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志在匡君的高堂隆

引言:曹叡早年做过儒生高堂隆的学生,两人曾有很好的交往,后来曹叡即位执政后,高堂隆受到了重用,他在地方任职几年后即被调入朝廷,成为曹叡身边颇得信任的官员。

《三国志﹒高堂隆传》记述了高堂隆一生的职场经历,着重介绍了他在返京任职几年间多次向君主上疏建言,力图匡正曹叡执政过失的事迹,表现了他分析认识事物的聪明智慧,及对曹叡始终如一的忠诚。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治今山东新泰)人。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提到:汉初“许多学者都解释《礼经》,鲁国高唐生解释最好。”高堂隆即是高堂生的后代,他少年时经过考试录取进入政府学校为诸生,其后顺理成章地进入职场。

斥责督军的无礼

泰山郡(治今山东泰安东二十五公里)太守薛悌任命高堂隆为督邮,协助郡守督察所辖各县治安法纪与长官政绩。有一次,郡里的督军将领和薛悌发生争论,督军直呼薛悌的名字并作斥责。

高堂隆按剑对督军发怒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登上高阶呵斥。你当着臣下面直呼君长名字,按礼仪是要责罚你的。”督军惊恐失色,薛悌赶紧制止。这里表现了高堂隆做事的忠诚无忌,不久他辞职到济南(治今山东章丘西)避难。

做过曹叡的老师

213年,曹操任命他为丞相军议掾,为丞相府参议军事的属官,后担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而为曹徽的国相。

曹操死时,曹徽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游猎。高堂隆申明道义严厉劝谏,尽到了辅佐的职责。大约222年,他担任堂阳(治今河北新河北)县长,后为平原王曹叡太傅。

高堂隆因为很有学问,又在辅佐曹徽时显示了极强的责任心,所以曹丕在为长子曹叡确定太傅时选择了他。有资料记载,曹叡一度失宠于君父曹丕,多亏身边文人学士的辅导才保住了嗣子之位,相信这其中有高堂隆的功劳。

新朝廷的职位升迁

226年曹叡继位为帝,即任高堂隆为掌顾问应对的给事中,又任博士、驸马都尉,为皇帝身边近臣。曹叡刚登基即位时,群臣认为应大摆筵宴。

高堂隆说:“唐尧、虞舜有极静的喜好,殷高宗有不言之政,因此德行深厚,光照四海。”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曹叡恭敬地采纳了这一意见。后来任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东南)太守。郡里有一位叫酉牧的牧民,七十多岁,很有品行,被举任为计曹掾,曹叡非常赏识,特意任其为郎中,以为显宠。不久朝廷征调高堂隆入朝任散骑常侍,赐予他关内侯爵位。

参与历法制定

《魏略》中说,先前汉朝太史所制的汉历与天时不合,魏国太史就重新推算弦望朔晦,制定了太和历,太和是曹叡在位开初使用的年号。曹叡觉得高堂隆学问深厚,又精于天文,于是下诏让高堂隆与尚书郎杨伟、太史待诏骆禄三人共同推算校正该历法。

当时杨伟、骆禄两人赞成太史的推算,高堂隆参考旧历法提出反对意见,争论了好几年,杨伟说,骆禄的算法合于日蚀但不合月晦,高堂隆的算法不合日蚀却合于月晦,朝廷下诏尊从太史的历法。高堂隆的意见虽然没有被采纳,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学识非常精深。

对曹叡的多次谏言

由于和曹叡早年的师生关系,高堂隆大概感到他对其治国负有更多责任,加之两人本来就有的信任关系,因而高堂隆在235年后的几年间向曹叡写出了不少长篇上疏,对国家政治提出了坦诚谏言,《资治通鉴﹒魏纪五》上均有简略性叙述,这包括:

①以火灾劝谏。235年七月,他借洛阳崇华殿发生火灾事件,劝谏曹叡放弃诸多修建工程。

②议论鹊巢鸠占。他以陵霄阙喜鹊筑巢事件发挥联想,提出鹊巢鸠占的严肃政治问题,表达了要防止异族政治势力兴起的隐义,也强调了用崇德爱民的行为壮大曹魏政治根基的重要性。

③借天象谏君。236年十月,大辰星旁出现异星,他认为这一反常天象是上天这位慈父在恳切训诫天子,要求曹叡要顺应民心,珍惜民力。

④改正朔服色。237年正月,地方郡县奏报看见黄龙。在高堂隆的建议下,曹叡下诏更改年号为景初,服色尚黄。并在洛阳城南建造祭天的圜丘。

⑤论官员薪酬降低。针对官员参加工程劳作同时俸禄减少的问题,他向曹叡谈到国君的奢侈靡费可能会造成了官员对朝廷的怨恨。曹叡对身边人说:“看到这一奏章,使我感到恐惧。”

⑥谈国家危局。高堂隆在病重时借异类之鸟在燕巢中抚育长大的所谓“怪事”,向曹叡提出应该防备飞扬跋扈的大臣在宫墙之内发难!并明确提出提升皇家亲族诸侯王地位,让他们统领军队参与国家政治的纠错补漏方法。

对学生曹叡最后的嘱咐

高堂隆在他最后口授的上疏中对曹叡说:“上天公正无私,只辅助有德的人。百姓如颂扬德政,国运就会长久;如果下层有怨声叹息,就会将国运转传给贤能。由此看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决不是陛下一人的天下。”

这更是从传统思想中发挥引申出了一种极为超前的政治理念,他是提醒曹叡要看重百姓的欲求,施恩惠于下层民众,以保持曹魏国祚的长久,这是他留给曹叡最后的嘱咐。

他接着表示说:“我现在百病缠身,力气很小,已坐着车子返回故里。如果命归黄泉,魂而有知,一定结草报效陛下。”他表达了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诚,也是要借此保证君主对自己谏言的思想动机不致发生误解。

曹叡看到上疏后下诏说:“高先生廉洁同于伯夷,正直超过史鱼,他的忠心坚定而纯洁,常常为了国家直率谏诤,怎能小病未愈就返回故里呢?从前汉朝邴吉暗中积德,结果病除且长寿。先生应该增加饮食,专心养病等待恢复。”

曹叡这里对自己老师高堂隆送上了应有的关爱和慰问,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以往谏言的肯定和对其高尚人格的推崇。237年高堂隆去世,家人遵照遗嘱予以薄葬,入殓时穿给他一般的服装。他的儿子高琛继承了爵位。

朝廷被迫放弃的两事

高堂隆似乎不是曹魏朝廷重要的人物,但在他去世后,朝廷不得已放弃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封禅。先前在曹叡执政几年时,中护军蒋济提出:“应遵照古礼封禅。”曹叡发诏说:“听了蒋济的话,使我一身汗流到了脚跟。”事情放下后过了几年又被提起,曹叡让高堂隆修撰封禅的礼仪。

高堂隆逝世后,曹叡叹息说:“上天不让我成就封禅之事,高堂先生丢下我去了。”从此封禅的事情就再也没被提起过。也许曹叡本来就没有封禅之意,但高氏的去世为他这一心思的明确表达提供了借口,自此彻底地放弃了这一念头。

另一件事是为国家培养精通经典的学人。稍前之时,曹叡觉得苏林、秦静等学者都老了,担心没有人能继承他们的学业,于是下诏说:“现在几位宿生巨儒都年事已高,以后传统遗教由谁来继承呢?

西汉时伏生将老,汉文帝让晁错继承其学;研习《谷梁传》的人少了,汉宣帝选十位郎官去学习继承。现在应该选出有才能且能理解经义的三十人,随光禄勋高堂隆、散骑常侍苏林、博士秦静学习四经三礼,主管部门应设置科目负责考试。

汉时夏侯胜说过:'士人的最大问题是不通经术;如果能通经术,那获取高位就如同弯腰捡拾地上的小草。’学者如能精通经术,爵禄荣宠就不期而至。”曹叡讲明了事情的重要性,对研习和教学经典之事也作出了具体安排,但不久高堂隆等人相继去世,学经的事遂被废弃。

东晋史家习凿齿说:“高堂隆可以称得上忠臣。君主奢侈时他总想着劝谏其过失,自己将死也不忘忧虑社稷,正直的言辞感动了君主,明确的警戒被身后事实证实,他坦直的谏诤对人们有足够的教益,其德行在逝后更加彰显,真正是忠诚而富于智慧的人!

陈寿认为高堂隆学业精良,一直有匡正君主过失的志向。这一点是可信的。在高堂隆眼中,自己的学生在身边称帝执政,其中的过失自己有责任加以矫正,他对曹叡的忠诚和爱护至死未休。

参考文献:《三国志﹒高堂隆传》、《魏略》、《资治通鉴﹒魏纪五》

(0)

相关推荐

  • 读通鉴(144)争臣的口水

    读通鉴(144)争臣的表演 解读:魏国争臣很多,却也是同样这一批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而只是徒费口舌. 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 春,正月,戊子,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丁巳,皇太后郭氏殂.皇帝数次 ...

  • 杨伟:《景初历》应是我最大的贡献

    律历千年会,车书万里同.开头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注意防护呀.古人们对于天文历法同样有所研究,比如三国时期的刘洪.韩翊yì,以及本篇要谈及的杨伟,字世英. 杨伟是司隶冯翊人,三国时期与他一样来自冯翊的人 ...

  • 薛悌:忠贞练事,颇得信任

     薪火相传无异昔,愿文初发已从今.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成长经历,哪怕有着看似相同的开始与过程,放在不同背景下结果也不同.本篇就来聊聊薛悌,字孝威. 薛悌是兖州东郡人, ...

  • 魏略辑本卷第二

    按<初学记>二引<魏略·五行志>大霖雨一条,又引<魏略>洛阳城东桥三柱三折一条:<御览>二九引元始元年南风大起一条:<晋书·五行志>亦引此外 ...

  • 《卢毓传》:若是有才而不行善,就像一条咸鱼,才能又有什么用?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264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卢毓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卢毓(音 ...

  • 当个谏臣是怎样一种体验?这5个成语了解一下

    军师联盟剧照 三国是一个很火的大IP,端游.手游不计其数,但也没必要以数值论英雄,最气的是某游戏随机上限居然只有95.此间有一位,高堂隆,字升平. 凤凰来仪 高堂隆与辛毗.杨阜同传,悲剧的是另外两位都 ...

  • 《高堂隆传》:陛下,近日天灾不断,恐怕是您做错事了吧?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261 篇文章 今天来讲 高堂隆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高堂隆 ...

  • 卞兰:卞氏族人,颇受重视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乱世既带来了动荡,也给很多人带来了机会,把握机会者也不少.本篇就来聊聊卞兰. 卞兰是徐州琅邪开阳人,汉末三国时期有很不少琅邪 ...

  • 山东省新泰市籍三国名人:龙廷镇二人,汶南镇三人,羊流镇五人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泰安市代管的县级市.汉末三国时期,该地隶属于兖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新泰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十位.其中,龙廷镇二人,汶南镇三人,羊流镇五人. 龙廷镇的两位三国名人是一对父子 ...

  • 【名句集锦】【魏晋】 陈寿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