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绒脐贴除湿

2000年,去广西游玩时,无意之中碰见了国医大师邓铁涛,他说:凡是说出汗、喝药能够祛除湿气的,都是无稽之谈,只有没有脑子的人才会相信。听后他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

我在去广西游玩时,无意中碰见了邓铁涛,我便和他聊了几句话,当我说到,该如何祛除湿气时。

湿气重主要有这些特点:

1.小肚子大
2.身体犯困,舌苔白,舌胖大

3.手脚冰凉,怕冷
4.经常肠鸣

5.女性宫寒,痛经
6.大便稀烂

7.手脚爱出汗
8.容易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

邓老说道:凡是说出汗能够祛除湿气的,这都是无稽之谈,可笑中的可笑,只有那些没有脑子的人,才会相信,并作出实践。

我说:为什么这么说?

他说:湿气重,其实就是脾气运化不佳导致的,无法将湿气正常的送出体内,形成的堆积,你知道脾脏喜欢什么吗?

我说:脾脏喜欢干燥,厌恶湿潮啊。

他说:没错,当人体脾气运化不佳,湿邪就会偏重,而脾脏会被湿邪所困,脾脏的功能就达不到正常的发挥,湿邪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这就造成了湿邪的堆积。

而靠出汗排除湿气,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重体内的湿邪,形成恶性循环。

我说:那就吃药祛湿,在药里面加点健脾的成分,这样不就避免了靠出汗祛湿的恶性循环吗?

他说:非也,喝药祛湿,这就好比给漏气的轮胎充气,如果力小了,则充不上气,力用大了,轮胎就会爆,如果恰恰不多不少,那你就要一直充气。

其次,是药三分毒,而喝下去的药要先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而此刻的脾胃因为被湿邪包裹住,还能消化吸收的了吗?吸收的效果又有多少呢?

假设能吸收,那么药最后会来到肝、肾,肝和肾是我们人体的排毒地方,这样岂不是加重了肝、肾的负担,这样划得来吗?

除此之外,还有这么几个点不能忽视:

第一:化痰,因为湿邪日久,因其粘滞之性,多易聚湿生痰,此时只健脾,只利湿就不够了,要加上化痰。

第二:祛湿方向要向下引,因为湿邪的特点,有趋下性,症状多在腹、阴部及下肢出现。

第三:还要防湿热,因为湿虽为阴邪,但因为粘滞,日久易生热,易生湿,更易湿热互结,且现代人缺少运动。

我说:那应该怎么祛湿?

他说:用艾绒,桂圆,花椒,白芨,陈皮,桂枝,茯苓团这几类药材。将这几类药材捣碎揉成一个球,每天将它用医用胶带贴在肚脐上。

我一听,说:这不是南怀瑾的办法吗?

他说:没想到,你小子还有点料。这得确实南怀瑾的办法。只不过艾绒、桂圆、花椒,这些药材只是单纯的针对湿邪,并不能增加健脾的运化。

而这个办法,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白芷、陈皮、桂枝、茯苓团,能够通阳行气、健脾温经,增强脾的运化能力,解除寒湿的根源问题。

另外,敷肚脐的方式,就避免了弯弯绕绕,直接从脾胃的外表出发,这样既没有减少药效,也能让药效有最大程度的吸收。更重要的是,不会伤害到肝肾。

况且,我们皮肤就是有极强的吸收药效的作用,你看那些脊椎不好的,都是贴膏药,一贴就能达到效果,相反,他如果吃一些缓解脊椎病的药,可能10天,半个月都达不到效果。

现在,它已经规模化生产,用起来更方便,如果有人嫌自配麻烦,或者不会配比,也可以选择成品——仲古艾叶肚脐贴。

买2盒发3盒!

买3盒发5盒!

买5盒发10盒!

(0)

相关推荐