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No.20 | 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的竞赛狂魔,斩获UCL、爱丁堡PART 2等顶尖院校offer

Haole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学
GPA:3.84/4
获奖经历“霍普杯”优秀奖
自我评价:没有艺术天赋,但偏偏想学建筑,凡事只能笨鸟先飞的一根筋男孩。
申请时间线: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UCL

Urban Design

爱丁堡大学

Architecture

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院

Architecture

01
多种设计手法提升作品集广度
[准备经历]

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准备考研,但是考虑到我的绩点和均分较高,在与家长、老师等沟通后,觉得国外的建筑学教育可能更适合我。因为国内教育更注重实际,而国外偏向于设计的逻辑与方法上的培养。随后便开始寻找机构,最后选择了LAC的原因一方面是很喜欢LAC的选址,LAC总部在上海老洋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改造项目,走在里面可以感受到时代间的对话,在活教材中学设计可能会更加有灵感吧。

另一方面的话,我申请的方向是欧洲以及英国方向,而LAC对于欧洲方向的申请成功率一直很高,每年LAC的学员都能获得挺不错的offer, 恰好自己也有不少学长学姐都在LAC拿到了心仪的offer, 因此对LAC也十分信任。

大四下学期的时候,学校的课程设计有三个,刚巧其中一个是高层设计,可以作为作品集第一个项目去做,节约了我不少时间。当时兼顾作品集和课设,整体会比较忙,但是重点会往作品集上靠。那段日子白天做作品集,晚上做课设,熬了不少个夜。第一个项目(高层设计)是李老师带的,李老师基础非常扎实,对于建筑的材质,结构与构造都有较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建筑的落地性。在指导期间,李老师会耐心的和我讲解构造或者结构的节点。作品集中有一个扎实的项目也算是建筑基本功的体现了。

第二个项目(火山浴场)是邓老师带的,邓老师的设计风格和李老师不太一样,在强调建筑的材质,空间的氛围的同时,也会更加注重人在其中的体验,做设计的方式更加浪漫且富有诗意。本科教育中的设计项目更多在乎实际与落地性,艺术类的项目接触的不多,所以我的设计总是缺少了点建筑师的浪漫,只是单纯的将建筑当成一个房子去设计,这让我的建筑设计受到了限制。

在指导期间,邓老师反复强调空间要调动人的行为和情绪,同时这些人的情感也会反馈到空间的尺度和氛围中来。作品集的作品要多尝试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这样作品集的广度可能会多一点,学校会对你的能力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后面两个项目(球场和九龙城寨)是付老师带的,付老师更加注重逻辑的推演过程,自洽关系,首尾逻辑的呼应,图纸表达的精准度,以及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原本我会把所有想法都塞到一个设计中,抓不住主线,付老师就帮我筛选想法,只保留最关键的点,再顺着这条线去做整个设计,设计逻辑就变得更为简单与清晰,能够抓住重点,更有针对性。付老师一遍遍的抓整体项目的逻辑和表达,使我的整个作品集变得更为清晰,整体简单却富有深度。

02
基于情感设计理论的尝试
[关于作品]

我的设计方式一般都是从场地出发,去解决问题,再将建筑整体上升到一个情怀的高度,起到一定的社会价值。受到作品集老师的影响,设计逻辑在我的设计过程中尤为重要。建筑的形式和空间一定是通过对场地以及历史背景的研究去推导出来的。虽然建筑设计需要一定的美感,但仅仅好看的外形是没办法支撑起整个设计。

“火山浴场”项目是一次基于情感设计理论的尝试,倾向于研究型项目。探讨人的情绪变化如何影响空间的尺度,形式,材质和光影,同时结合自然环境,让人,建筑,环境三者达到平衡。

以故事的形式来表述情绪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与建筑功能和空间之前创建联系,再有秩序有组织地将自然环境与空间序列进行重组。

在尺度如此巨大的景观面前,人眼的容量有限,让人眼花缭乱,需要做的是将景观进行拆分,并组织进游览的路线中,在不同的节点处,引入不同的景观节点,从而调动游览者的情绪与行为变化。

至此,建筑的外环境设计基本完成,整体的游览路线变得连续,浴场成为整个路线的结束点。从完全的自然景观过渡到有人为介入的半自然景观,为进入建筑内部做好准备。

室内空间的目标即是使人、自然和建筑三者统一。再确定流线和功能的序列组织后,整合成五种空间类型,每一种空间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将五种空间类型与室内流线进行组织,形成完整且连续的空间序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而接触时而远离,空间的尺度忽大忽小,光影忽明忽暗。带给游客不同的空间体验与情绪变化。

泡温泉这一行为也成为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之一,多感官的参与,会让人的情绪变化更加丰富。配合光影与材质,整个空间的氛围可以被很好的烘托出来,传递给游览者,从而触发不同的行为变化,空间的趣味性也油然而生。在这里,人、自然与建筑达到平衡,和谐统一。

03
在积累经验的同时需要不断坚持
[关于申请]

因为疫情,导致雅思考试经常取消,我考了两次也没有到达6.5的成绩,直到递交申请前几个月才将雅思考出来。当时既要顾作品集也要照顾语言,整体进度就变慢了。建议优先专注作品集,再去准备语言,如果时间允许,积累一点工作经验对申请也会有帮助。

第三个项目是通过参与线下平行课完成的,与我合作的同学毕业于美国本科院校,而指导老师邓老师是从UCL毕业的,所以同时接触到了美国与英国做设计的方式与逻辑,获得了不少启发。当时每晚12点都没人回去,在教室里不断改进设计,这段日子一直持续近一个月,心里非常充实,现在还在怀念当时凌晨的上海。

我的第四个项目是之前参加霍普杯的项目修改完成的,这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我认为竞赛是一个接触更高水平老师与学生很好的方式,大学时候参加过许多次竞赛,但是都失败,那时候自己能力不足,对建筑学理解程度也不深,经常碰壁,次数多了之后开始怀疑自己。我对一个好的设计理解比较狭隘,比如说获奖的作品肯定会好过于自己的作品,但是指导老师们都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一个好的作品需要从手法,从建筑结构,从建筑材质乃至对人文的关怀,空间氛围的营造等都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鼓励我在设计之路上要一直坚持。

哈尔滨大剧院 摄于2021.06.22

我业余生活喜欢旅游,逛展,摄影。每当放假,就会和女朋友一起旅行,从北到南。每个城市的博物馆,规划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可以快速了解到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除此之外,晚上夜骑也是非常好的体验,穿梭一条条街道,这才能感知到闹区的繁华和小巷的人间烟火。拿起手机,去记录这点点滴滴,也许某个时候,一个不起眼的照片可以成为自己设计的切入点。

梅溪湖文化中心 摄于2019.07.20

04
对生活抱有梦想与感激
[最后]

在我计划中,未来毕业以后能够留英工作一段时间,来弥补我本科背景的弱势,提高竞争力。希望在我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最后能够成为像王澍这样的大师,融合中国本土文化与传统,做出拥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们,一直耐心的帮我修改作品集,感谢教务老师,帮助我处理了很多事,让我能够专心准备作品集。感谢申请老师,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避开了很多坑,感谢家人与朋友一直支持帮助我,我很幸运这段过程中能有你们的陪伴。

图文来源:Haol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