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随笔《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江东璞玉)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江东璞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收到杨总的纸条,受邀将前往郑州参加第五届小小说节时,头脑里忽然就冒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这个词语。是的,没有一个城市是因为某一个文学体式而名扬天下,在小说的四大家族里,唯有郑州因为小小说而成为小小说作者(读者)心灵中的首都,成为小小说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圣地。
郑州做为小小说的圣地有它的三个理由。
第一,在这个中原古城里,在那个叫伊河路的大街,在那个门牌12号的楼上,几十年来,一本纯文学杂志从这里诞生、从这里走向世界。这本名叫《百花园》的杂志,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功出版小小说专号后,来了个华丽转身,摒弃大杂烩式的办刊理念,精心打造新时代的《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无疑,这个转身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还是一个在校中学生,写了些狗屁文章,因为篇幅短小,在向报刊杂志投稿时,注意到了一本封面设计淡雅的杂志《百花园》。这本仄开本的杂志发表的文章篇幅短小,又不失很强的文学性。我曾经给它投过几篇作文本上撕下来的“小小说”(当时的“小小说”三字还没有现在这样专指和明晰)。也许因为那个年龄、那个阅历都很嫩的缘故,这样的投稿都失败了。与此同时,南京出版的一张针对学生的纯文学报纸《春笋报》发了我两篇“小小说”(当时署名题材“小说”)。但就是从那时起,《百花园》、郑州联系在了一起,《百花园》、郑州像一粒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心灵的土壤深处。
2005年,当我重新拾起文学梦,尝试写作时,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小小说。我的生活环境不容许我去专门写作,但我的心灵又不容许我再这样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我要对这个世界发出我自己的声音。小小说无疑为我提供了表达的最佳方式。当我的数篇能称做“小小说”的文字见诸全国公开发表的报刊时,我的创作引起了小城文学圈的关注,当文友向我祝贺时,我说,明年(06年)争取上《百花园》,《百花园》是小小说领域的权威刊物啊!那时候,我知道,小城文学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上了一次《百花园》。整个商洛地区,能在《百花园》发表作品的也只是区区五六个人。果然在06年的9月下《百花园-中外读点》发表了我的小小说《浇花》。人生的第一次总让人激动、让人不安、让人永记。我写了《终于上了<.百花园>》放到论坛上、放到个人空间。上了《百花园》,说明自己的创作又提高了一大步。2007年,《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首届全国小小说作家巡回展”推出陕西芦芙荭、陈毓、陈敏、江东璞玉作品。《百花园-中外读点》发表魔幻小小说《强子和麦子的故事》;2008年,《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相继发表《出走》、《感谢蚊子》、《才女惠子》、《绝招》;2010年7月,在我的推荐下,《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发表上高中的女儿的习作《戒指》;2011年2月《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发表《所在地》。
文学新人总埋怨报刊编辑有眼不识珍珠,专发熟人的作品。其实,在那个(那类)杂志发表作品,就代表了你的创作走到了那个高度。《百花园》这本原创刊物,从05年开始涉猎小小说,我一直从邮局订阅。每本新刊到手,总能给人一些惊喜。每本刊物都有经典作品问世,80%的作品融文学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它的文学性是区别于末流杂志娱乐性的标志。
《小小说选刊》是百花园杂志社、也是郑州这个城市面向世界、走向全球的杂志,是郑州的一个文化名片。20多年来,没有一个选本能这样高度的囊括中外小小说优秀作品。同样的,《小小说选刊》所选的作品,文学性是第一位的,很纯的文学。在中国,两本业界权威选刊《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各有千秋,相比来说,前者更注重新闻性和故事性,而后者提供给读者的文学、艺术、思想性更强一些。
小小说创作的人都知道,作品上了《百花园》是上了一个台阶,而能入《小小说选刊》编辑的法眼,作品就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是一个飞跃。2010年2月我的小小说《大学》入选《小小说选刊》,2010年5月,《小小说选刊》选载《1983年的雨鞋》,2010年7月《小小说选刊》“第一时间”发表《我是自己摔倒的》。
郑州因为两本小小的刊物(开本小、文章小)而名扬天下,我因为小小说而认识《百花园》,结缘郑州。
第二,郑州这座城市,吸引了中外小小说作者和读者、研究者,更是因为在这座城市里,有那么一批为了小小说这种文体、为了这种问题的发轫、成长、成熟而上下求索、孜孜以求、鞠躬尽瘁的人。这些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被圈内人尊称为“教父”的杨晓敏先生。先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脚踏进郑州这座城市、一脚踏进伊河路12号,一脚踏进百花园杂志社的办公窒,就再也没有走出来。先生在身体力行的小小说创作之外,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对小小说这个文学体式的思考上。二十年来,先生奠定了小小说的理论基础——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激活、做大了百花园产业。团结、培养了一大批小小说作者,壮大、成熟了小小说队伍。是先生和他的同仁一起,把小小说打造成郑州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2006年,我开始给《百花园》投稿时,两眼墨黑,不认识一个编辑。是邹磊老师第一次在自由来稿中,发现、欣赏、编辑、发表了我的稿子。此后,为了不引起无意中一稿多投的问题,我选择了跟一个编辑。这个编辑就是任晓燕老师。我给任晓燕老师的稿子,从来不催她,不问她。从以后她做责编发表我的作品,我知道,她每次都会认真处理。去年,我斗胆给杨总发了一组作品,今年年初,杨总责编发表了我一篇作品。我要说的是,任何名家、包括大师级都是从默默无闻走过来的,任何熟人都是从陌生人(新人)开始的。作为作者,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把自己的作品写好。只有作品写好了,编辑才会因为你的作品而记你的名字。
如果说《百花园》是百花园的第一张名片,《小小说选刊》是百花园的第二张名片的话,那么,小小说作家网就是百花园的第三张名片。小小说作家网的当家秦俑先生加盟百花园后,倾力把小小说作家网打造成百花园的一个网络窗口和小小说作者互动平台。小小说作者聚集在这个论坛,关注业界动态,发表新作,参与讨论。百花园杂志社更是在这个平台上举办了全国小小说新秀赛事,发现了具有很大潜力的作者安石榴、更夫、临川才子等。无疑,小小说作家网的良性运作,巨大成就离不开秦俑先生和众多热心版主的辛勤工作。
在杨晓敏先生的倡导下,在各界同仁的支持下,金麻雀奖、小小说节、各类笔会等这些促进小小说事业长足发展的举措,让小小说人紧紧的团结在百花园、团结在郑州。
第三,郑州作为小小说的圣城,它每天都在吸引海内外所有从事小小说读写和研究者的目光。
著名评论家雷达说:“小小说是郑州的文化象征之一、亮点之一。”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郑州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很多作家都是从小小说入门的。”
马来西亚作家朵拉说:“中原大地,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然而,从来没有想过,因为小小说来到郑州。来到郑州才发现,小小说居然是郑州独有的特色文化,更是郑州人的无上骄傲。”
美籍华人学者、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教授穆爱莉说:“小小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郑州,是小小说是传播的一个最好窗口。”
郑州,是小小说之都,也是小小说“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世界上所有与小小说有关的人们都渴望到达这里。然后将小小说的理想带回到世界各地去。通往郑州的路,就“变成一条通往世界各地的精神之路,使东西方文化因小小说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上面这段文字引自蔡楠《理想,在小小说之都绽放》。是的,郑州是小小说人的“北京”,是建国前共产党人的延安。“二十多年来,百花园杂志社以刊物为载体,高举倡导小小说文体的旗帜,以造就小小说作家、推出小小说精品佳构、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为己任,成绩斐然:《小小说选刊》两年一度的优秀作品评奖已进行10届,成为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思想艺术水准的一种标杆;小小说金麻雀奖被公认为小小说领域的最高奖励;去年(2005)年春天成功举办的首届金麻雀小小说节,是小小说全方位地走向社会,并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起自身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影响力的重大活动;今年(2006)年春天,小小说正式进入中国小说排行榜,标志着小小说研究开始进入主流文学批评视野。”(杨晓敏),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一次把小小说纳入评奖范围,有24部小小说参评鲁奖。小小说终于从民间走向官方。郑州“金麻雀小小说节”的设立,各种笔会的举办,无不吸引着更多的小小说信徒的眼光。它更大的优势是自始自终都把吸引新人、培育新人、扶持新人放在首位。从2008年金秋笔会的“阳光三剑客”寒冰、游睿、李冰泪(当时他们都不到20岁,其中寒冰、李冰泪还是大学学生),到小小说组合“四架破车”( 老西——安勇(辽宁)、老三——巩高峰(北京)、老沙——邵孤城(江苏)、老牛——韩昌元(安徽)。)的整体出征,还有新锐小小说作者徐闯,后来的小小说新秀赛推出的安石榴、田洪波、更夫等,以及当下的夏阳,这些璀璨的新星无不沐浴在郑州百花园的阳光里,成长在百花园的天空下。
到郑州去,到郑州去……这是多少小小说人梦寐以求的事。小小说圈子的人无不把能去郑州开会看作一生最大的荣耀。2011年6月18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晚上,我正在雨瑞的博客看他发的帖子,杨总邀请他去郑州参加第五届金麻雀小小说节,心里正羡慕着,系统提示杨总给我发了一张纸条。当下就给爱人说,该不会是杨总邀我去郑州吧?打开,刷新,果然看到杨总的纸条,璞玉好,你若方便,23日来郑州参加小小说节吧,因没你联系方式,所以晚点不知你能买上票否.会务联系人马国兴136xxxxxx.你若来让他帮定返程票.杨晓敏 我立即回复:问好杨总!很激动。感谢您还记得我。一定参加这次盛会。
到郑州去,到郑州去……怀抱一颗赤诚的心,朝拜心中的圣地。
20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