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57【黄山风景】纪念邮票

1963.10.15发行      全套16枚      发行量100万套

(16-1)    (305)  4分 玉屏峰    (300万枚)

(16-2)    (306)  4分迎客松    (300万枚)

(16-3)    (307)  4分 后海松石(400万枚)

(16-4)    (308)  4分清凉台    (400万枚)

(16-5)    (309)  8分 天都远眺(600万枚)

(16-6)    (310)  8分剪刀峰    (600万枚)

(16-7)    (311)  8分万松林    (600万枚)

(16-8)    (312)  8分 梦笔生花(600万枚)

(16-9)    (313)10分 莲花峰    (300万枚)

(16-10)  (314)10分 西海云潮(300万枚)

(16-11)  (315)10分 黄山古松(300万枚)

(16-12)  (316)10分 东海观潮(300万枚)

(16-13)  (317)20分石笋峰    (250万枚)

(16-14)  (318)22分 石猴观海(200万枚)

(16-15)  (319)30分狮子林    (100万枚)

(16-16)  (320)50分 蓬莱三岛(100万枚)

邮票规格:第1-8图32×53毫米,第9-16图53×32毫米

齿孔度数:11.5度                                             版别:影雕

整张枚数:第1-8图50枚(10×5),第9-16图50枚(5×10)

摄影者:陈勃(第1/3/6/7/8/10图)、王君华(第2图)、黄翔(第4/9/11/12/13/14图)、

鲍萧然(第5图)、程默(第15图)、邵柏林(第16图)

雕刻者:孔绍惠、唐霖坤、高品璋、孙鸿年

设计者:孙传哲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划入风景区的面积为154平方公里,号称方圆五百里黄山的精华。秦代称黟山,唐代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椐传黄帝曾在这里炼丹修身,所以称黄山。

黄山是世界著名的山岳风景名胜区,自古以雄峻瑰奇著称,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景区内奇峰耸立,有36大峰,36小峰,千峰万壑,巍峨奇绝。

黄山独特的峰林地貌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24溪。黄山瀑布甚多,著名的有九条大峡谷,形成九龙瀑、人字瀑、百丈瀑等3处。

黄山还是一座天然动、植物园,森林覆盖率达86.6%,自然分布的原生植物有1452种,动物552种,他们既可为游人观赏,又可供专家研究。黄山是一座文化山,全山亭阁、盘道、桥涵、寺庙、摩崖石刻多达200多处。

黄山以变取胜,一年四季景不同,山上山下不同天,而且朝夕有别。变幻无穷的壮丽日出,神奇诱人的自然佛光,浩瀚的松涛,清凉的山风,构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神奇立体山水画卷。黄山兼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号称“天下第一奇山”,为历代文人游客所推崇。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一处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黄山风景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著名,号称黄山四绝。黄山之松苍郁虬枝,坚毅挺拔;黄山之石各具奇形,惟妙惟肖;黄山之云波腾翻滚,浩渺如海;黄山之泉终年喷涌,如琼浆玉液。

1963年10月15日,为展示黄山奇观,邮电部发行了《黄山风景》特种邮票,全套16枚。

第一图为“玉屏峰”。图案描绘了黄山玉屏峰的姿态。

玉屏峰位于文殊院的后面,海拔1680米,怪石嶙峋,高耸陡峭,岩石缝隙中生长着树形奇特的青松,或倒悬,或偃卧。作者运用仰视角度造型,突出表现了这座玉石屏风的雄伟险峻。

第二图为“迎客松”。图案是生长在黄山南部玉屏楼东文殊院洞顶的迎客松形象。画面前景上的松树和山峰,为雕刻版,刀法细腻有力,形象准确鲜明;背景上的天色和山峦,为影写版,柔和明亮,若隐若现,创造出了一种清新愉快的气氛,使人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了迎客松所特有的那份诚恳和热情。

松破石而长,枝干苍劲,针叶青翠,形态优美,寿逾千年。只见它伸出一枝长丫低垂文殊院洞口,好像一位热情殷勤的主人,正在招手迎接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游客,故称“迎客松”。

第三图为“后海松石”。“后海”指黄山的后山,即北边的一面。那里遍山松树,枝干挺拔。仰望远处云霞高峰,好像一幅山水画,美妙佳绝。画面由近而远,色彩由深而浅,分为五层:近处的参天古松和峻峭峰岩为黑色,紧挨着的山峰呈深蓝色,这两层采用雕刻版印制,线条清晰,形象鲜明;稍远处的浅蓝色两峰之间,有一峰颇似航海观音,故称为“观音峰”,最远处色淡朦胧的一座座山峰,和淡淡的天色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影写版的印刷效果,把后海的古松和峻峭的奇峰怪石衬托得更加鲜明。

第四图为“清凉台”。作者采用仰视角度造型,高高危岩之上的清凉台白色石栏,悬崖上名为“破石”、“扇子”等千姿百态的古松,十分醒目突出;远山和天色和谐地融为一体,洁净淡雅,透着一股清凉;游人站立在清凉台上,凭栏远眺,指点着,仿佛是在等待日出的辉煌时刻。

清凉台原名法台,为黄山九台之首,位于狮子峰腰部,海拔1700多米。台突出在三面临空的一座危岩上,台上设有石栏,游人可以凭栏远眺。清凉台是观后山云海和日出的最佳处。白云时时从辽阔的天际舒展到清凉台的脚下,只见一片白浪滔天的云海。清晨,游人还可以到清凉台看云海日出的奇景。当东方露出曙光,一轮红日霎时闪烁着万道金光,涌现在云海水平线上,把云海渲染成万紫千红,像在泰山观日出一样。站在清凉台上还可以观黄山佛光。前面山谷里的云海呈乳白色,一束束阳光从背后云缝里射出来,云海上有一处开始幻化出淡淡的色彩,逐渐浓起来,逐渐圆起来,终于形成一个半透明的七彩光环,似一片小小的虹霓,微微浮现在云海上,灵幻美妙,这便是黄山“佛光”。若对“佛光”挥挥手,光环之中便依稀映出自己的剪影。此时,四周祥云飘浮,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的仙都宫阙之中。

第五图为“天都远眺”。图案犹如一幅木刻和彩墨国画,由近及远,由下而上,最后集中在天都峰上;近处黑岩隐定,背后的云雾、淡山、大边骄阳烘托渲染,天都峰本身虽然只占画面的 1/3,但它巍然屹立,气势很足,比较成功地刻画出了黄山第二峰的雄伟姿态。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海拔 1810米。它鹤立于黄山东南部的万峰丛中,云雾缭绕,气势磅礴,雄伟瑰丽,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的都城。天都是黄山最险峻的高峰,也是俯瞰黄山风景最佳之处。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过去顶极难登,《黄山图经》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句。明朝地理学家罗洪先于嘉靖年间来黄山,他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普门和尚历尽千险,终于到达了顶峰。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现在游人可安全登临。站在峰顶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第六图为“剪刀峰”。画面采用桔红色,显示夕阳斜照的瑰丽景色;远处用灰色表示薄雾已经降临,增添了无穷意境,具有水彩画的特点。

剪刀峰立于天都峰西南。因山峰的形状像剪刀模样,故而得名。

第七图为“万松林”。画面以白云缭绕的远山为背景,采用雕刻版技术印刷古松,房舍建筑点缀其间,线条清晰,既表现了这片千百年古松林的自然神采,也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万松林位于北海宾馆西侧贡阳山和狮子峰之间,地势平坦广阔,四面峰峰相连,有防风作用,故这片松树长得高大挺直,树冠平削,好像剪过一样,姿态优美。若漫步万松林间,阳光从叶缝中泻下,绘成形形色色奇妙的图案,令人陶醉。

第八图为“梦笔生花”。梦笔生花是一根石柱,矗立在散花坞里。它的形状恰似书法家的一支斗笔,下部粗壮,顶部尖锐。一株松树竟从石缝中盘旋而出,绿茵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状很像一个人躺在那里睡觉,游人故称此景为“梦笔生花”。可惜,天然的笔花松已不复存在,现在游人看到的只是塑料仿制品,若不十分注意,假可乱真。雕刻版印刷技术把坚韧不拔的奇峰和刚强朴实的古松性格刻画得很生动,而影写版印刷技术把远处的几株松树表现得十分淡雅,使画面富有生气,颇似一幅套色版画。

第九图为“莲花峰”。作者站在玉屏楼上远眺莲花峰,近处巍然耸立的迎客松,采用雕刻技术印刷,形象鲜明,英姿勃勃;远处挺立于霞光里的莲花峰,云雾缭绕,姿态万千。

莲花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高峰,海拔1873米。它峻峭高耸于黄山中心部分,气魄雄伟,主峰突出,四周小峰簇拥,俨若一朵初开的新莲,对天怒放。满峰遍长青松与杜鹃,并有飞龙、倒挂、双龙等名松。据《黄山志》记载,宋代咸淳四年(公元 1268 年),吴龙翰、鲍云龙、宋复一自带干粮,费时三天,终于攀至峰顶,成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登上莲花峰的人。现已修设台阶,游人能安全攀登。登上峰顶,犹如置身于云天胜地;雨后云海,尤为壮观。

第十图为“西海云潮”。作者站在排云亭上,举目远眺,云海汹涌翻滚,重重叠叠的峰峦时隐时现,形态变幻万千,生动地展现出了“西海云潮”犹如童话般的自然奇观。

观看“西海云潮”的最佳处是北海宾馆西边的排云亭。排云亭和清凉台一样,也是建筑在一座面临深谷的悬岩上。两边层峦叠翠,上出重霄。亭前视野辽阔,海底景物像是手工雕刻的工艺品。

第十一图为“黄山古松”。图案展现了生长在始信峰上的“黄山古松”形象。作者以柔和明亮的天色和淡雅清爽的山峰松林为背景,将镜头对准了这棵黄山古松:粗壮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缝之中,枝干突破图案边框伸向云天之外,气势雄伟,生动地塑造了一种傲霜斗雪的顽强性格。

始信峰耸立于黄山东部,海拔1668米。相传有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才开始相信黄山可爱,故而得名。始信峰巧石争妍,奇松林立。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清朝有个名叫江丽田的隐士,曾在这里鼓琴,台前的古松就叫“聚音松”。

第十二图为“东海观潮”。在东海门观看东海云潮,白浪滚滚而来,犹如翻江倒海,披霞挂彩,十分壮观。画面上云海滚滚,远山起伏,朝霞似锦,仿佛有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捕捉住了黄山早晨景色的特征。

第十三图为“石笋峰”。石笋峰上有形似入神对奕的巧石,名为“仙人下棋”。左面峰上一根根石柱矗立,形若竹笋,人们称之为“十八罗汉朝南海”。罗汉高低大小不一,有的伫立峰头,有的静坐松下,有的好像撑着一把伞,有的如曳杖登山,形态各异,生动有趣。黄山的石笋堪称天下三奇(雁荡的龙湫、匡庐的瀑布和黄山的石笋)之一。在横式票幅上,一根根石柱参差林立,奇姿峥嵘,胜似雨后春笋,蔚为壮观。

第十四图为“石猴观海”。猴子石为黄山著名的巧石,立于狮子峰顶。画面左边一个平顶山峰上,有一块高耸的巨石,形状颇像一只顽皮的猴子,故人称“石猴”。宿雨初晴,云铺深壑,絮掩危岩,风吹云动,波涛汹涌,巧石伫立云海之上,神似远望,故称“石猴观海”。云海散去,对面群峦林立,深壑为堑,石猴状如活泼跳跃,又称“石猴过山”。久晴之日,石猴前方太平县境绿野无际,呈现一派宁静景象,人称“石猴望太平”。设计者对画面近景上的山峰和树木,采用雕刻版印刷,形象清晰鲜明;画面远景上的云海,采用影写版印制,气势雄浑,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第十五图为“狮子林”。设计者在横式票幅上,采用影雕套印的技术,背景上的山峰和天色柔和均匀,近景上的奇松和古柏挺拔清晰,整个画面层次丰富,相映相辅,生动地展现出了黄山狮子林那种雄伟、奇特而又变幻无穷的自然风光。

狮子林位于狮子峰南面。狮子峰耸立在黄山北部,海拔 1690米,因形状颇似一只卧地的雄狮而得名。狮首有丹霞峰,狮腰有清凉台,狮尾有曙光亭,狮子林恰在狮子张口的地方。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修建了庙宇。附近有麒麟松,还有名叫凤凰的古柏。这一带风景多而集中,无论游客从哪一路上山,都希望到狮子林一游,俗称:“没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

第十六图为“蓬莱三岛”。作者在横式票幅上,将“蓬莱三岛”置于画面中心,采用雕刻版印制,山体和奇松伸手可触,衬以明亮的天色和隐现的山峰,整个画面和谐清新,能够给人一种身临仙境的艺术感受。

黄山的“蓬莱三岛”位于玉屏峰,是三座参差不齐的山峰,尖峭的峰上寸土不着,却生长着姿态优美的奇松;峰下白云如海,仿佛仙境,故得名。

16幅画面均为黄山中有代表性的景点,依据中国摄影家协会于1962年在北京举办的《黄山风景摄影展览》中的部分摄影作品而设计。设计者抓住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用传统中国画技法浓妆淡抹,又用丰富多变的色彩来充分体现黄山之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