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时间被完全霸占,夜里10点才下课,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放过孩子们吧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中国万千家庭的真实写照了,中国的各大小区每到半夜就会时不时传出孩子的哭泣声和父母的批评声。
为此,国家和家长都大力倡导给学生减负,那么这个“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曾经国内有学者用“三超五多”来描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是指“超纲、超量、超时”和“资料多、竞赛多、补习多、作业多”。
针对这些情况,国家从1955年7月发布的第一道“减负令”至今,已经出台了许多的减负方案。出现了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快慢班、重点班、实验班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在校的负担确实越来越少。
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面临着中高考的压力,不得不选择在课后继续埋头学习。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中国的“教育资源均等化”远没有实现,要想在众多学子当中脱颖而出,必须卯足了劲全力冲刺,因为孩子未来的就业形势可不会给他“减负”。于是,各种各样的减负方案就导致了更多的私立教育机构迅速膨胀,更多的私立培训机构意味着加大了学生的校外负担,也意味着更高昂的学习费用,蚕食着每一个家庭却又无可奈何,最后家长只能感叹一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至此,就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由于需求旺盛、资本助推,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校外培训当中。在快速发展占领市场份额、回馈资本的需求下,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营销由此产生。无证无照、超前超标培训、违规收费、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出现,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破坏了教育生态、伤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校外各种的教育培训机构,正是借助了家长培养孩子的迫切需求,将大批学生引入到课外培训中。但是课外的教育机构真的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吗?部分培训机构教学生使用技巧获得高分,使用捷径的方式做题。一味地为了提高分数,却忽略了知识的本身。
另外,校外培训机构始终只是商业机构并不是教育机构,一切都是为了本身的利益,部分课外培训机构的教师也并不是专业教师,更多的是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面对课外培训机构的乱象,应加强对于培训机构监管,也应鼓励培训机构发挥技术手段、兴趣与特长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其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