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年文化之二 : 大年三十

  

淮镇年文化之二:

大年三十

赵刚

淮镇人将除夕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夜称之为三十轰晌,自淮镇先民流传至今的风俗就有上坟祭祖、包饺子、吃团圆饭、贴福字春联年画 、挂红灯笼、放鞭炮烟花、团坐守岁等习俗。

岁除,是岁末除旧布新的日子。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古籍中有讲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除夕,则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年初一,共同构成了春节的主干。说它们是一个节日也好,说它们是两个节日也可以。因为春节期间的活动和习俗很多,所以咱们今天就专门把除夕作为一个节日,了解一下除夕的由来和传说。
除夕作为年尾的最后一天,可溯源至上古时代,“除夕”一词最早来自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除夕的“除”,还有驱除的意思,除夕是驱鬼除疫的节日,大年初一则主要喜迎新春,这两天相辅相成,一个辞旧,一个迎新,合起来就是“过年”。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主要来源。
我搜集一些关于除夕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夕”的怪兽,每到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怪兽夕就会到到人间来祸害百姓,连灶王爷都无可奈何。于是灶王爷就上天请天神帮忙,仙童“年”来到人间帮忙,“年”和“夕”大战几个回合之后,用手上的竹竿和红绸将其打死。百姓为了庆祝胜利,就将腊月三十称作“除夕”,同时,为了庆祝“年”的功绩,将“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此后,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不过后来“烧竹竿”变成了“放鞭炮”,“挂红绸”变成了“贴春联”。
传说二:

上古时期,有一个叫“夕”的怪兽,每年腊月三十日过来祸害百姓。看到“夕”又来捣乱,老百姓就急忙去向灶王爷寻求帮忙,没想到灶王爷完全不敌怪兽“夕”,一众老百姓就向灶王爷请命让其上天寻求天神的帮助。
“灶王爷”上天寻求帮助神农的孙子“年”在听到灶王爷的事情之后,主动请缨要去凡间为民除害。神农给了他法宝,他带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喷霹雳火花的竹筒,另外一个万彩红绫。腊月三十晚上,怪兽“夕”果然来到人间作祟,吃了百姓的食物,“年”拿着他的两件宝物与怪兽“夕”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成功除掉了怪兽“夕”。后来,为了纪念年,人们把腊月三十这天称为“除夕”;而为了纪念“除夕英雄”,就把正月初一叫做“年”。而“年”用的那两件降服怪物的宝贝,万彩红绫(红绸)被“年”变成了家家户户的对联。霹雳竹筒和大家使用的“揭竹竿”就演化为了爆竹。而这一传统的庆祝形式也一直延续至今,没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除掉怪兽夕”,度过一个团圆的日子。
传说三:

传说中的年是怪兽,头上长巨角、身上有鳞片、牙齿和爪子很锋利,每到除夕这一天,就会从沉睡的海底中苏醒,伤害牲畜和人类。有一年,当大家准备外逃时,村里来了一位老人,采用贴红纸、点蜡烛、烧竹子的做法把年兽赶跑。因为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就开始流行起了贴对联、守岁、放鞭炮的习俗。
淮镇先民流传下来的除夕风俗,
风俗一:上坟祭祖
祭祖,因地域差异,风俗不同,其形式各异。有的地区是到野外祭拜祖墓,有地区到宗祠拜祖,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取出族谱,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而淮镇的祭祖的形式,在除夕清晨,族内男丁上坟祭祖,寄托后人对先人的哀思。以前可以烧纸钱、燃放鞭炮的,今年禁烧禁放就不能够了。
风俗二:包饺子

淮镇人过年吃饺子,这是淮镇先民流传下来的习惯。由于地理气候方面原因,除夕、春节之际,淮镇地属北方,在万物闭藏的寒冬,冰天雪地,可选用的食材不多,猪肉、白菜还是有的,又因为北方人多爱吃饺子,所以在除夕夜、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淮镇人除夕这天包的饺子是有讲究的,所包饺子是除夕晚上和正月月初一起五经两顿的。大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大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只能包月形的饺子,绕着一圈一圈地逐层摆放整齐,布满盖帘。在包饺子时,淮镇人常常将硬币等包进馅里。吃到硬币的人就是有福气的人。在将饺子的同时,也有的人家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
风俗二:贴福字春联

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这一习俗据说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淮镇人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大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淮镇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还有一些乡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倒(到)”。其实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福”字上印有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

风俗三:贴年画

淮镇人贴年画由来已久,浓黑重彩的年画给淮镇人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在早些年的淮镇集市上,年画是非常畅销的,淮镇人的家中都有《白蛇传》、《牛郎织女》、《天仙配》等内容的年画。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大红大紫的年画早已销声匿迹,很难再见到了。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农村的年画,却深深刻在了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的脑海里,而且每到过年,这些记忆就越是清晰,挥之不去,总想起小时候村子里左邻右舍买年画、贴年画的场景……

风俗四:燃放烟花爆竹
淮镇放烟花爆竹是有讲究的,放鞭炮祭祖上坟时放、除夕中午、晚上吃饭前放。家家户户如此,淮镇人把爆竹称为“爆仗”、“炮仗”、“鞭炮”等。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由于今年的禁放政策,这些只能成为回忆了!
风俗五:年夜饭

淮镇的年夜饭,除夕早餐和平常一样,中午就非常丰盛了,鸡鸭鱼肉、丸子排骨应有尽有,晚上就不摆丰盛的宴席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饺子。年三十的时候,是新旧岁的更替,中国人叫“交子”。中国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辞旧迎新这个界限,那么在这个时候,应该搞一些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同样淮镇人这个时候吃饺子,饺子和这个“交子”正好是谐音,而且饺子还有那么丰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义,所以淮镇人在除夕夜、在大年初一、在交子这个时刻,吃饺子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在除夕夜里,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觉得有滋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盛上饺子,也盛出了对来年美好的期望。
风俗六:挂灯笼

除夕傍晚时分,淮镇人都挂起象征团圆的红灯笼,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挂灯笼象征着团圆的意义,也是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淮镇过年挂红灯笼的习俗由来已久,淮镇商业在明清非常兴盛,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年。第二年的运势鸿运当头。年三十一夜交两年,辞旧迎新,而红灯笼高挂头顶,人在灯下走动,抬头看灯鸿运当头,寓意着新年交好运。在就是过年挂红灯笼的寓意灯和丁谐音,挂红灯笼的另一个寓意,就意味者家里的人丁兴旺,家族繁荣。
风俗七: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守岁,俗称“熬年”。守岁的习俗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除夕之夜,全家人欢聚一堂,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说说笑笑,共看春晚,叙旧话新,温馨无比,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小年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小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屋子.备年货--过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厚.过了小年便是年,小年是春节的彩排,也寄托着中国人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摄影:京 ...

  • 淮镇年文化系列之大年三十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年文化系列之大年三十                赵刚     在老家人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年三十,这一天的晚上,叫三十轰晌,也 ...

  • 淮镇年文化之一: 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爷

       淮镇年文化之一: 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爷 赵刚 在庚子年腊月二十三日这天,河北作家韩咏华女士从微信中传来她的<庚子小年感悟>的诗,其诗云: 料峭东风料峭寒,序节转瞬又新篇. 麻糖祭 ...

  • ​淮镇年文化之四:正月初五,“破五”,迎财神

       淮镇年文化之四:正月初五,"破五",迎财神 赵刚 正月初五,淮镇人又称为"破五",人们要迎财神开市的.按老讲究,今天一早要鞭炮齐鸣,人人打扫卫生,寓意把穷 ...

  • 淮镇年文化之三: 正月初一大拜年

       淮镇年文化之三: 正月初一大拜年 赵刚 正月初一,拜大年! 对于淮镇人来说,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正日子.吃完起五经的饺子是要拜年的,拜年是淮镇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习俗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 ...

  • 淮镇年文化系列之办年货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年文化系列之办年货                     赵刚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淮镇老辈人流传下来的年文化.农耕时代的 ...

  • 淮镇方言与普通话(二)

            淮镇方言(二)                    赵刚    编者按:淮镇人说淮镇话是天生就会的,大人说小孩就跟着学,原生态的东西就是最传统的.最民族的,也就是最宝贵的.在区域文化 ...

  •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十二 凌晨英雄,献县淮镇东南村郑晓东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十二     淮镇东南村郑晓东                 赵志忠 2019年9月24日的<沧州晚报>刊 ...

  • 淮镇石儿马(二十九)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石儿马(二十九)                       吴润起 天亮了肖明长老说:"你二人就坐在这里别动,我上山去打 ...

  • 淮镇石儿马(二十八)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石儿马(二十八)                       吴润起 第二天早晨,尹师傅带着两个人来见肖明长老,肖明长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