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侯公孙弘:一个养猪专业户的逆袭人生

文 / 子

老骥伏枥,世人有多少人在行将就木的年纪还对千里之外浮想联翩?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大器晚成,君不见姜尚满头银发而犹沙场点兵。

公孙弘在六十岁的年纪被以“贤良文学”的身份征招入朝拜为博士。

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公孙弘虽然位卑以养猪为生,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春秋》杂说的研读。

武帝广揽天下人才,公孙弘脱颖而出。

由于出使匈奴不利,武帝震怒,公孙弘免官罢归。

公孙弘从此放弃了对高官厚禄的奢望,他只是侍奉自己的后母更加孝谨。

元光五年,命运再一次将公孙弘推上了浪尖。面对汉武帝征招“贤良文学”的诏书,他连连摆手,个人能力有限还是推举别人吧。

▲汉武帝  【剧照】

然而,整个菑川国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公孙弘来。只是这一次,公孙弘的人生彻底来了一个大反转。

本来公孙弘的对策位于下等,但武帝刘彻却看得津津有味,擢弘对为第一

当公孙弘站在朝堂上时,武帝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七十岁的老人竟然如此有风度。《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武帝也是一个颜值控。

你以为公孙弘一定是一位品德兼优的长者,你以为养猪出身的公孙弘一定会战战兢兢。但公孙弘以实际行动向世人阐释了“笑里藏刀”的深刻含义。

一件事情公孙弘往往会列出好几种处理方式供汉武帝选择,他从来不自作主张,宰相与皇帝争议的事在公孙弘身上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公孙弘与汲黯私下向汉武帝汇报工作,他一定不是第一个发言的人。公孙弘在汲黯汇报工作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皇帝的表情而后组织合适的语言。

有时,他和公卿大臣达成了共识,等到朝堂之后公孙弘往往会临时变卦,只挑皇帝爱听的说。

公卿苦不堪言,汲黯恼火中烧。

汲黯当庭揭公孙弘的短,公孙弘位在三公,却在家盖个布被子,真是道貌岸然,伪君子。公孙弘言不由衷,和我们商定好的意见却临时变卦,欺君罔上。

▲汲黯  【剧照】

然而,老油条岂是一日修炼而成。汲黯无情揭露,公孙弘淡定异常。了解臣的人认为臣是忠臣,不了解臣的人一定会说臣不忠,为官为政和盖不盖布被子又有毛关系?

结果是武帝更加喜欢公孙弘这位老帅哥,公卿对公孙弘的非议越多,武帝却“爱得更深”(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公孙弘表面上满面春风,内心里却是杀气腾腾,公孙弘做梦都想干掉那些与他作对的人。

汉武帝喜得“天马”,汲黯却一盆冷水直接浇下,作什么《天马歌》,先帝和老百姓听得懂吗?

武帝雄才大略,武帝杀伐决断,武帝的权威岂容如此挑战,公孙弘立刻嗅到了报复汲黯的机会。

《史记.乐书》载:“黯诽谤圣制,当族。”公孙弘一出口就要灭汲黯的族。

汲黯虽然莽撞,但武帝深知汲黯的忠诚,他岂肯自毁长城。公孙弘并未得逞。

▲天马  【图片摘自网络】

京城是权贵的聚居地,属于深水区,公孙弘却推荐汲黯担任右内史,明显是欲借刀杀人,但汲黯却“辜负”了公孙丞相的殷切期望,政绩出奇的好。

公孙弘不仅笑里藏刀,公孙弘还气量狭小。董仲舒只是看不惯他的见风使舵,公孙弘就直接建议武帝任命董仲舒为胶西王的丞相。

傻子都看得出来,公孙弘这是要借胶西王这个混世魔王的手杀掉董仲舒。然而公孙先生又失望了,胶西王不仅没给董仲舒难堪,反而恭敬异常。

《史记.儒林列传》载:“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然而主父偃就没那么幸运了,

齐厉王自杀,齐地被朝廷收回,诸侯人人震恐,加之赵王状告主父偃,公孙弘再一次“挺身而出”,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

公孙弘杀主父偃的原因很简单,他只是觉得主父偃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有盖过自己的势头。

因为嫉妒就直接致人死地,公孙弘既老又辣。

太史公司马迁对公孙弘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呵呵,公孙先生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然而你说公孙先生整日以整人为业那也是有点冤枉他。汉武帝在通西南夷,东置沧海郡的同时还大筑朔方郡。

公孙弘深恐百姓难以负担,他数次上书汉武帝,要求武帝罢之。

▲董仲舒  【剧照】

虽然在武帝特使朱买臣的诘问下公孙弘唯唯诺诺,但武帝终是终止了设置沧海郡的计划,而专一修筑朔方城。

公孙弘不是没有原则。

公孙弘虽然居丞相之位,但生活却相当简朴,盖布被,吃饭一荤一素,粗米饭。他还把工资都拿出来接济那些穷亲戚朋友,以至于家无余财。

公孙弘得到了士人的交口称赞。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弘还是汉代第一位先拜相而后封侯的人。帝国的丞相从来都是从列侯中挑选,而公孙弘却被不拘一格的汉武帝先拜相再封侯。

帝国的权利层早已洗牌,汉初的“军功政治”成为过去,武帝也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主。

因为时代,因为遇上了汉武帝,公孙弘实现了由养猪专业户到丞相的逆袭。

看完记得点个“在看”。谢谢!

/

相关链接:

主父偃: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