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想葬在火星?不过这里有可能早就埋藏了其他生物
不过,这一切没有动摇过“火星人”马斯克,尽管SN8、SN9最近出师不利,马斯克的梦想是未来葬在火星,只可惜他也许并非首个造访火星的生物,早有其他物种或生命大分子已先行一步来到这里。
撰文 | 张同杰(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责编 | 叶水送
前段时间,Business Insider杂志母公司Axel Springer的首席执行官Mathias Döpfner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会面时,马斯克谈到了他的太空探索的宏伟计划:在我们的地球文明被自己的、无可阻挡的先进技术毁灭之前移民火星,将地球文明延续至整个太阳系,以至于其他恒星系统,最终葬在火星上。
马斯克的计划也并非空穴来风和天马行空。过去的2020年三个火星探测器已经踏上飞往火星的征程,即中国的“天问一号”、 阿联酋的“希望”号和美国NASA“毅力”号火星探测器。
“毅力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寻找火星曾经存在生命的痕迹,相当于去火星对外星生命进行“考古”探测研究。
宇宙中的生命包含低级生命和高级生命。低级生命是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如微生物等,或者是有机分子,如氨基酸、糖和蛋白质等,它们是所有类型生命的物质基础。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包括星际有机分子。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学科,即天体生物学 (Astrobiology)。“毅力”号主要任务就是在火星上研究天体生物学。
2020年,天体生物学家在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磷化氢(PH3),它视为“生物标志”即可能存在着生命(低级生命)的迹象,文章在Nature上发表[1]。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发现了比有机分子更高一级的低级生命微生物的存在,但是有科学家在质疑这个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还不能定论。
今年1月26日出版的新书《天外来客: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第一个迹象》(Extraterrestrial: The First Sign of Intelligent Life Beyond Earth)书中重申加拿大天文学家Robert Weryk于2017年10月19日在夏威夷Haleakala天文台通过Pan-STARRS天文望远镜发现的天外来客 “奥陌陌”(Oumuamua)可能是地外文明“光帆”的一部分[2]。
美国哈佛大学天文系主任亚伯拉罕·勒勃(Abraham Loeb)在《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发表系外行星存在地外文明的理论文章[3]。他是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从宇宙学、黑洞和系外行星等,一直到地外文明,领域极其广泛。
2017年,勒勃在《天体物理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简称FRB)就是外星人制造的用于驱动星际航行的光帆泄露的能量[4]。以至于2019年加拿大CHIME在《自然》(Nature)发表观测到重复快速射电暴后,被一些国外媒体如英国《卫报》报道称发现了外星人信号(注:以上只是一种假说,更多的科学家认为快速射电暴源自两个中子星相互碰撞引起)。
实际上,地外文明的信号搜寻和证认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一旦由科学家发现可疑信号,还要经过其他不同科学家的相互印证才能够向全世界发布。
此次“毅力”号除了继续此前火星的任务,即探测当前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如水和有机物等同时,更重要的使命是搜寻火星上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
2021年2月18日,“毅力”号预计在杰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登陆,有分析指出,它在登陆点发现远古微生物存在迹象的可能性很高。
杰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 。图片由美国火星勘测轨道探测器拍摄。
大约几十亿年前,杰泽罗陨石坑曾经是一个大湖。火星上有很多陨石坑都可能是古湖泊,但是不是所有的陨石坑都有证据表明确实曾经是湖泊。杰泽罗陨石坑与众不同,它有一个流入河流和一个流出河流,这意味着它曾经存在水,因此杰泽罗陨石坑确实是古湖泊。
杰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三角洲。图片由美国火星勘测轨道探测器拍摄。
另外,在杰泽罗陨石坑内观测到了火星上最完整的三角洲沉淀物(上面小图中蓝色部分),这是微生物最适合生存的地方,也是保存这些微生物的极佳地点。杰泽罗陨石坑在火星上是独一无二的,除此之外找不到如此独特完整的湖泊系统包含如此完整的三角洲地带和多样化的沉积矿物质。
“毅力”号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火星上有无生命的遗迹
因此,此次“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地外生命(低级)存在的证据,这将大大推进了我们地球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步伐,不管它存在与否。
参考文献
[1]. Nature Astronomy, 10.1038/s41550-020-1174-4, arXiv:2009.06593
[2].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868:L1 (5pp), 2018 November 20.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biology 17 (2): 116–126 (2018)
[4].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837:L23 (5pp), 2017 March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