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舞台上紧张吗?
这两天奥运会开始了,我虽然不是体育迷,但是还是比较关注比赛的。当然跟以往一样,每次奥运会的时候,总有些叽叽歪歪的键盘侠们对着运动员叨叨。就比如第一天比赛失利的王璐瑶就被这帮讨厌的网络暴民们折腾得不轻。网络暴力我本人也经历过,其实只要当他们是放P,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所以今天,我打算写写音乐家的心理。
我非常理解射击运动员的那种紧张,因为我们音乐家也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这种紧张。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音乐演奏,就像狙击手一样,只有一枪的机会,好处是不会因为一枪打砸了而死掉,不过不好的是你会生不如死,因为你需要面对一枪打砸了以后糟糕的批评,这件事可能会影响一辈子。”所以,我个人从来不会指责上场演奏得一团糟的学生,也不会跟哪些吃多了撑的键盘侠一样去说我们的运动员。对于这种键盘侠,我的基本言论就是竖起中指对他们说u can u up, no can no bb。竞技体育和音乐会的残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因为这个,这两样职业都有着特殊的魅力。
上场紧张这种情况几乎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我还没见过哪个演奏者上场不紧张的。当然,有些人本来并不会紧张到会失控的地步,除非像我某个兄弟上场前灌了杯咖啡下去,那就真的看出来了——手竟然莫名其妙的会抖,下场的时候我问他:“你咋还紧张了?”他说:“没有呀。”“那你第一个曲子为啥抖了好几下?”“靠,别提了,我怕不够精神灌了杯Espresso。。。”即使是每个“久经沙场”的音乐家可能也会因为某一首曾经给自己留下噩梦的作品或者某个不舒服的片段紧张上一段。
其实很多人对于音乐家的认识都是辛苦,需要天天练琴,需要学作品,需要奔波演出,但是很少有人会说音乐家的心理问题。因为很多人不需要面对这个事情。尽管很多人可能考个笔试都紧张,但是站在音乐厅里给行业里最苛刻的评委或者乌央乌央的观众演奏或演唱,很多人是想象不到这是一种什么情景。很多人讲,这个可能跟演讲比较类似,确实如此,但是演讲的时候往往可以用讲稿,更重要的是,演讲只需要考虑内容就好,不需要考虑声音质感怎么样,不需要考虑强弱是否得当,不需要考虑一些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技术动作,也不需要思考一些复杂到爆的音乐内容,更不用考虑我后面那个人现在在做什么。但是音乐演奏家就不行了。对于器乐演奏者们需要背谱子(协奏曲的演奏者还需要准确的知道乐团在干什么),需要准确的把握技术,还需要在演奏过程中根据实际音响情况来改变自己的演奏策略,有时候还需要反应合作的伙伴在做什么。而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可能需要对付一大段自己完全不懂什么意思的外文歌词(当然不是说不知道自己唱的东西是什么意思,而是不可能像母语一样准确的理解每一个语言细节),或者是今天碰上一个蹩脚的指挥速度越来越拖或者越来越快,再或者钢琴演奏者今天突然把降E大调当E大调弹了(我就干过这种事。。。)。这些对于一个演奏者或者演唱者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让人觉得特别无助。当然,按照我在柏林艺术大学的教授Köhler教授的话来讲就是:“压力这么大,工作这么多,你还有时间紧张吗?”话虽然听着有一些道理,但是,事实上压力越大就越容易紧张。因为音乐的现场会有很多未知的因素会干扰演奏者那颗本来应该淡定的心。
在舞台上,我个人认为能成功的走下来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因为成功的走下来,意味着最起码把作品演奏完了,没有断在台上无法走下来,这就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钢琴演奏者,背谱的压力巨大,在舞台上的那种孤独或者说是绝望是很多人难以体会的,尤其是巨大的时间压力。在舞台上演奏5分钟和演奏50分钟的压力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记得我有一次音乐会需要演奏一首巴赫的法国组曲和贝多芬的奏鸣曲Op.78,长度大概加起来在30分钟左右。当我演奏完法国组曲的第一乐章以后,突然就感觉一阵恐惧,因为法国组曲还有7个乐章特别最后两个还挺难,而之后还有一首贝多芬,才练了一个月不到,有点没底,突然就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呀,这时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心里一阵阵的哆嗦,然后继续演奏,哆嗦得就越厉害,特别是开始的三个乐章弹得比较顺利,然后就越发的恐惧发生错误,怕错真的是已经怕到感觉自己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我后来听了一下录音,到了第四和第五乐章的时候,很多时候莫名其妙的长音就短了一点然后速度就快了一些。终于在倒数第二乐章里面错了一下,似乎感觉一下子就解脱了。。。完全不怕了。后面的也就都顺利起来了。音乐家大多都是追求完美的人,但是想完美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要不成为像米凯兰杰利那种取消音乐会比演奏的音乐会还多的怪物,要不变成古尔德那种退出舞台只出唱片的怪杰,要么就把自己逼疯了。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和竞技体育一样,都是只有一次机会,结束了就是结束了。相比之下,笔试还是有很多时间充分思考,可以反复修改答案的。但是音乐和体育都只有一次下手的机会,过去了就过去了。这种残酷很多人是体会不到了,尽管现在业余学音乐的孩子不少,但是他们基本上没什么机会体会这种残酷,因为就考级的那种烈度,基本上无法体现音乐的残酷,事实上,即使我们国家顶尖音乐学院的校考也远远达不到这个行业真正的惨烈程度,比起例如柏林艺术大学每次钢琴考试800-1500参加考试的学生最后就要1-2个人的录取率,或者有一年曼海姆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来了将近3000人最后就要3个人的这种残酷场景,在我们国家里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更不要说我们的大学都有招生计划,好的坏的达到一定分数的你都得要,不要都不行。在德国专业招生考试真的是如果都不好就都不要,可能一次招生考试最后通过考试的学生数是0,这种在很多人看来非常奇葩的事情在指挥专业的入学考试中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我曾经亲眼目睹了起码三次,十几个人来参加考试,然后一个都没过,在我本科入学三年以后我才有了一个师弟。。。这种残酷很多人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么残酷的竞争之下,没有个强韧的神经和一定水平的临场发挥能力,最后肯定就被职业淘汰掉了。
可能很多人都想问我该怎么克服这种紧张,或者怎么才能在这么残酷的竞争中活下去吧?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我上场紧张的毛病是读钢琴专业那会儿让我老师解决的,因为我们每周都有班级音乐会,每周三上午都有一个小时,我们每个学生只要有略微成型的作品,就在音乐会上弹,弹完了大家讨论一下刚才的演奏。而且是每周都弹,这周弹这首作品,下周还可以弹这首作品,直到有新的作品完成了,那就老的新的一起来,直到有一天老师说可以了,下回不用弹了。就这样在音乐厅,对着同学对着老师每周一次。其实舞台经验就是在舞台上积累起来的。只有在音乐厅里给人弹,这才算经历。对于指挥来说,带着职业乐团演出音乐会,哪怕是一个小曲子,都是锻炼。音乐家就是在挫折中和一次次糟糕的演奏过程中提高自己能力的,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学业,能够越来越强的,都是人才。
所以说,做音乐也好,做竞技体育也罢,那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都不是一般普通人可以想象的,胜负也好,完美的艺术也好,那几乎都只在毫厘之间就决定了的。所以,别总觉得学音乐的人学渣,他们中间真正达标的那部分人神经和脑子都是绝对强悍的,他们也许没什么名气,没得过什么了不起的大奖,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