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在日本茶道建筑中居于至高的地位。茶室,仅为茶事之场所,其与一般居室不同,不以宽敞、舒适、明亮、耐久为目的,除茶事必需外,尽量不设任何多余之物,以求实现茶道“和、敬、清、寂”之宗旨。
茶室在日本茶道建筑中居于至高的地位,作为茶事活动的场所,如果条件有限,露地是可以省略的,但没有正规的茶室是绝对不行的。
茶室又是茶道建筑美学的集中代表。它质态朴拙但绝非随意搭造,用心之巧,内涵之丰在世界建筑中也应当有一席之地。茶室是茶人品格、修养、个性的表现,模仿他人茶室是不足以道的行径,一个合格的茶人,能够设计别具一格的茶室是必须的能力。
茶室的标准规模为4张半榻榻米,即8.186平方米,最早采用这个标准的是东山殿建筑群中的“同仁斋”,同仁斋是一间书房,为书院建筑的典范,珠光成为义政的茶头后,将自己茶室“珠光庵”亦建造为四张半榻榻米,从而确立了茶室的标准。当然,自利休始,茶室的规模更加小化,代表日本茶道建筑最高成就的“侍庵”就只有两张榻榻米大小,俺马羽流的“笼庵”更只有一张榻榻米大。小于四张半榻榻米的称为“小茶室”,它比标准茶室更多体现了简素、静寂的风格,因此是日本茶室的正宗。
不过在当代茶道,由于茶会参加人数较多,仍以标准茶室为最均衡,既能产生空间的封闭感,又能完成全套茶事仪式,而小茶室地域过狭,非有高度技巧是很难进行茶汤活动的。茶室的材料则直接师承奈良淋汗茶会的草庵建筑,采用原木、原竹,不加任何修饰,上漆是绝对要避免的。这一点上珠光同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本人是奈良流的大家)。在现在,茶室的朴拙自然已经成为众人接受之美,但在当时的日本,草庵和茶室是毫无关系的存在,而且草庵是最简陋、最贫穷的房舍,是次于瓦房、板房的粗鄙物。然而珠光就在这最难看的草庵上发现了美,茶人三德:“境界、创造、眼力”,珠光也好,绍鸥也好,利休也好,都是这样生具慧眼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