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记(2017年)(第二部分之三)
(从鹦鹉寺望骊山)
之三 鹦鹉寺:历史的符号
骊山脚下西侧,有鹦鹉寺公园。园子不大,石壁、曲径、水榭和嘉木等元素尽皆齐备,唯独寺院遗址这一独特要素不知所终。
问工作人员甲,说是门口石头上有说明。问工作人员乙,说是当时修园子时,商量叫个啥名字好?就叫鹦鹉寺吧,遗址在哪儿?谁也说不清。
仔细查了查,汉武帝时,确实在骊山西之鹦鹉谷修了一座鹦鹉寺,以纪念张骞的功绩。
说到张骞,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带一路和他联系在一起,民族复兴也和他联系在一起。
笔者漫步于鹦鹉寺公园小径,石榴树绿叶勃发,黄刺梅花团锦簇,骊山俯瞰着行者孤独的身影,似乎在问:你懂得张骞意义吗?难道仅是通西域、开丝路、引良种、持汉节?答曰:否!
张骞之前,华夏文明止步于玉门;张骞之后,华夏文明跨越了浩浩瀚海,中亚和欧洲向东方敞开了大门。
(街头小吃摊)
张骞意义在于开启了泱泱大国的战略之思,华夏向西扩展的陆权战略自此为中华文明打下深刻印记。或清晰,或隐晦,或中断,或延续,但置于历史大时期看,两千年来的陆权谋划始终萦绕在决策者的心头。
当张骞历尽辛劳返回长安时,卫青、霍去病一干骁将正横扫犂庭。张骞再次出使时,大汉新军事行动又拉开大幕。自此,外交和军事,成为陆权战略之鹰的翻动两翼。
张骞以数人之力,开启了国家战略新思维,塑造了国家战略新实践。
笔者在想,鹦鹉寺建成时该是何等模样?张骞当时游寺院时在作何思考?
望着关中天空中疾走的云朵,博望侯肯定观察到历史循环的某些轨迹。
他能意识到两千年之后的境况吗?骊山不答,流云不答,花草树木更是羞涩无语。
啊,鹦鹉寺,历史的符号!
(大明宫复原图)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