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65 :去它的“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这是陈艾2019年第 45 篇原创
楚:
这一生会听到无数“你应该如何”;
你也会收到各种“对你的期待”;
还有所在环境标准规范里的“怎样怎样才理所应当”。
比如:你应该早睡早起;
比如:希望你们不负一中;
比如:北大清华才是好学校,进入好学校才有好未来;
等等种种。
我也是曾参与以上的一份子;
说不准,现在也是。
我想通过这篇信,提醒自己不要继续是。
以上,并不完全有问题。
但它们忽略了一个对你一生都很重要的课题:
你,想,要,的是什么?
你,自,己,
最大的愿望、
最明确的兴趣、
最爱的事情,是什么?
套句在某选秀节目上被群嘲的歌手导师某峰的一句话:
你有梦想吗?
现实中,只有少数顶尖的、成功的人们谈论梦想。
他们经历山河岁月,摘取了世俗标准下的华冠桂枝,成为普通大众的精神领袖,成功之路上效仿学习的励志导师。
更多芸芸众生们在默默向上游的同时,自娱式的加入嘲讽导师某峰的行列,不无恶意的自问问人,再默契的讪笑:你有梦想吗?
其实是在貌似清醒的自贬:你有资格谈梦想吗?
我也是这样长大的。
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长大的。
活在周遭一众趋附、无时不刻不包围着你的“应该”、“期待”、“理所应当”里;
“遇过许多自己很想要、但是得不到的东西,很想去、但是去不成的地方,以及想要往上爬、却落了空的经验”;(注:书摘)
磨熄了热情、泯灭了渴望、压抑了个性、消隐了痴狂。
于是,心照不宣、老气横秋的认同:
不要异想天开吧;
梦想就是拿来做梦的;
人各有命;
没办法运气差;
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平平淡淡是真;
。。。。。。
湮没式的灰色悲哀。
足以安慰人平和、平静、平庸的过完默默一生。
连岳在给高三老师的建议里这样说:
战斗到底,直至失败,这看起来是中下阶层学生的高三悲剧,其实正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资产。这种经历,将在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出现,以后的战斗,不像高考,之前有个大概,而是拼韧性,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谁会胜出。
我将一再提醒他们:请记住自己高三坚持到最后一天的经验,这是高三的意义所在。好生高三成功,然后再不奋斗,也走不远,中下阶层学生,牢记并重复高三的奋斗模式,人生有无尽可能。
一个好的老师,让所有学生在高三找到意义,自然不怕他们懈怠。我觉得这也是教育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只照顾前10名的孩子,无限制造恐惧与压力,或能获得不错的高考业绩,那样的教育,我认为太低端。
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让接触过自己的学生都更有信心、更能能力面对人生。高考,只是副产品。
我不反对以上的“精英成功学”。
它是非常准确的:精英养成之奋斗箴言。
我有选择的吸收。
特别同意这句: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活出生命的意义。
在我这里,每个人有权对“生命的意义”给出不同的答案。
别人的“应该”,管他?
别人的“期待”,管他?
别人的“理所应当”,管他?
(这个“别人”,当然也包括我)
去它的“不要异想天开”!
去它的“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去它的这些陈词滥调劳什子!
楚,请听从自己的内心。
向天空大声说出你的梦想:
活在你自己的愿望、喜欢、兴趣、热爱、梦想里;
为它们冲动、投入、奋斗;
为它们笑和哭、难过和快乐;
为它们规划、行动、试错、自我教育,磨炼出你的独特;
上穷天涯,下落海角,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对,你自己的!
终其一生都值得。
推荐一首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氧气-明明之歌》给你。
剧及词作者廖一梅写的是爱情。1999年的作品,听说至今仍然在舞台上演。(第一次听郝蕾版本的,吃惊&赞叹)
喜欢里面的几句词。
我以为,在实现你梦想的过程中,必然将体验到它们,和爱情、阳光、婴儿的眼睛、小动物的绒毛、清晨的花朵滴露、夜空的一弯钩月、你由衷开怀的笑,同样美好
词
说
: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共勉。
此致
Yours
桃妖大人
Shining monment 45 :
滑野雪
尝试所有可能的新鲜事
几秒钟的快乐
胜过数十个钟头的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