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帕金森病验方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和专方。

1.主因肝肾亏虚

震颤麻痹属中医学“颤振”范畴,大多发于中老年,肝肾亏虚是其发病本源。究其成因,又有两途:一则为生理性虚衰,中年之后肝肾自亏,更兼劳顿、色欲之消耗,而致阴精虚少、形体衰败,即《黄帝内经》所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二是病理性肝肾虚损,高年多病重叠,或久病及肾,致使肝肾交亏。脑为髓海,肾虚则髓减,脑髓不充,本病患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多提示为“脑萎缩”,病理解剖提示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可为佐证。同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提示了肝肾亏虚的特征。临床常见头昏神疲、痴呆健忘、迟钝少欲、耳聋耳鸣、腰酸腿软、不耐疲劳、夜卧多尿等症状,以及肌张力增强,也都是肝肾不足的表现。

2.标在内风痰瘀

本病以震颤、动摇为主症,是为肝风内动之征。然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故内风实为发病之标。同时,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在本病与他病重叠时,痰瘀交阻表现尤为突出,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综合征、动脉硬化症、冠心病、糖尿病等与本病并存时,痰瘀成为促使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病理环节。

从上可知,肝肾亏虚固为根本,但内风暗动、痰瘀交阻实为重要的病理因素,故震颤麻痹总属虚实夹杂为病。

3.治重权衡标本

针对本病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当以培补肝肾、化痰通络作为基本大法,据此立方遣药权衡标本主次。一般而言,虚为本,风为标;震颤较甚、风象为著者,宜着重平肝息风,治标为先;震颤不甚者补虚为要,治本为主,肝肾得养,肝风自平。其次,当辨风、痰、瘀的兼夹与主次,适当兼顾,由于痰瘀阻滞每可激发和加重病情,故必要时又当着重化瘀、祛痰,兼顾息风培元,综合治理。有时重用活血祛瘀即可达到息风宁震的目的,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其三,本病多属内伤积损而来,又常有多病重叠,治疗颇费时日,既要有方有守,不能频更方法,但又宜根据症情的发展适当调整,相机变通。

4.方药灵活变通

震颤麻痹患者临床常有怕热、多汗、烦躁、便秘、舌红、脉弦细等阴虚见证,故治法多以滋肾柔肝、平肝息风为主。可仿地黄饮子立方,基本方“息风定颤方”为:地黄12~15g,石斛15g,白芍15~30g,肉苁蓉10~15g,续断15g,蒺藜15g,海藻12g,僵蚕10g,炙鳖甲15g(先煎),煅龙骨、牡蛎各2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炮山甲10g(先煎)。

01

震颤显著时,宜重镇息风为主,方中可加珍珠母、天麻,亦可酌加方中鳖甲、龙骨、牡蛎、石决明之量;此类药品又能镇心、宁神、止汗,对兼有心悸、失眠、多汗之症者尤为合拍。

02

筋强、拘挛,肌张力较高,可选木瓜及大剂白芍、甘草柔肝解痉,也可重用地龙、全蝎息风通络解痉。

03

舌质紫黯、脉来细涩、面色晦滞,宜重用祛瘀药;如有中风,手足麻木、半身不利,则选水蛭、当归、鸡血藤、路路通;如兼胸痹心痛,可用丹参、檀香、赤芍、桂枝;如颈强肩臂疼痛,宜入葛根、姜黄;糖尿病则宜加鬼箭羽。

04

痰浊内盛、舌苔厚腻或血脂较高时,可重用僵蚕、胆南星、海藻,并增荷叶、苍术。

05

内热偏盛、面赤舌红,可酌予白薇、枸骨叶、女贞子、墨旱莲、槐花、夏枯草、黄柏、漏芦等滋阴泻火两顾。

06

阴精亏损、体虚显著时,可重用枸杞子、首乌、黄精、杜仲、牛膝、桑寄生、楮实子、麦冬;阴损及阳或阳气本虚,可配巴戟天、淫羊藿、黄芪、锁阳之温润,忌用刚燥之属。

07

失眠、心悸、紧张,除用重镇之品外,尚可加五味子、茯神、玉竹、熟枣仁养心宁神或参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通阳宁神两顾之法。

08

反应迟钝、记忆不敏,可重用首乌、续断、石菖蒲、远志、五味子以补肾荣脑、化痰开窍。

经典案例

张某,男,73岁。

初诊:1991年6月15日。主诉:右手震颤2年余,伴反应迟钝半年。患者来诊时右手不停震掉,如搓丸数票;平时不能持筷拿物,经常打碎碗碟;行走不稳,起步维艰,两年来逐渐加重。精神不振,反应迟钝,近事过目即忘。腰软足麻,小便淋沥,夜尿频多,面色黯红而枯槁。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滑。脑CT提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流图示“两侧供血不平衡,左侧血流速度及流量下降,脑血管外周阻力增大”。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腰椎病多年。此乃高年体虚,多病交织,肝肾亏虚为本,风痰瘀阻为标。

治则:息风潜阳、化痰祛瘀为主,兼顾培补肝肾。

组方:炙鳖甲1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牡蛎25g(先煎),炮山甲10g(先煎),炙水蛭5g,赤白芍各12g,炙僵蚕10g,广地龙10g,制首乌12g,生地黄12g,制黄精12g,川石斛10g,怀牛膝12g。

服药7剂,诉精神较前振作,腰膝酸软亦略好转,遂嘱原方连服两个月。

9月1日二诊:右手震颤较往昔减轻,但仍难控制。病情不再进展,且有好转之势。原方去炮山甲,加枸杞子10g以加重培本之力。

10月27日三诊:服药4月来,精神良好,反应灵敏,舌色改善,面容亦稍丰泽,右手震颤明显减轻,有时已可不抖,生活也已自理,唯下肢仍然有时麻木。两便正常,苔薄舌淡红,脉细滑。原法有效,因风象大减,转以培补肝肾为主。

组方:生地黄15g,制首乌15g,制黄精10g,枸杞子10g,赤白芍各12g,蒺藜10g,黄芪15g,炙鳖甲15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制南星10g,水蛭5g,川芍10g,丹参12g。

又服2月,右手震颤基本消失,唯激动或紧张时仍抖。遂以本方稍事加减,予以巩固。连续服药近五年,震颤已完全不发,其他自觉症状也均消失,血压平稳,糖尿病等兼病也得到控制。

【按】

本例患者年高体虚,多病交错,肝肾亏虚。脑为髓海,肾虚髓减,髓不充,神机失养,又肾虚无以制水,痰湿丛生。积痰日久化热,热极生风,痰热动风,气机失司,筋脉肢体失主而致震颤麻痹。肝肾亏虚为本,风痰瘀阻为标。治当选用鳖甲、穿山甲、石决明、僵蚕息风潜阳平肝;水蛭、赤芍、地龙等化痰祛瘀通络;生地黄,何首乌、黄精、石斛、牛膝滋补肝肾以固本。服药后症状政善,震颤较前减轻,乃肝风稍息,故去穿山甲,而加滋补肝肾之枸杞子10g以助培本。服药4个月,震颤明显改善,风象大减,痰、瘀之标渐去,加强培本为主,续服药标本兼治,脏腑功能协调,肝阳得潜,肝风得息,血压平稳,糖尿病等兼病自然得以控制。

帕金森病作为影响人们生活的疑难病症,是中医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领域。在本书中,还有更多中医名家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在这里——

《帕金森病中医名家医论医案》

(0)

相关推荐

  • 中风、瘫痪、半身不遂,高血压的末路,三张中药妙方,从根本上降血压!三天见效!

    原创 陈志杰 福建民族医学网 2020-10-18 今天跟大家谈一谈高血压.   说实话,人生就是一场旅程,身边不断新生小宝宝买票上车,也有很多熟悉的老人在不断下车.   生老病死是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 ...

  • 听说杜仲可以治疗手抖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非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都是遗传导致的,长期的特发性震颤可能会发展成帕金森,是一种多发危害大的疾病,对生活工作身体都有很大影响和危害.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帕金森病之验方|帕金森|肝风|体虚|周仲瑛

    导读: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医虽然对于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认识与西医学不同,但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治疗却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肝癌经验方--清化热毒血瘀汤

    ​       用药:炙鳖甲(先煎),党参,太子参,生黄芪,石斛,天门冬,仙鹤草,枸杞子,灵芝,焦白术,生薏苡仁,炙女贞子,墨旱莲,续断,土鳖虫,失笑散(包煎),莪术,柴胡,蓣知子,山慈姑,制南星,茵 ...

  • 国医大师周仲瑛 治疗癥瘕(胰腺癌)

    清化热毒,祛瘀散结,苦辛酸复合并用法治疗癥瘕(胰腺癌) 患者姓名:曹某 男 1931-03-16  就诊时间: 1996-01-31 主诉:腹痛反复十月,加重2月 现病史:患者嗜酒数十年,1995年3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

           我国首次评国医大师 30位入选者均从业55年以上_____人民日报 北京2009年4月13日电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首届"国医大师&quo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阳虚型高血压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阴虚阳亢.痰火内盛等证型,但有一部分病人表现为阳气虚损证候,周仲瑛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学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养血凉血,滋阴法治疗血证(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姓名:肖某 女 1973-06-10  就诊时间: 1995-06-10 主诉:齿衄年余 现病史:多年前因齿衄量多查见血小板减少,最近查血小板5~6万,月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眩晕视物旋转

    滋肾养肝,熄风潜阳法治疗眩晕 患者姓名:丁某 女 1945-12-11  就诊时间: 1996-07-11 主诉: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欲吐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恶心欲吐,口干苦,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疑难病症处方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疑难病症处方用药经验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脑供血不足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眩晕 (脑供血不足) 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 我国首次评国医大师 30位入选者均从业55年以上_____人民日报 北京2009年4月13日电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