了争夺名利而争夺!
而最后的结局就跟丁元英预料的是一样的,就在两个人争夺的面红耳赤的时候,韩挺身而出,对公司尽心尽力,进而成为了公司真正的顶梁柱。自然第二年就成功上位,成为了总在接班人。
韩的“不争”,让自己在公司站稳了脚跟,这就是“不争”的大智慧。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不就是跟老子的“不争”智慧暗合了!老子道德经中里面总是说“不争”、“无为”、“柔弱”,并不是啥也不争,什么时候都不争,他讲求的是相机而动,走位精准,要牢牢的把握时机,找到时机的时候,在动手!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说,“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告诫后人不要自以为是。要时刻保持虚心,不要争论是非,丁元英的建议也意在此。
国藩在刚创立湘军的时候,就经常打败仗,损兵折将,一直遭受同僚的讥笑和批评。还为此,跳河过2次,而后父母双双离世,曾国藩可以说是跌到人生低谷了。
他在家守孝,闭门不出,心情郁闷,就连左宗棠都骂他,你以你爸去世放弃太平天国的责任。
但是曾国藩就在此期间研读《道德经》,他悟出了“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他带着老庄的哲学出山,将人际关系彻底的捋清楚,就此一句攻下了南京,直接奠定了他的人生巅峰。
白岩松曾说,一生中影响他的有四本书,而其中的《道德经》他自己称之为生命之书。
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康德认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老子的《道德经》,完全出于对自己感官和直觉的深度体验,因此被称之为是中国古代超级智慧,伟大的东方哲学,中国至今的智慧思想都无法超越。
老子思想的内核就在于全书从头到尾贯彻一个思想,他用了短短的59个字,便轻松胜过黑格尔的全部哲学思想。
5000字,81条,就把《道德经》就弄成了除《圣经》外翻译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书籍。
它是一种勘破宇宙的大智慧,跳出了人本位的思考!围绕着“道”在转,同时老子并没有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司马迁就曾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纪晓岚也对《道德经》赞不绝口:“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不同的人读《道德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的哲学性,指导性非常的高,西方哲学家研究的终极问题,你都能在《道德经》里面找到,并且作出了中国式的解答,凝聚着中国智慧,实力不容小觑。
学习道德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领导力,曾国藩就是一个受益者。
任何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一以贯之”,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领导者。
因为道德经全书字字珠玑,因此非常深奥,读不懂的人,觉得晦涩,读起来更是一脸懵逼。
但就是因为这种深奥性,很多人对道德经这本书又爱又恨,因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全注全译版本的《道德经》。
原文,注解等等,一应俱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书里面的精髓。
同时,道德经还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韵文,它的字字句句之间全是语言美的高度浓缩,堪比艺术品,
因此,在道德经中寻找大智慧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通过念道德经,还能让孩子体会道德经中的语言美感,孩子能了解到什么是句子的重音所在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有人说,《道德经》是老子写给后世的书。
不管是买给自己还是孩子,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