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魂”的苹果
从函谷关行驶约一个小时来到海拔980米的寺河村。本来路上有些嘀咕:苹果园很多,这里会有什么不同吗?
然而步行上千米平台,惊喜发现有百年果树园。
有1921年始从烟台果种引入的10多棵苹果树。
这是亚洲高山第一果园。
从高台向下眺望,远处山峰绵延起伏,十分锦绣。
果园内还有海棠花怒放,十分鲜艳。
李乡长还指给我们看山上果园内难得一见的核桃树。
据介绍:金苹果采摘园,寺河乡一共有45个。
是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果园间伐标准高,管理技术过硬,经过绿色食品认证,严格按照金苹果生产99道工序进行果园管理的采摘园。
目前是春天,苹果树还没结果。但到了秋天,寺河山上不仅收获了苹果,还有:
山茱萸:山上的村民俗称它为“山萸肉”,外表似枸杞,十月底成熟后,呈鲜红色。小小的山果兼具养心、补肝、补肾功效。
野山楂:山楂入药消食,果实营养丰富,纯天然、无公害。
山核桃:这颗山核桃树,树径60公分,已有30余年历史。
这里的百年果园,园主刘天松,是果品系统唯一的全国劳动模范。
因园内最早移栽果树树龄近百年,故称百年果园,村里现在还有上世纪20年代寺河山第一批栽种的果树多棵,50年代规模栽植果树20余棵。
这里的两颗百年老树,移栽于1921年,和执政党同过百岁生日。这两棵树下部的树体已经空洞,但是依然硕果累累。
这是因为园主全国劳模刘天送采用增施有机肥、高接换头、落头开心、树干桥接等技术,使这些果树仍然树势健壮,每棵果树最少能产500斤。
百年果树观光园,现在是中小学生研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和苹果发展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寺河村原上世纪五十年代大饥荒时代全国约有100多个县农民移居此地开荒种植。
现有村民近6000人,约1800户,有6万亩果园。
农民每家年均收入约二、三十万元。
从山上下来,车行一路来到有着巨型红色苹果雕塑的广场。
这里是苹果文化展示馆。已有600个小学生在此参观游览。
对面的李工生雕塑。这是寺河村1921年从山东烟台移植苹果树种到这来的第一人。
李工生被誉为“中国西北黄土高苹果之父”。
灵宝市正在重点打造全国苹果特色小镇。
1985年时任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此地鼓励灵宝发展苹果大枣等特色产业。
有巨石镌刻胡耀邦题词:大力发展苹果和大枣,家家富裕生活好。
现在全市有果园90万亩,产值14亿公斤,品牌价值达186亿。
感谢李乡长热情介绍。他对本土的高山苹果如何走向上海市场十分关切。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在国内,苹果带分布于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产区,灵宝属于后者,其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具有生产优质苹果的良好生态条件。
上海人吃苹果从国光、红富士、新疆冰糖心始,今年要开始吃酸甜脆香的灵宝高山苹果。
下午我参观好苹果园后发简短见闻在朋友圈。就有某商会秘书长反馈:灵宝苹果品质好。有上海某规划建筑设计所董事长说:他已吃灵宝苹果有四年了。
同行的陈兄买了山民的苹果尝了后,夸奖说:这是有“灵魂”的苹果。
202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