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故事——清代茶膏
楼主:诗人纪宇时间:2018-07-20 23:02:25
清代茶膏
——之一
常听人说民脂民膏,
不知此膏,是食是药?
今得一瓶茶膏漆黑如豆,
表面还生有一层白毫。
瓶底款是雍正御制,
四个红字:宫廷茶膏。
瓶是白瓷珐琅彩绘,
画梅花喜鹊,惟妙惟肖。
置一粒杯中以山泉水泡,
初冲金黄,再冲色俏。
琥珀一杯,酷似红酒,
入口回甘,证其美好。
喝到最后无一点渣滓,
天地精华,饮者倾倒。
更奇妙的是药用价值,
降血压血脂,将我喝成年少。
收藏家有福报健身养脑,
不入这行便不知其妙。
也像首吃螃蟹者有此勇气,
一步穿越了时光隧道……
2015年9月12日
清代老茶膏
——之二
有缘尽情自在喝,
无福不知见不到。
——某收藏家这样说
喝过了么,喝过了?
你说感觉如何,
清代老茶膏的味道!
哦,你还没品尝,
那没有关系,
现在,就给你泡。
拈出一粒茶膏,
黑黑的,沾着白䴛;
就像黑豆一颗,
豆的颜色,豆的大小。
闻一闻,香气淡淡,
舔一舔,似药非药。
不用特意烧水温壶,
不必紫砂壶具夸老。
最宜选用玻璃茶盏,
时时透出茶汤面貌。
先倒一点水濡开,
准备看云山破晓。
看,水开了,冲泡,
当然以山泉水为好。
莫让自来水中氯气,
熏染了水的情操。
先倒半杯,晃一晃,
茶色,即刻开始缭绕。
速溶无需久等,
证明不含果胶。
果然是传统老工艺,
成膏靠大锅蒸熬。
度过漫长三百年岁月,
面对茶人,口舌之考。
尝尝吧,这第一泡,
味道绵远、悠长,
像三百年沧桑般古老。
回甘涌向舌根,
茶汤色呈金黄,
生津似泉水喷冒。
茶客眉开眼笑,
第二泡,云山雾罩。
膏体松弛溶解,
山崩、地裂、云绕。
茶汤泛出一层“油”,
品尝顿觉神妙。
捕捉出茶外之味,
膏里含冬虫夏草。
或者夹有几丝土气,
更证明茶膏古老。
除其味,其实容易,
泡时放一枚红枣。
再加三两粒枸杞,
喝起来风味佳妙。
三杯水喝得汗出,
禁不住魂魄燃烧:
莫非是老君炉里金丹,
焕发精神于灵窍?
原来它有药用功效,
百年茶膏就是真药。
鲁迅有文章记载,
许广平珍存清代茶膏。
家人若觉肚胀不适,
拈几粒,悄悄去熬。
全家人喝下入睡,
翌日晨,个个眉开眼笑。
好文章昭告天下,
老茶膏如珍似宝。
近百年后海婴拿去拍卖,
三克万元,价创新高。
买者到手即唤壶来,
泡上,喝得汗水喷冒。
这不必去特意炒作,
清代老茶膏存量稀少。
当年雍正勤于朝政,
喝着批折子,直到破晓。
而今藏家多大福报,
上天恩赐畅饮茶膏。
原来万事皆讲缘分,
权势不能渗透全部细胞。
无缘权贵,无关土豪,
清风明月入藏家怀抱。
血压高的,喝停了降压药,
血液稠的,冲开了血航道;
身显瘦的,喝了壮体格,
体态胖的,喝了变苗条!
有病的喝,为你修梁换柱,
没病的喝,替你把卫生清扫。
为你叫好,清代老茶膏,
清代老茶膏,健康至宝!
我翻开厚厚的历史典籍,
发现一叠唐代资料:
陆羽在《茶经》里记载,
皇家宫廷,享用茶膏。
宋代书画皇帝赵佶,
政商很低,艺商很高。
他曾亲书《大观茶事》,
茶膏如火,点燃心窍。
那珍禽图,点莺绘燕他绘出,
那瘦金体,如刀似剑他创造。
古法制作是用锅熬,
今法萃取如生物制药。
制出茶膏四、五斤,
需一百斤成茶原料。
现今市场有新茶膏销售,
老茶膏被惜售不易见到。
中华收藏家何等福气,
发现老茶膏秘藏怀抱。
人道是,有缘自在品尝,
偷着乐,无福难以见到。
甚至不约而同步行动,
建仓前,都慢一点炫耀。
你看我年纪不老,
因为喝了清代茶膏;
你说我精力饱饱,
全靠着喝清代茶膏。
你赞我不知疲劳,
晚上又喝清代茶膏!
过去我睡眠不好,
沾茶就兴奋,想都不要;
而今尽情喝茶膏,
睡眠快,来不及倾倒。
喝完老茶膏无饥饿感,
少吃饭,减肥亦生效。
曾约定只喝不外传,
怕价格一泄密就窜高;
可我喝出了蓬勃诗兴,
不写又怕灵感溜掉。
于是先写下来藏着,
等时机成熟再发表。
我看见藏友们偷着乐,
这辈子,咱够喝就好。
没缘的,何必叨叨?
当你读到这首诗时,
风过无影,或许还有人问:
“什么老茶膏,是不是臆造?”
201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