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海门教区旧事:朱开敏主教与大名鼎鼎的锡类中学的民国故事
天主教海门教区旧事:朱开敏主教与大名鼎鼎的锡类中学的民国故事
天主教海门教区成立于1926年,是天主教在中国第一批由本国主教负责的教区之一,而锡类中学是南通最早的现代化学校,素有“苏北第一校”之誉。
民国时期锡类中学高中部校舍落成典礼,锡类中学集贤楼是民国时期海门地标性建筑,也是海门现存唯一的民国优秀建筑和重要的教育遗产
朱开敏神父祝圣主教以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把教会创办的海门锡类中学打造成苏中苏北办学最先进的完全高中。
一,海门锡类中学源于咸丰年间教会的类思学校
明代崇祯十年(1637),天主教传入南通地区,康熙十年(1671)法籍传教士刘迪我来崇明县常驻,清乾隆初年,也有外国传教士到崇明、海门传教,在满清闭关锁国查禁天主教期间,这一带天主教信仰在民间秘密传播。
19世纪末,信徒人数又有较大增加,咸丰四年(1854)4月,总铎神父伏伯禄到海门视察,储备建立小修院事宜,茅镇天主教李秀芳神父便在海门茅家镇(原海门镇旧称)今海门锡类中学门口购买施姓的土地一块,建造十多间平房,用以开办学校。
“海门私立锡类中小学,原名类思学校,远在百余年前已开办,旨在培养教内青年子弟,所有海区本地神职班,大都先在该校读书。”——摘自1951年朱牧银庆《二十五年来海区天主教教育事业发展事略》。
二,朱开敏升任海门教区主教,开创教会发展辉煌时期
1926年,教廷设立海门宗座代牧区,朱开敏神父升任代牧,10月28日在罗马晋牧。
朱开敏主教在法国庄园留影
1868年10月30日,朱开敏生于上海南市董家渡一个沙船主世家;其家族自明朝以来世代信仰天主教;朱开敏排行第五,其母为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 清末外交家马建忠之姐,其三哥为中国近代实业家朱志尧。
朱开敏幼年人小鬼大,异常调皮,就是不喜欢读书,常常在外惹祸,使得父母生气。但舅舅马相伯却十分喜爱,15岁时,朱开敏突然向母亲表达了立志修道的愿望,马氏早就祈求自己所生四子中能出一位神父,当然大力支持。
晋铎时的朱开敏神父
朱开敏1888年9月7日入耶稣会;1898年6月28日晋铎,期间致力于办学、建堂等事业,深得信友的爱戴。1924年初,担任南通总铎区主任,后又代理海门总铎区,兼任类思小学校长。
1928年朱开敏得比利时皇后捐献,在主教座堂西侧建造主教公署
1925年5月,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赴海门巡查教务,对朱开敏的教务工作深表赞赏。1926年8月2日,在刚恒毅总主教关于教会本地化的建议下,教廷任命朱开敏为天主教海门代牧区主教。
1926年罗马教宗庇护十一世任命六位中国籍神职人员为教区主教,朱开敏等六人在刚恒毅带领下,九月十日集合至上海前往罗马,十月十八日几位主教及同行人身着中国式衣服前往梵蒂冈觐见教宗。
庇护十一在圣伯多禄大殿为六位华籍主教行“祝圣”礼。
返程时朱开敏并未与其他主教一同,而是经由加拿大、美国返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城和美国的旧金山,受到当地天主教会的欢迎。在欢迎人群和组织中,当地华侨的欢迎活动最受瞩目。
朱开敏在就任以后,便开始实施他心中的宏图伟业了。由于受到了舅舅马相伯'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朱开敏在上任之际的首件大事不是扩建狭小破旧的主教座堂,而是倡建时称'苏北第一中学’的锡类中学。
三,集重金建造了高中部校舍大楼
1926年添办初中,改名为“私立锡类初级中学”,锡类之词源于中国文化典籍《诗经》“永锡尔类”,体现了创办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
朱开敏主教通过其三哥朱志尧(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十大实业家之一)的支持筹集银洋八万五千元建造了高中部校舍大楼。
这是一幢西洋式钢筋混凝土四层行政办公楼,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集贤楼”,面积2348平方米,当时被誉为全南通之最,开南通现代建筑先河。
民国时期的锡类,坐落向东,东临大河,西接农田,南与天主教堂、广慈医院(人民医院前身)毗邻。锡类内有朝南、朝北、朝东二层教学楼三幢,钢筋水泥结构楼四层一幢。周围还有数十间办公及生活用房。
学校西侧有大操场和试验田,规模远大于同期的海门中学(海门师范原址)。1934年,开办高中农科班,翌年改办高级土木科,,改校名为“海门私立锡类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
1951年朱牧银庆《二十五年来海区天主教教育事业发展事略:
“1927年朱主教由罗马回海,添造楼房两栋,教员室一栋,遂于1927年开办初中兼收教内外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负笈来校者日增月盛,1934年秋添办高农,笠年又改为土木科,1935年高中新校舍钢骨水泥四层楼落成,巍峨雄伟,为全县冠,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成绩斐然,令人称漾……”
海门教区主心修院
四,开创了海门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
锡类是教会学校,学校管理者都是博学多才的优秀人才,锡类千方百计从社会上邀请名师任教,学校教育质量远近闻名,很多学生被直接保送复旦大学。
上世纪40年代锡类中学篮球队 图片:私立海门史料馆
学校崇尚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锡类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学员来自海门、崇明、启东各县,有信教学生也有教外学生,它开创了海门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
朱开敏主教与锡类中学师生合影留念
抗战期间锡类学子,也是热爱祖国的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时刻有数十人弃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保家卫国,为祖国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
由于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高,土木科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入高等学校深造,很多人在南洋、欧美成为建筑交通事业的栋梁,也有好多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关任职,成为新国家建设的高端人才。民国时期学校多次受国民党省教育厅嘉奖,国民政府副总统孙科还为学校名作匾额题字。
五,海门教区各县教堂原有学堂全面升级
朱开敏主教除了精心打造锡类中学,也积极支持教区各县教堂在原有学堂的基础上开办现代意义的小学和初中。
相继扩建:
民新中学(崇明港沿中学)
通民中学(南通第三中学)
锡类中学第三分校
海星女校(苏东地区第一座女校)
南通农业专科学校’等等教育事业。
直至内战时期,海门教区各县的156座教堂几乎每座都有小学,神父本堂拥有初中,总铎座堂拥有高中的格局,为江海大地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士。
朱开敏主教90岁时照片
目前锡类中学虽已面目全非,但由天主教会朱开敏、黄辉烈、郁震东等在上海筹集办学经费银洋8.5万元砌成的钢筋水泥四层楼尚存,几经修缮仍屹立在圩角河边。
“永锡尔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后世子孙当珍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